高中物理“诱思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2015-07-07张颖
张颖
摘 要:本文阐述了基于“诱思导学”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重视知识的迁移性,讲究学生的思维训练,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合作,力求学生在诱、思、导的和谐下全面发展综合能力。
关键词:诱思导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4-01
传统课堂教学以传授教学为主,教师一言堂比较普遍。传统教学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无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消极厌学。笔者以诱思探究教学论为基础,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构建高中物理“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力求教师从传授者转变诱导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的培养。
高中物理“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操作程序:(1)自学指导,基础自查;(2)创境激趣,质疑猜想;(3)诱导思维,自主尝试;(4)组织讨论,交流合作;(5)点拨释疑,迁移运用;(6)归纳提升,构建网络(7)评价反馈,分层练习。基本结构如下:
根据高中物理后课程阶段“诱思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的认识,在“诱思导学”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策略概述如下:
1. 诱、思、导和谐策略
教学是由教与学紧密结合而构成的一个系统,而在“诱思导学“教学模式下学案是教与学的一个载体。因此,教师的“诱”、学生的“思”、学案的“导”的和谐一致,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诱”的目的是激发学生主动的“思”,只有将起主导作用的“诱”调谐到主体地位的“思”的频率上,实现诱思谐振,才能将诱转化为思,使主导作用转化为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教、学和谐。而学案中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和学案呈现的信息为教师的“诱”转化为学生的“思”提供了平台。总之,教师的教,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以学生的学来组织教学过程,以教的转化促进学的发展,促进教学的优化。
2. 交流合作,多向反馈评价策略
“诱思导学”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要从传统教学中的“师→生”间的单项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生→本”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多向交流合作,从以教师照本宣科地灌输知识转变为师生在交流和互动中传递知识,达到诱思交融的目的。
3. 培养思维能力策略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离开了思维,任何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学生普遍存在思维片面性、肤浅性和动摇性,所以,“诱思导学”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1)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启发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途径探索解决方法,自己体会、“发现”规律。
(2)根据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逐步变换条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多方位地展开,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新性。
(3)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会有问,有问才会有思,之后才会有新的发现。因此在教学中应提倡学生敢于怀疑,善于提问,只有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才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4. 促进学习迁移策略
迁移是物理知识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储存于头脑中,而是迁移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情景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迁移是学习的实质,是有效学习的标志。学生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迁移运用所学习的一切,去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此在“诱思导学”教学模式下采取一切教学策略,要促进迁移,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新旧两种物理情境,诱导学生思考两种情境中的共同原理。后面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前面的学习基础上的,鼓励学生多题一解,举一反三。
(2)引导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去整体把握知识,诱导学生对知识本质意义和源头的理解,引导学生自主地构建一个有层次有条理的知识网络。在理解知识本质的情况下,迁移也就变得顺畅了。
(3)在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中,应不局限于知识点的联系,而应站到更高层次诱导学生进行物理思想及方法的归纳。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物理思想、方法成竹在胸,迁移也就水到渠成了。
(4)学习中的迁移都必须通过概括才能实现,知识的概括性越强,迁移的范围越广。教师可以通过变式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概括性。
5. 注重学生体验性策略
体验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突出特性,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表现为: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总之,基于高中物理“诱思导学”模式下的教学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重视知识的迁移性,讲究学生的思维训练,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合作,力求学生在诱、思、导的和谐下全面发展綜合能力。
注:本文系吴江区第五批学年重点课题“高中物理‘诱思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成果,编号:05(14)ZG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