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图书馆层级活动体系的构建
2015-07-07覃珍
覃珍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宁 530007)
试论高职院校图书馆层级活动体系的构建
覃珍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宁 530007)
在分析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活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层级读者活动体系的构想,并就如何建立图书馆层级活动体系进行阐述,以期为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活动的科学管理提供借鉴。
高职院校图书馆;层级活动体系;读者服务;图书馆管理
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是一项旨在培养读者的图书馆意识,向其传授关于利用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宣传教育、文化、娱乐、知识延展等活动为载体,依托图书馆一切有效资源,组织开展的以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过程的自主性、时空的开放性为主要特征的图书馆用户知识教育活动[1]。
1 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活动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活动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对于图书馆所举办的活动,读者往往认为形式单调,内容枯燥,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就图书馆方面而言,也是有苦说不出:馆员们认为,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策划、准备、安排读者活动,但最终的活动效果却不能如人所愿。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活动形式设计欠妥,忽略读者实际需求
图书馆策划活动时习惯立足于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视角,多数情况下考虑的是“图书馆需要读者做什么”,而不是“读者需要图书馆做什么”的问题,其带来的后果就是读者活动的策划忽视了读者的个性发展特点和知识需求,活动形式单一,缺少生活性、娱乐性,[2]很难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1.2 活动受益人群面偏窄,学生参与积极性受挫
学校图书馆读者活动是一项具有鲜明活动特征和科学知识体系的教育活动。它对深化与拓展学校图书馆功能,促进学生、馆员和图书馆事业的共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因此,在组织活动时,图书馆应当“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活动过程中,要显示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尊重差异、体验成功”等特点,“强调学生学习是个性化和社会化的辩证统一”[4],即图书馆活动应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成为活动的主体。
然而,综观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的读者活动,基本上是由少部分学生骨干或者指派馆员担任“导演”来负责组织策划工作,而其他大部分学生只能是充当“群众演员”的角色,按“导演”的指令配合完成任务。学生感觉参加活动毫无受益,参与的积极性严重受挫。
1.3 学校教学安排及学生自身等诸多原因的不利影响
一是专业学习压力大,学生能自行支配的业余时间过少。据了解,大多数高职院校课程安排紧凑,三年的课程学习实际上被压缩至两年或两年半内完成。因此,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压力大,大部分时间主要用于上课、自习,根本无暇关注和参与其他活动;二是高职院校过多地致力于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人文、艺术方面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三是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欠缺,学生在基本的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他们既渴望通过活动结识新的朋友,又对自身表达、交流能力欠缺而感到不自信,因而拒绝参与活动或对活动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些原因都给图书馆开展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2 高职院校图书馆层级读者活动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图书馆活动较本科院校来讲,起步相对晚,活动经验欠缺,在策划的时候缺乏沟通和统一规划,对活动的安排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和分析,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构建高职图书馆层级活动体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实现图书馆活动的统筹规划,避免因重复性活动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浪费,使读者活动朝着常态化、多元化、规模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策划方案也由单一、重复向科学性、创意性的方向转变。图书馆层级活动体系可根据高职院校不同年级阶段学生或学生团体(组织)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各年级的活动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有针对性地参与学生活动,在各种活动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这也是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拓宽服务形式的重要举措。
要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所面临的难题,组织者首先应树立起科学的学生活动价值观,在深入研究和把握学生活动规律性的基础上,构建起图书馆层级活动体系。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积极教育作用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根本上实现读者活动从量到质的飞跃。
2.1 高职图书馆层级活动体制概述
高职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历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适应与基础灌输阶段(一年级)、中期阶段——全面培养提高阶段(二年级)、后期阶段——完善调整阶段(三年级)[5]。在这三个阶段中,学生的年龄、思想、心理、面临的问题、学习任务、认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图书馆层级活动体系就是指图书馆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学生所处阶段的特点不同把读者活动分为三个层级,即校级活动(普适性活动)、年级活动(分级活动)、特定群体活动(指向性活动),不同层次的活动所面向的对象和侧重点均不一样。并按照各层级的活动特征,对图书馆活动进行有效地整合,使之成为一个科学、持续的整体。
2.2 高职图书馆层级活动体制的构建
2.2.1 层级活动体系的构成
图书馆层级活动体系主要由校级活动(普适性活动)、年级活动(分级活动)、特定群体活动(指向性活动)三部分组成(体系结构图见图1)。活动对象范围面向全体同学,且符合大众需求的活动,属于校级活动(普适性活动)。如服务推广、读者互动交流、书画展览、节庆纪念系列等活动,主要由图书馆统一组织,活动难度相对小;根据大学生在校期间三个阶段的思想、心理等特点按照分年级分阶段举办的活动,如新生入馆教育、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等活动统称为年级活动(分级活动);此外,图书馆与学院相关部门(系部或者学生团体)合作举办的活动则划归入特定群体活动(指向性活动)的范畴。
图1 高职图书馆层级活动体系表
2.2.2 层级活动体系一览表的形成及作用
如何行之有效地推行层级活动体系工作呢?首先,图书馆应该按照年度对读者活动进行整体规划,进一步理清年度读者活动工作思路,确定活动方向;然后结合层级活动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形成年度图书馆层级活动体系一览表。该表应包含各项活动的类别,活动适用对象范围、活动级别等要素;最后,一览表必须通过图书馆与相关组织部门沟通协调后方能确定下来,成为图书馆当年度读者活动工作中重要依据和管理控制的工具。下面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2013年度层级活动体系一览表为例(详见表1)。
表1 2013年度图书馆层级活动一览表
2.2.3 层级活动体系解析
从表1中可看出,图书馆层级活动体系统筹兼顾了不同年级阶段或学生团体的知识能力需求特点,以及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取向等多个方面,校级活动(普适性活动)、年级活动(分级活动)、特定群体活动(指向性活动)三个不同层级的活动在设计、活动的组织形式上所面对的群体、考虑的重点都各有侧重。其主要目的在于以下几方面:
(1)校级活动(普适性活动)。其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普及知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类活动覆盖面广,适宜的人群多。如根据图书馆新服务项目的推介、读者交流活动等,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近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这类活动的设计偏重于活动的趣味性和创新性,并适当降低活动难度,以培养学生参与活动兴趣为目的。
(2)年级活动(分级活动)。这类活动紧紧围绕高职院校学生适应与基础灌输阶段、全面培养提高阶段、完善调整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年龄、思想、学习特征来开展。这类活动兼顾了普适性和专业性两个方面特点,须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策划,活动重在突出实效性,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专业学习能力。
(3)特定群体活动(指向性活动)。这类活动主要面向那些学习目的明确,求知欲望强和专业能力强的学生或者群体开展。这一类读者往往希望自己在大学阶段能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提升,尤其渴望能有为其展现自我的平台,以期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他们往往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因此在活动中应重点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特长转化为专业优势,此类活动的内容偏向于专业化,有一定难度,富有挑战性、创新性等特征。如上表中“多彩机电”专业作品展、与就业协会联合举办的就业专题服务月活动等。
3 高职院校图书馆建立层级活动体系需处理好的关系
3.1 校内与校外的关系
层级活动体系的建立既要立足于校内,充分利用好本校及本馆资源,又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将社会资源引入校园或者把活动带出校园,以扩大活动的社会辐射面。如为了进一步拓展读者活动资源,我馆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诚邀社会名人到我馆举办各种展览。2013年5月份在我馆举办的“圆珠笔个人画展”活动,共展出了农民画家陆腾仁先生的120多幅圆珠笔原创作品。本次活动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活动期间,各方新闻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多方报道,多所驻邕高校各学生团队也主动与我馆取得联系,到我馆进行观展,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活动是我馆在“书香文化节”中的一个亮点,也是我馆将社会资源引入学校图书馆活动的新尝试。因此,高职院校在举办读者活动时,不仅要着眼于校内的有用资源,还应作出大胆尝试,将活动带出校外,或者将资源引入,进一步深化图书馆活动的内涵。
3.2 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图书馆的读者活动,自始至终都应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活动的组织管理甚至活动的具体设计都应有学生的参与主持。学生只有充分地参与到组织管理活动中,才能使其组织管理能力获得培养和训练。[6]在层级活动体系当中,图书馆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应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活动过程中,图书馆的主导作用被绝对化,而是应优先考虑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因此,应该处理好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从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所呈现出的心理特点来看,读者活动中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应该是一种参与合作的关系。图书馆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努力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去尝试、体验和感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能力的提高。如将图书馆对读者活动实行项目招标管理制,就是一种平衡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创新工作方式。做法大致如下:图书馆在做年度读者活动计划中,将部分活动确定为招标项目,面向各学生社团公开招标,由图书馆与相关职能部门组织评委进行评标,最终确定出承办单位并签订协议拨付经费。
3.3 图书馆活动与学院活动的关系
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图书馆文化的建设始终置身于校园文化的背景之下。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主动将图书馆文化活动与创建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两者合并形成整体效应,共同推动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我馆的做法主要如下:将我馆的文化品牌活动“书香文化节”纳入学院的科技文化艺术节当中,使之成为学院文化节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院党委、宣传部、团委、学工处等主要职能部门的年度工作要点作为拟定图书馆年度活动的重要指导性文件,组织职工认真研读,结合馆内实际情况拟定本馆活动计划及组织开展读者活动。[7]
4 结语
随着高职教育建设步伐的加快,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读者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高校素质教育进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图书馆应顺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对读者活动的模式进行创新和开发。层级活动体系正是根据高职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具体层级入手,对以往的读者活动进行梳理,将图书馆的文化教育活动和学生教育相结合,以达到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服务的目的。
[1]许云舟.学校图书馆活动课程模式研究[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3,(6):57,60.
[2]柳丽花.从游离到主流——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现状及发展策略[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1,(1):62-63.
[3]许云舟.学校图书馆活动评价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3,(5):68-71.
[4]裴娣娜.发展性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河南教育,1999,(1):15.
[5]李文成.高校学生工作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6]王莫离.高校图书馆活动文化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论坛,2009,(4):125-127.
[7]覃 熙.图书馆读书活动与校园文化品牌构建探索[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2,(3):24-27.
(责任编辑:王靖雯)
On the activities of readers'layers in the librarie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AN Zhen
(Guangxi Technological College of Machinery and Electricity,Nanning 530007,China)
Base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establishing the activity system of reader's layers,expound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in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readers'activity for the fellow workers in the librarie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l college;library;layers of activities system;reader service;management of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G251.2
A
1006-1525(2015)06-0018-04
覃 珍,女,副研究馆员。
201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