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栽培管理技术
2015-07-07赵亮
赵亮
西红柿栽培管理技术
赵亮
西红柿又名番茄为茄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0.6—2米。果实为浆果,浆果扁球状或近球状,肉质而多汁,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
一、主要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
出口加工番茄多进行露地栽培,适宜于在日平均温度15℃以上的无霜期内种植。
2、育苗技术
培育壮苗是番茄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壮苗标准是茎粗、节间短,叶大而厚,叶色浓绿,根多而健壮。各地都有适合当地情况的育苗方法,现以长江流域普通大、小棚多层覆盖栽培的冬春早熟番茄育苗方法为例,介绍其育苗方法如下:
(1)播种
春季露地早熟番茄的育苗时间各地不一。原则上在露地晚霜过后及早定植,番茄育苗的苗龄,利用冷床育苗60—70天,利用电热温床育苗45—50天。根据这一原则各地有不同的播期,长江流域一般可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播种。9月份以前应作好育苗准备工作。采用3年以上未种过茄科作物的菜园土或稻田土,加充分腐熟的猪、鸡粪等有机肥料或肥力好的无害垃圾和砻糠灰按5:3:2的比例碾碎混匀,过筛,制作成“培养土”。在10月上旬搭建好大棚,平整好棚内苗床,铺上5厘米厚的培养土,播种前苗床灌足底水,平整地薄撒一层干细土,播种量一般为5—8克/平方米床面。种子消毒用50℃温水浸种20分,注意不断搅拌,然后再继续浸泡3—4小时。达到用手摸种子不滑),用湿纱布包盖在25—30℃温度下催芽,有2/3种子露白时播种,或漂洗干净后,不催芽,晾干直接播种。把种子均匀撒播床面或条播,覆盖0.5—1厘米细土,稍加镇压,覆盖地膜,保持湿度,提高地温,加快出苗。
(2)苗床管理
出苗前,棚内保持昼温25℃以上,夜温18℃以上,4—6天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揭除地膜,加盖小棚,维持白天20—25℃,夜间10—15℃,超过28℃时要及时通气降温,防止小苗徒长。及时发现、识别和拔除假杂种苗和机械混杂苗。2—3片真叶时1次移苗进钵。营养钵直径8—10厘米较好,预先填充营养土。在小棚内维持白天20—25℃,夜间10—15℃,保持苗床湿润和肥力充足。若发现有徒长趋势。除及时通气降温以外,可喷洒20毫克/升的多效唑溶液进行控制。为了培养壮苗,定植前要适当降低温度和控制湿度,提高种苗的抗逆能力。
二、定植前准备
定植前10天至15天,每亩施7—8立方米腐熟优质有机肥(圈肥,或5立方米—6立方米鸡粪)与等量作物秸杆堆积发酵后施入,再施50千克—60千克氮、磷、钾(15:15:15)复合肥、80千克过磷酸钙,施肥后深耕耙平。温室要覆盖聚氯乙烯无滴膜或EVA多功能复合膜。一般于10月上旬上草苫;深冬期间,草苫外加盖一层旧膜或聚乙烯膜,以防雨雪淋湿草苫。
三、定植后田间管理技术
1、定植至始花初结果期的管理
(1)水肥管理。从定植后到第1穗果始花并坐果。这一阶段的管理重点是提高地温,促进缓苗,适当控制营养生长,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使营养生长及时转入生殖生长。在定植后,以浇缓苗水到第1穗果膨大前,一般不浇水,中耕2—3次,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进缓苗,增强根系的发育,进行蹲苗。如果遇天旱,土壤墒情不好,午间植株有萎蔫时,可在第1花序开花前后浇水,但切勿在开花期浇水,以免造成落花落果。春季露地气温较低,易导致第1穗花序落花落果。为提高坐果率,可在晴天,温度较高时,用12—15毫克/千克防落素(番茄灵)涂花或蘸花,以保花保果。此期还应及时插架绑秧,保持番茄直立生长。一般用竹竿作支架,每株1竿,每生2—3片叶即用塑料绳把蔓绑缚于竹竿上。
(2)整枝。番茄各叶腋都能抽生侧枝。任其自然生长妨碍通风透光,枝叶过茂,落花落果,成熟期推迟。为此,必须进行整枝。整枝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有:
①单杆整枝法。把所有的侧枝全部去除,只留主蔓。主蔓上保留2—4穗果摘心。这种整枝法适宜于早熟密植栽培。
②一干半整枝。保留主蔓及第1花序下的1个侧蔓。余蔓皆摘除。当侧蔓结2—3穗果时摘心,只留主蔓生长。
2、生长期管理
(1)生育期管理
包括中耕除草,蓄水保墒、搭架绑蔓,整枝打杈、去掉老叶、通风透光、加强防治病虫害、加强温度管理等措施。其中西红柿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青枯病、早疫病、晚疫病等;虫害主要有棉铃虫、蚜虫等。西红柿的病害防治较难,应以防为主。病毒病的防治方法:可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种生茬地、防治蚜虫、适期早定植等。温度管理上白天应适当加大棚室通风量,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夜间温度保持在10—13℃之间。开始放风时,放风口应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午后气温下降后逐渐将风口变小或关闭。
(2)肥水管理
西红柿的生长期在夏秋雨季一般不需要浇水,但当2—3穗果成熟时遇旱,也应适当浇水。根据西红柿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追肥,以促进果实发育,保花保果。一般作底肥可施入金宝贝微生物菌肥,追肥可施入金宝贝壮秧剂和金宝贝增甜灵,有条件的可追施豆饼、棉籽饼等饼肥。
3、适时采果
西红柿成熟有绿熟、变色、成熟、完熟4个时期。贮存保鲜可在绿熟期采收。运输出售可在变色期(果实的三分之一变红)采摘。就地出售或自食应在成熟期即果实三分之一以上变红时采摘。采收时应轻摘轻放,摘时最好不带果蒂,以防装运中果实相互被刺伤。初霜前,如还有没熟的青果,应采下后贮藏在温室内,待果实变熟后再上市,这样既延长了供应期,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四、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主要病害:有番茄晚疫病、早疫病、褐腐病、菌核病、番茄灰霉病、青枯病、软腐病和枯萎病等。
(1)番茄晚疫病。本病为害叶、茎和果实。在叶片上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病斑形状不规则,周缘不明显,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后变褐色。病斑可扩大至整个或大半个叶片,潮湿时,在病健交界处,长出一圈白色霉状物(孢子囊及孢囊梗),干燥时,病叶迅速干枯,在茎和果柄上,病斑暗褐色,稍凹陷,边缘不明显。果实病斑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褐色,常作云纹状向外扩展。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稀疏的白色霉状物。病果质地硬实,斑面粗糙,不光滑。防治方法:选择地势较高,不易积水的菜地种植。选种适宜本地的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喷洒杀菌剂:80%喷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雷多米尔锰锌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天左右喷洒1次,共2—3次。
(2)番茄早疫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圆形,近圆形,褐色至黑褐色,有同心轮纹,严重时叶片枯死。茎部多发生在分枝处,褐色,棱形或椭圆形,稍凹陷,发病严重时,引起断枝。果实病部多发生在蒂部附近和有裂缝的地方,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有同心轮纹,斑面上生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防治方法:实行3年以上轮作制。发病严重地块,结合整地,增施消石灰,调整土壤酸碱度呈微碱性反应。改进栽培技术,深沟窄厢或高畦种植,避免积水伤根。选种适宜本地区的抗病品种。
(3)番茄枯萎病。发病初期,病株叶片自下向上变黄,变褐枯死,多残留在茎上不脱落。也有初发病时半边茎上的叶片发黄或半个叶片(以主脉为轴)发黄,另半边叶片正常,但最后整个叶片均发病。为害严重时,除顶端数叶片外,全均枯死。为害轻的,除下部叶片枯死外,其他叶片正常,开花,结果与健株无大差异。病株主根一般正常,少数侧根腐烂。剖开茎部,维管束变褐色。天气潮湿时,茎基部常长出粉红色霉状物(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采摘。
2、主要虫害:有棉铃虫和蚜虫。
(1)棉铃虫。以老熟幼虫化蛹在土中越冬,春季羽化成蛾,在棉花或番茄嫩叶上产卵,孵化后蛀入果实为害,并可转移数果。使果实脱落,或虽不脱落,因产生蛀孔和虫粪也不能食用。一年发生几代,夏秋为害最重。防治方法:冬耕、冬灌及田间耕作可以灭蛹,在番茄田间套作甜玉米,可诱蛾产卵,再集中消灭心叶中幼虫。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掌握在虫卵孵化高峰期用2.5%的溴氰菊脂加水2000—3000倍液或用BT乳剂250—3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5000倍液等喷雾,共1—2次。
(2)蚜虫。多在初夏发生,多在嫩叶上群集刺吸汁液。分泌蜜露,使叶片卷缩,生长停滞,并传播病毒病。干旱少雨有利于蚜虫的发生。防治方法:避蚜;苗床周围清除杂草,可减少虫源。诱杀:在黄色木板上涂机油插于田间高约70厘米,可诱杀有翅蚜。药剂防治:可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喷雾。
(作者单位:武安市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