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血清ER、VEGF-C、VEGFR-3及E-cadherin影响研究
2015-07-07陈道宝陈波杨红健俞星飞封伟亮
陈道宝,陈波,杨红健,俞星飞,封伟亮
(浙江省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浙江 杭州 310022)
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血清ER、VEGF-C、VEGFR-3及E-cadherin影响研究
陈道宝,陈波,杨红健,俞星飞,封伟亮
(浙江省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浙江 杭州 310022)
目的 探讨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血清ER、VEGF-C、VEGFR-3及E-cadherin的影响。方法 收集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3例,按用药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分别按实验方案基于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血清VEGF-C、VEGFR-3水平以及乳腺组织ER、E-cadherin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VEGF-C、VEGFR-3水平较低(P<0.05);ER水平较低(P<0.05);E-cadherin水平较高(P<0.05)。结论 蒽环类药物能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ER、VEGF-C、VEGFR-3水平,升高E-cadherin水平,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蒽环类药物;乳腺癌;ER;VEGF-C;VEGFR-3;E-cadherin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着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治疗。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方法包括手术、放化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乳腺癌辅助化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最初是在术中应用塞替哌以期消灭肿瘤细胞,此后微转移概念为延长辅助化疗时间奠定了理论基础[1]。
蒽环类药物是较为常见的化疗药物,曾被视为乳腺癌化疗药物的基石,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蒽环类是广谱抗肿瘤的抗生素,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嵌入二对相邻的碱基间,与DNA形成复合物[2],从而抑制DNA合成,影响线粒体功能,以达到抗肿瘤的目的,是一种高效的抗肿瘤药物。阿霉素是早期的蒽环类药物,具有抗瘤谱广、疗效高、对乏氧细胞有效等特点。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了多种阿霉素的结构类似物如吡柔比星(pirarubicin, THP)和表柔比星(epirubicin, EPI),同属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它是一种新一代半合成抗肿瘤抗生素,其化学结构与ADM相似[3],可直接嵌入DNA碱基对之间,干扰转录过程,阻止mRNA的形成而起作用。本研究探讨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血清ER、VEGF-C、VEGFR-3及E-cadherin的影响,为临床扩大蒽环类药物的应用范围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3例,全部为女性,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所有患者均组织学活检确诊为乳腺癌,并通过乳房及引流区域淋巴结超声评价局部情况。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实验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程跟踪。
1.2 纳入标准 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乳腺癌的的诊断标准即组织学活检确诊,ECOG评分[4]<2分,年龄在35~75岁之间,均未进行过乳腺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能够耐受细胞毒性药物,完成化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经检查均无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所有患者均同意进行试验措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排除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不能耐受化疗或近期经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排除不能按照治疗方案完成化疗的患者;排除精神病患者及不同意进行试验措施的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8版)[5],对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环磷酰胺(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686,生产批号:20100919)600 mg/m2,3周为1个周期;实验组患者在治疗组患者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辉瑞制药(无锡)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96,生产批号:20100930)100 mg/m2, 3周为一个周期,连续2个周期。治疗期间对所有患者给予保肝药物治疗,并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脏超声等基线状态。治疗期间戒烟酒,并给予营养支持。
1.4.2 血清VEGF-C、VEGFR-3水平测定: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VEGF-C、VEGFR-3浓度。将相应抗体免疫剂放入实验微孔板,再分别向微孔中加入VEGF-C、VEGFR-3,与标记的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最后加底物 TMB 显色。显色后,TMB 在酶的催化下发生连续的颜色转化,最后变为黄色,最后采用全自动酶标仪进行VEGF-C、VEGFR-3浓度的测定。
1.4.3 乳腺癌组织ER水平、组织E-cadherin水平测定:本研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组织中ER与E-cadherin的浓度。采集和准备样本:所需组织样品均用锡纸包裹收集。检测前,将样本、定标液和质控品在室温(20 ℃左右)下平衡。所有样本、定标液和质控品需在2小时内在分析仪上检测完成。检测:参照有关分析仪说明书中的相关指导进行检测。使用之前将试剂用分析仪自动搅拌磁珠微粒,直到其处于悬浮状态。试剂通过条形码自动读取相关信息,如果分析仪不能自动读取条形码信息时,需手动输入条形码标签上数字序号以读取信息。将冷藏试剂室温平衡至 20 ℃左右,放置于ROCHE E601 电化学分析仪的试剂盘内检测。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本实验共收集患者资料4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2组患者的例数、平均年龄、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情况表±s)Tab.
2.2 治疗前后血清VEGF-C、VEGFR-3水平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VEGF-C、VEGFR-3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VEGF-C、VEGFR-3水平下降较为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血清VEGF-C、VEGFR-3水平比较Tab.
*P<0.05,与治疗前相比,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0.05,与同期对照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2.3 治疗前后乳腺癌组织ER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乳腺组织ER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ERE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ER水平比较Tab.
*P<0.05,与治疗前相比,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0.05,与同期对照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2.4 治疗前后乳腺癌组织E-cadherin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乳腺组织E-cadherin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E-cadheri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乳腺癌组织E-cadherin水平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E-cadherin of two ±s)
*P<0.05,与治疗前相比,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0.05,与同期对照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中的高发肿瘤,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人数和增长速度均较快的肿瘤之一,已成为居于第二位的女性恶性肿瘤。然而,至今关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生原因很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种族、年龄、遗传、饮食结构、激素水平等。研究表明[6],乳腺癌主要是一个局部的疾病,先有淋巴结转移,以后再引起血道转移,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还有学者[7]提出上世纪末“乳腺癌多阶段发生模式”的提出,指出了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向恶性转化经历了增生到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再到浸润性癌的渐进过程,提出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增殖调控失调密切相关。国内外学者为研究乳腺癌的发生机制做了大量研究。
乳腺癌作为激素依赖性肿瘤之一,雌激素在其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雌激素主要通过表达于细胞核内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发挥作用。普遍认为ERβ具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对ERα具抑制作用,在多种ERβ的剪接亚型中,发现ERβ1/wt和ERβ2/cx蛋白在乳腺组织表达,ERβ2具特殊的羟基末端[8]。ER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普遍重要指标, 并对评判乳腺癌的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本研究表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乳腺组织ER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ER水平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实验表明[9],在乳腺增生及乳腺癌的组织中,ER水平呈强阳性,并与其乳腺增生程度以及乳腺癌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表明其在乳腺非典型增生的发生及癌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表明,蒽环类药物能够使乳腺组织ER的水平显著下降,表明其能够明显的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基因在胚胎时期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发展中呈高表达。近年来,在对人类多种肿瘤,如胃癌、肺癌、宫颈癌等的研究中发现,VEGF-C在肿瘤组织中出现高表达。本研究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C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VEGF-C水平下降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VEGF-C主要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由乳腺癌细胞产生分泌。VEGF受体VEGFR-3则均位于间质细胞,有研究表明[10],VEGF-C在乳腺癌组织肿瘤细胞中呈高表达,而其受体VEGFR3则表达乳腺癌间质和癌周组织的淋巴内皮细胞。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R-3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VEGFR-3水平下降较为明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是VEGF-C的特异性受体,是第一个被克隆的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在胚胎后期及成人组织中,VEGFR-3主要定位于淋巴管中。有研究发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VEGFR-3蛋白不仅在乳腺间质的脉管内皮细胞表达,而且在癌细胞胞浆内亦表达;VEGF-D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在细胞浆,显著高于其在乳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11],乳腺癌细胞产生VEGF-C,通过旁分泌的方式与淋巴管内皮细胞上的VEGFR-3结合,刺激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组织形成新生淋巴管,使肿瘤细胞从新生淋巴管进入淋巴结,为肿瘤的淋巴道转移创造有利的条件。可能是由于VEGF-C改变了原有淋巴管功能,使之对肿瘤细胞的浸入和播散变得活跃。本实验通过化疗,能明显降低VEGF-C和VEGFR-3的水平,抑制肿瘤的扩散和转移,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研究表明[12],细胞粘附分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E-cadherin 粘附分子中的重要成员之一。E-cadherin 是钙依赖性细胞黏附分子,同时又被认为是一种抑癌基因。它能够介导同源性细胞的粘附作用,从而维护上皮细胞形态、诱导上皮细胞正常分化以及维持组织的完整性。E-cadherin 主要存在于人类的乳腺、甲状腺等非神经性上皮组织中,有研究表明[13],E-cadherin 与肿瘤各方面的关系极其密切。我们的研究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乳腺组织E-cadherin水平均显著升高,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E-cadherin水平高于对照组。E-cadherin在乳腺癌恶性程度较重时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表明E-cadherin的表达率与乳腺癌的发病程度呈负相关。E-cadherin在分化较好的癌细胞中阳性率稳定,能够使癌细胞保持了较好的粘连状态,少见浸润性生长。在恶性肿瘤中E-cadherin 表达下降,癌细胞之间的粘连分散,浸润生长,使肿瘤易于播散和转移。
本研究通过探讨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血清ER、VEGF-C、VEGFR-3及E-cadherin的改善情况。证实了蒽环类药物能够抑制乳腺癌患者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并抑制其转移和扩散。在下一步研究中,我们将对本实验得出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徐兵河.乳腺癌辅助化疗的新概念[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26(4):15-17.
[2] 胡燕.索拉非尼联合表阿霉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 2010.
[3] 康昭洵, 曾红学, 郭守俊.吡柔比星和阿霉素在联合化疗中的临床观察[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2, (1):45-46.
[4] Wang JL, Bi Z, Zou JW, et al.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lentinan improves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J].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 2012, 5(3):745-748.
[5]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8版)[J].中国癌症杂志, 2009, 19(6):448-474.
[6] 区金锐.乳腺癌外科治疗概念的进展与手术方式的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2, 22(1):40-41.
[7] 刘晓菲, 宋爱莉, 李静蔚.乳腺癌癌前病变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探讨[J].中医药学刊, 2006, 24(6):1023-1024.
[8] 徐鹰妮.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亚型在不同类型乳腺组织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2007.
[9] 田志军, 安燚, 王振军.乳腺增生与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0, 22(3):158-160.
[10] 马小军, 蒲永东, 何建苗,等.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乳腺癌的表达、定位及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7, 12(10):765-770.
[11] 狐鸣.VEGF-D和VEGFR-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 2010.
[12] 谷化平, 尚培中, 倪灿荣.3种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2, 27(8):732-734.
[13] 伍洲颂, 张树友.E-cadherin的表达与癌症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的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04(18):170-171.
(编校:谭玲)
Study on effect of anthracyclines on VEGF-C, VEGFR-3, ER and E-cadherin i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CHEN Dao-bao, CHEN Bo, YANG Hong-jian, YU Xing-fei, FENG Wei-liang
(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 Zhejiang Cancer Hospital, Hangzhou 310022,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effect of anthracyclines of VEGF-C, VEGFR-3, ER and E-cadherin i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Methods43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0 cases in each group.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program based on the treatment,serum VEGF-C, VEGFR-3 levels and breast tissue ER and E-cadherin were detected after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VEGF-C, VEGFR-3 levels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lower(P<0.05),ER level was lower(P<0.05) and E-cadherin level was higher(P<0.05).Conclusionthe ER, VEGFR-3 and VEGF-C level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E-cadherin level, and it has a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Anthracyclines;breast cancer;ER; VEGF-C; VEGFR-3; E-cadherin
陈道宝,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乳腺肿瘤,E-mail: chendaobao1133@163.com。
R737.9
A
1005-1678(2015)06-01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