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生命疗伤

2015-07-07王可舒

数码影像时代 2015年2期
关键词:尼西艾琳纪录片

影片简介:

影片《生命之歌》跟随作曲家贝恩啥德·科尼西,记录他如何帮助那些70岁以上的老人从歌唱和演奏中找到新的生活与幸福。他将人物访谈中个人的梦想以及遭受过的心理创伤谱成他们各自的生命之歌。一位失明的女心理学家成为艾森交响乐团的钢琴师;一位半身瘫痪的手风琴演奏家在四重奏组合中重新焕发活力;一位在14岁初恋时就怀孕的女士得到了斯图加特“新声乐合唱组”的资助,她认为在她的生活中——“爱还能是一种罪过吗?”在合唱团中她得到了医治心理创伤的新处方。

2012年2月,导演艾琳通过伯曼收到了一封来自音乐家贝恩哈德·科尼西的邮件,邮件中贝恩哈德邀请她去拍摄他和养老院里老人们的音乐故事;随着研究拍摄的深入,一场动人的生命之歌就此谱写开来。

哲学化的选题

正式谈论影片之前,艾琳先讲到了自己拍摄纪录片的观点“我的每一个片子我都会找到一个形而上、哲学方面的主题,不能只拍摄人物表面上的日常生活,而是要展现更深层次的意义。每部片子都反映了我的思想。”

所以当艾琳看到音乐家的邮件,她即刻感到这个故事中有很高的艺术性,让她对于拍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对音乐很感兴趣,之前也拍摄过与音乐有关的纪录片;与此同时这部纪录片关注到了老年人等社会问题。在这部纪录片里,音乐创作是公益的,而不是为了创造财富。”其实最初音乐家贝恩哈德的原意是拍摄一部传记式的纪录片,仅仅只是把他们排练和演出的画面拍摄下来;但艾琳认为这并不是她拍摄纪录片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她希望通过她的影片能让观众看到更多、想到更多。

“在斯图加特的索南伯格疗养院,我了解到贝恩哈德·科尼西是如何以歌曲和音乐为老人们的过去搭建记忆的廊桥,让他们从僵化中苏醒,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我也开始了对我电影架构的想象,它应横跨主角们的过去和现在,我最终决定,以着重人物生平作为影片的出发点。尘封的记忆会随着贝恩哈德·科尼西和老人们同谱的生命之歌逐渐展现。”对于拍摄切入点的灵光突现,艾琳如是说。

对此,制片人伯曼也有着同样的坚持。在他的公司网站上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使命是所做的不会屈从于外界的压力”,在他看来虽然纪录片的制作是很艰难的,但一定要找到外界压力和自我心声的平衡。“曾经我有一个同事制作了一个片子,片中拍摄了一群生活在德国北部的人,他们说话和思维都非常慢;在电视台播出时,购片的编导强迫制片人让声音语速变快些,不得已他们就妥协了,这样是非常影响影片表达效果的。但如果是我,我会坚持自己的权利;如果这种情况真正走到法庭那步,那我就不会和电视台再合作了。”伯曼认为一旦你进行拍摄,你就必须要遵从现实,尊重被你拍摄的人,“因为他们把一部分的人生交给你,你就必须对此负责”。多年从业经历让他在内外冲突中游弋出一条生存之道,从而更好的尊重自己的原则和声音。

让投资人了解你的片子

老人本身就是一部故事书,再加上音乐的点缀,艾琳很快就将拍摄台本写了出来。“但我们还不能开拍,一直在等资金到位。等了半年,还是没有钱,又恰逢很重要的音乐会举行,我们在没有资助的情况下也不得不开拍了。”

的确,纪录片制作中的

个难点便是资金问题,几乎每一位纪录片从业者都会遇到这个棘手的问题。对于资金的寻求,制片人伯曼说道:“我的建议是不要立刻正式拍摄,先研究下所选择的内容,拍一些初步的画面;再去寻求资助,有时候市场的意见是很重要的,我们不得不考虑。”

伯曼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在欧洲,如果你得到了电视台的许可证,你就能得到地区额外的资助了,但这个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有一些电视台会需要购买片子,这个资助大概有三万到六万欧元,但片子越长钱会越少。此外,你还能拿到跨国界播放的资金,或者可以和小的发行商签约,拿到3万欧元左右的资助。这样你就基本能筹齐所需资金,以支持拍摄。”

“很少有决策者会直接说是或者否,只有不到10%的人会说哪些能拍哪些不能拍。所以平时与发行商维持关系是很重要的,当然不是腐败的关系,而是让他们了解你的片子,因为没有他们的支持来制作影片是不行的。”伯曼认为不仅仅要选择

个好的主题,更要让你的投资者了解你的选题。

专注魔力时刻

相信看过影片的观众都对片中那首《秋天的叶子》念念不忘,艾琳说:“我要专注于《秋天的叶子》这首歌,因为这首歌唱的是告别大自然,告别生命中所爱:对于老人们来说这首歌也让他们很有感触很有共鸣,我让他们唱了三四次以便捕捉到每个人的表情,让他们沉浸于这首歌中的情绪状态完全表现在镜头中。这也是一种专注的表现,这种专注还表现在故事和声音的各个层面。”

不仅如此,《生命之歌》这部纪录片的拍摄从头到尾都只用了一台摄像机,因为导演认为只用一双眼睛去看往往会更加专注,也让拍摄团队更加精简。“因为只有个摄像师,所以老人在一天后就忽略了摄像师的存在,表现的非常自然。”

“当然在拍摄中存在两种状态,一种是拍摄他们的即兴表演,另一种是拍摄我们事先沟通好的内容。第一种状态虽然可能拍的不够完美,但这种魔力时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必须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这样的专注也有利于应对突发问题,“拍摄中,我们想专注表现音乐家,但他会希望拍到她的两个助手。但是我们说这不对,应该只有一个主角,助手就是助手;他们内部就有一点问题,后来我们说服了他,告诉他,他才是灵魂人物,我们跟着他拍也会拍到其他人。虽然他会有从他角度而言提出的建议,但我们没有动摇过他是主角的观念。所以我们的结构也简单,画面也会越来越丰满,到最后音乐会有很多人,但是观众会很清楚谁是主角。”

对于艾琳和伯曼这对夫妻档来说,拍摄纪录片最重要的就是两个词——专注和精简。精简就是不重要的事一定要少而精,专注是一定要专注于你的故事,分清主次。

Q1:为什么选择片中的五位老人的故事,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A:我们其实和很多老人进行了交流,你也可以看到我们的记录片是有两个线索,一个是作曲家组织老人们排练,另一条线索就是采访。最后选出的都是好交流的,并且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比如那位跳伞的老人,她选择在60岁跳伞的故事,让我们都很受启发,也是她自己见证自己走向老年的一个标志。还有那位“如果爱是一种罪过”的老人,她的经历更能传递强烈的情感。还有很多老人,因为他们面对镜头不自在,有一些不愿意,或者还有一些老人们,他们有部分生理卜的表达不畅等。以上所说,也是我们在拍摄的时候遇到的主要问题。

Q2:我们注意到很多空镇头,比如秋天的落叶,天空,还有火车,这些设置有什么意义?

A:对,这些空镜头都有它的含义,比如树叶,是一种象征,落叶有一种生命的结束,人在老去的象征意义。故事的一开始就是从树叶制造的声音开始的。天空的镜头是在对失明老人的采访中多次用到的,有她对母亲的思念,对天空的向往,但是这些都得不到。列车是因为作曲家实际是在两个城市穿梭,想表达他的繁忙奔波的状态,同时也表现出年轻人的快节奏,同老人们在练习时的呼吸有个呼应,那是他们老年的慢节奏表现。

Q3:为什么影片最后,不把完整的表演放出来,而是节选了最后表演的片段?我们观众看完都期待着排练结束后,能够有一个完整的表演展现。

A:这里是导演的一个选择,这是一部独立纪录片。我们认为,这个认真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如果是重在最后的表演的话,这看起来更像是个音乐会的演出了。 责编/王可舒

猜你喜欢

尼西艾琳纪录片
小蘑菇
童年饼干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年的质朴艺术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