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印半绘”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
2015-07-07王海玲
◎ 文/王海玲
文化研究WENHUAYANJIU|
“半印半绘”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
◎ 文/王海玲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我国年画的艺术瑰宝,其艺术风格与丰厚的文化内涵一起,为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美学、考古学以及传统绘画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图像资料,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化和史料价值及研究价值。它遗存丰富,集中体现民俗文化的连续性,并因此有“民间大百科全书”之称。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造型方式和艺术风格继承了我国工笔重彩画和民间版画艺术的特点,保留着我国古老的雕版印刷技术。在众多的民间年画中,风格独特,卓尔不群,杨柳青木版年画以生动而有趣的题材,优美而真实的形象以及富于装饰趣味的构图、艳丽的色彩,为历代人们所喜爱,其内容突显民族传统,把农耕社会的文明审美观和生存体验表达得淋漓尽致,寄托着人们的希望和向往,成为迎接新岁、纳福履吉的重要载体。
年画的发展历程
年画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土壤,是在我国民众的审美趣味影响下,为了适应除旧迎新、纳福履吉的风俗,由历代技师创作的一个独特画种和艺术形式,因其在农历新年时张贴,故而得名年画。它长期植根于民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趣味,反映了广大民众的美好愿望。
1.年画历史悠久
据《礼记·丧服大记》(郑玄注)记载:“君释菜,礼门神也。”到了秦汉时期,人们就有过年时在门上绘制门神以辟邪的习俗,可算是年画的雏形。年画的发展与印刷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早期的年画多是画师纯手工绘制,价格自然不菲,普通百姓难以问津。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以后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与普及,为年画的大规模印制提供了可能,然而此时的技术只能以墨线单色印刷,彩色部分仍需手工填涂。至明朝后期,木版套色印刷技术日臻成熟,开始应用于年画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推动了年画艺术发展。清代(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年画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年画的产地几乎遍布大江南北,当时著名的年画产地包括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四川的绵竹和山东潍坊的杨家埠等。而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因其历史悠久,产量、质量较高,而艺术性又具典型意义,成为我国年画艺术群星中最为璀璨的一颗。
2.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沿袭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作为天津的文化代表,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世界版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对我国民俗文化的研究影响深刻。
(1)杨柳青木版年画诞生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公元1644年),至今已经有400余年的历史。它是在明代木版插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代文学和版画艺术呈现群芳争秀的景象,几乎是无书不插图,无图不精工。明代插画不朽佳作迭出,刻工往往兼能自行拟稿,置绘刻于一技,促进了木版年画形成的完美和成熟。杨柳青木版年画源于天津杨柳青镇而得名,杨柳青镇古称“柳口”,为京杭大运河上重要市镇,因交通便利、商埠林立,有“小苏杭”之美誉。通过漕运输入的南方优质纸张、颜料,与杨柳青镇外盛产的适于雕刻的杜梨木,为年画作坊的兴起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现在所知最早,也是最负盛名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作坊为戴廉增、齐健隆两家,他们最初都是画工,以人名代替店名。戴氏先人自明永乐年间从江南随漕船北上,至杨柳青经营木版年画,到民国时期戴廉增敬记画店停业,共传19世,历时500余年。同时期的齐健隆画店规模虽稍逊于戴氏,然画艺之精堪居首位。仅套色可达20多版,画面色彩层次细腻,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此外,在杨柳青镇和周边的几十个村庄,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年画制作,所谓“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年画已经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谋生手段。所产年画行销全国各地,近者如东北、华北等北方各省,远至新疆、内蒙古等地,杨柳青镇遂成为我国木版年画著名的产地。
(2)近代以来,由于石印年画的冲击等历史原因,木版年画曾一度衰落,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抢夺和烧毁年画雕版,木版年画濒临绝境。加之自然灾害频发,杨柳青年画饱受战火涂炭。1949年天津解放后,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于1953年由天津文化局组织老艺人成立了“杨柳青年画生产互助组”,恢复了生产。1958年,专门成立天津杨柳青画社,致力于保护和发展这一民间艺术。2006年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重要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杨柳青木版年画以顽强的生命力在新时期重新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3)新中国成立后,掀起了一个“改造旧年画,创立新年画”的运动。杨柳青年画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天津杨柳青画社完整传承了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勾、刻、印、绘的传统工艺;以潘忠义、张兴泽为代表的技艺精湛、硕果仅存的传承人在画社退养,并涌现出如杜滋龄、沈大慈、邵文锦、那启明、何国华等一批优秀的新年画的创作者,他们创作了大量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杨柳青年画,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他们在表现手法上,敢于破除俗套,赋予新意,既注重民间年画特点,又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全心全意》、《淀上渔歌》、《高原晨曲》等优秀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风貌。
■ 天仙送子 天津杨柳青画社/供图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造型方式和艺术风格
早期的杨柳青年画属于过稿画,工艺比较简单,即画师完成线稿后用薄粉纸摹拓多份,然后填敷色彩。后来因无法满足需求量的激增,就利用木版印刷手段,绘刻墨线图,印出线版坯子,再以几块色版套印主要色彩,最后涂染人物手脸、衣饰等细部。
正是因为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这种“半印半绘”的多色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制作工艺,其工序繁多,绘制精细,视觉效果毫不亚于用笔工整严谨,敷色层层渲染的我国工笔绘画作品,因此形成了既有遒劲工丽的木刻韵味,又不失民族传统绘画特色的杨柳青年画所独有的风格,从而明显有别于其他地域的年画。同时,杨柳青年画人物造型生动、人景结合巧妙、构图讲究、透视合理、色彩丰富、和谐雅致,尤其是“开手脸”画法的运用,使人物面部和手部的染色效果极佳,增强了年画的绘画性。杨柳青年画还喜用谐音和象征的手法,表达出吉祥喜庆的寓意。
除了在艺术形式上的独特之处外,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内容同样值得称道。它的取材极为广泛,举凡世俗生活、民间信仰、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小说、文学典故、风景名胜、花鸟鱼虫、吉祥寓意、社会新闻等,无所不包。
杨柳青年画的巨大成功,与当地画师的精湛技艺密不可分,先后涌现了张俊庭、王润柏、戴立山、张耀林、陈玉舫、阎玉桐、张白府、阎文华等一批优秀画师,其中尤以高桐轩最为著名。
在杨柳青年画的发展过程中,历代画师还总结出了包括人物画诀、楼台画诀、鸟兽画诀、山水画诀、色彩画诀等在内的各种画诀,成为创作杨柳青年画的理论和范本。
杨柳青木版年画正是基于上述艺术成就,被公推为我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成为历史的“活化石”和反映时代风貌的“百科全书”。它自诞生以来,产生了难以计数的作品,赢得了国人的喜爱,有着深远的影响。
■ 杨柳青画工艺:勾、刻、印、绘
年画工艺
1.勾描
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语言,指以简练的笔墨表现画面图案、塑造人物形象。杨柳青年画的勾描,除了讲究笔锋的顿、挫、转、折等笔法,勾出的线条灵活多变、见笔力外,还要具有适宜刻制的木版味道。因此,大多由熟悉各式人物粉本、具有一定绘画功力的画家完成。
2.刻版
创作出画样之后,就要在杜梨木上刻版。刻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且极为复杂的工作,是年画创作的关键环节。刻工要以刀代笔,刻制出生动细腻的线条。
3.水印
是杨柳青年画制作的第三道工序,在水印过程中,对光线和湿度都有较高要求,使印纸保持一定的平整度,不会产生缩涨现象,以利于套准版面,施色印刷。
4.彩绘
是杨柳青年画独一无二的工艺,如果说一般的年画是印出来的,那么一张正宗的杨柳青年画,可说是画师一笔一笔描绘的结晶。
至此,一幅杨柳青年画就制作完成了。如有需要还可以加以装裱,便于收藏和观赏。
■ 编辑:云霞
作者单位:(天津杨柳青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