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千个小时的爱三兄弟“卧底”拍摄父母纪录片

2015-07-07凤儿

山海经 2015年14期
关键词:卧底兄弟纪录片

文/凤儿

一千个小时的爱三兄弟“卧底”拍摄父母纪录片

文/凤儿

2015年4月5日,清明节前夕。优酷、爱奇艺等各大视频网站,杀出了一部短短26分钟的纪录片黑马——《不能忘却的爱》,破了当月点击纪录。拍摄者是河南新乡的申长云、申长明、申长久三兄弟,片子拍得很简单,没有任何特技,但简单的场景,却让无数看客心酸流泪。这部纪录片被网友誉为最催泪、最朴素、最纯真的中国家庭亲情剧。

2005年,母亲的突然离世,让兄弟仨久久不能释怀,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父母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丝毫不知,记忆太过单薄苍白,他们怕时间久了会忘记。从2007年至2015年,八年间,兄弟三个耗时一千多个小时,走访了上百位父母生前的邻居朋友,辗转了上千个场地,大哥特意“卧底”在父亲生前工作的砖瓦厂整整一年,从事和父亲当年一样的工作。最终,在母亲十周年纪念日上,这部凝结三兄弟心血的纪录片诞生了。一切,只为了那不能忘却的爱。

为离世父母拍纪录片三兄弟走进父母的世界

47岁的申长明是河南省新乡市人,家有兄弟姐妹五个,大姐申留云、二姐申留枝、哥哥申长云和弟弟申长久。两个姐姐出嫁后,家里便靠三兄弟撑着。从小到大,三兄弟感情一直很好,由于都爱摄影,便共同出资在县城开了一家婚礼摄影工作室。工作室平日里大多由申长明和弟弟打理,大哥申长云还有工作,有时间便帮着走走场。兄弟三个整天忙忙碌碌,很少有时间陪在老母亲身边,不过老人吃的用的,一直都是最好的,三个家庭也轮流服侍着老人。

2005年3月24日,在外拍摄的申长明突然接到哥哥电话,老母亲突发脑溢血离世。那一瞬间,申长明脑子一片空白,连摄像机砸在脚上也毫无痛感。葬礼上,兄弟三个哭得像个孩子。亲戚朋友都劝他们:“老人活着的时候,吃也吃了,喝也喝了,你们比谁照顾得都好,所以她走了,你们也别太难过。”可再多的安慰也弥补不了他们不能陪在母亲身边的遗憾。

申长明录制采访现场照片,中间坐在板凳上托腮男子为申长明。

三兄弟采访路上遇到车抛锚推车照片

安葬完母亲后,三兄弟回到了母亲的小屋,壁橱上还放着针线,碗橱里还有没吃完的蔬菜,一切都好像母亲还活着一般。可他们都明白,母亲走了,彻底走了,此后他们回家,再也没有人跟他们唠叨,再也没人喊他们小名,也没人能给他们做一碗炸酱面。申长明坐在床上,红着眼圈说道:“爸去世得早,这些年妈一个人太不容易了,我们总说忙,很少有时间陪她吃几顿饭,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这些年妈一个人是怎么过来的。她平日里爱干些什么,我们一点都不知道,我真怕这少许的记忆会慢慢消失。”老二的话让大哥和弟弟都深有感触,母亲一辈子喜怒哀乐都围绕着他们,可等自己长大成人,母亲的快乐忧愁他们又知道多少?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三兄弟都未能走出母亲突然离世的阴影。

2007年3月24日,母亲去世两周年忌日。家里来了很多亲戚朋友一起祭奠母亲。每个人都跟申家三兄弟说了很多老母亲过去的事,年轻的事,成家后的事,甚至老了的事。这些事是他们从来都没听说过的。弟弟申长久当即萌发了一个念头,他要为逝世的父母拍一部纪录片,走访父母活着时的生命旅程,他真的很想知道,这些年,爸妈曾走过什么样的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只有全程拍摄并记录下来,这份记忆才不会消失,这份想念才会一代又一代延续下去。

弟弟的提议得到了两位哥哥的一致同意。第二天,三兄弟便开始筹备纪录片的拍摄。

第一站,他们找到了母亲的娘家人,希望从母亲年轻时生活的地方开始拍起。一位娘家舅舅告诉申长明,他的母亲李文英是1931年出生的,兄弟姐妹五个,排行老四的母亲在她六岁那年,家乡发生了大饥荒,很多人都不得不逃荒到外地讨生活。六岁的母亲由于脚受伤不便行动,就和外公一起留守在了老家,外婆带着另外四个孩子逃往山西。

17岁那年,经人介绍,母亲认识了比自己大九岁的丈夫申连成。父亲当时是一个富农家里的长工,踏实能干。善良质朴的母亲以自己种的第一把棉花作为嫁妆,嫁给了父亲申连成。勤劳踏实的夫妻俩在属于他们的土地上栽种属于他们的生活。母亲是个很聪明的人。她自己有一套种植棉花的技术,扩大自己的棉花地,收成棉花后纺成线,再卖掉买棉花种。父亲也经常到外面做一些苦力活。1956年,申长明的大姐申流云出生了。当时父亲已经应聘在河南新乡的河南省机制砖瓦厂上班。一场自然灾害的降临,再次让留在老家的母亲和大姐的生活陷入困境。于是母亲带着大姐也来到了父亲的砖瓦厂。

过后的几年,随着二姐申留枝和申氏三兄弟的出生,家里开始变得热闹起来。而母亲也在砖瓦厂开始招女工后,应聘进了厂里工作。申长明到现在还记得,以前自己经常到父亲的砖瓦厂去找他,火炉般炎热的大夏天里,父亲担心自己中暑,总是会给自己吃一种麻药片儿,说是可以防暑提神儿。于是申长明的记忆里,关于父亲的那一段,始终充斥了淡淡的麻药片儿味。舅舅的叙述,让这些尘封的记忆一下子都活了过来。

三兄弟的父母旧照片

蹲守父母曾工作的地方才知道你们活得多么不易

母亲出嫁前的故事拍好后,下一步便是成家后的故事。申长明三兄弟一直听老邻居说母亲结婚后过得很辛苦,干着男人都干不了的活,可究竟多苦,在他心里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他想去母亲曾经工作的厂里看看。

来到妈妈当年工作的厂子,申长明看到一位正在劳作的工人,干的是和妈妈当年干的一样的活,就是拉灰。所谓拉灰,就是把厂里的煤灰,装进推车里,拉到指定的地点卸车跟泥土搅拌,作为烧砖的材料使用。看着那个正在劳作的工人,申长明简单聊了几句:“你多大年龄?”工人边把煤灰铲进车里一边说:“三十八了,三十八了,属鼠的。”“哎,不显,瞧着怪年轻。”“哎,干这活累得可老了,显老,显老。”“那你一天能干几个钟头?”“一般像我这样的,一天要干六个钟头。一般干六个钟头就拾夯了。再干你就受不了的。”工人装好了车,边说话边摇头。申长明一下子想到了母亲,一车子煤灰有四五百斤重,母亲一天拉八个钟头,还要给家里的五个孩子做饭,忙完了家务,就立即到厂里翻坯,一个壮年男子都无法承受的高强度工作,母亲又是怎么撑过来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母亲当年的辛劳,申长明主动提出帮忙拉灰,一分钱不要,就是白干活。干了一个星期拉灰的活,申长明手上起了好几个大水泡,有时候累得都想哭,可一想到,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曾有母亲走过的痕迹,他便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和信心。

2008年的冬天,全国普降大雪。三兄弟开车去往山西小姨家探访母亲的故事。哪知道,雪封了路,三兄弟差点被困在车里,最后还是好心的山民找人来帮忙铲雪才救了他们。他们觉得,这是父母在天上护佑着他们。

关于母亲的前期拍摄告一段落后,三兄弟开始着手拍摄父亲的部分。当年,父亲凭借自己的踏实认真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当上了砖瓦厂三车间的瓦机段长,负责管理劳保用品。每天早上父亲都早早起床,清扫家门口通往工厂门口的那段马路。他觉得,路上通坦了,工作的心也就跟着舒坦了。几年后,父亲被评为新乡市劳模,还当选了河南省的人大代表。在当时,父亲用他的影响力和关系为家里谋一点私利是毫不费劲的事,但是他却连给家里添一把扫地的笤帚这样的行为都没有过,小弟申长久也因为没有找到工作而郁闷了很长时间,甚至不能理解父亲的做法,觉得他不懂得疼爱自己的孩子。

申长明记得,父亲在砖瓦厂工作的时候,经常会带着三兄弟一起帮忙。在当时,砖瓦厂里面是不给未成年的小孩子算工钱的,而父亲不仅常常让儿子们去帮忙,甚至做的很多事情根本不属于他应该负责的范围。每当要下雨的时候,父亲都是匆忙带着申长明和哥哥申长云跑去砖瓦厂盖坯。这个活并不属于父亲的工作范畴。辛苦盖完坯回去的路上,往往大雨倾盆,而由于家里只有一件雨衣,所以回家的路上,父亲就让申长明和哥哥披着雨衣,自己淋着雨。申长明印象里的父亲,时常一副刚从河里游泳回来的形象。直到申长明成家后,他才懂得,父亲用当年的行为教会了他,男人就是要敢于担当。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父亲,在1989年患上脑血栓,行动迟缓,吃饭的时候连嘴巴都不能很好地张开,申长明和家里的兄弟姐妹轮流照顾他,1994年,病情加重的父亲永远离开了他最爱的妻子和孩子。

73岁的父亲去世后,母亲比以前沉默了许多,也不怎么爱笑了。1998年,最小的弟弟申长久结婚了,母亲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几个孩子相继长大,成家立业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作为母亲,她心里的牵挂慢慢也就放下了,虽然一个人生活,时间过得很慢,但她从来不说,只要孩子们好,她一个人怎么着都无所谓。

2011年,是父亲生前工作过的砖瓦厂倒闭前的最后一年,必须加快纪录片的拍摄才行。和兄弟仨商量后,为了更好地拍摄父亲在砖瓦厂的生活细节,在砖瓦厂分厂当会计的大哥申长云跟领导申请,调到了父亲当年工作过的总厂,干起了父亲当年最辛苦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还原一个最真实的父亲。

第一次播放纪录片现场

申长明到砖瓦厂采访里面工人,中间黑色衣服男子为申长明

不能忘却的爱献给去往天堂的咱爸咱妈

烧砖的车间屋内温度高达60多度,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下来。半个月后,申长云皮肤黝黑发红,晚上回家整个脸生疼。一次他拉砖时,由于没码放好,砖倒了,砸到了他的脚,当即鲜血直流。一位老工人告诉申长明,听人说,他的父亲曾经也遭遇过同样的事,当时他啥话也没说,抓起一把灰就湮在了脚上,随后继续干活,那时,厂里的人都称呼申段长“铁人”。坐在地上,申长云长叹一口气,这样的工作强度,他干上几天都觉得度日如年,父亲干了一辈子,到底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听说大哥受了伤,申长明和弟弟连夜赶来看他,他们希望能取代哥哥,继续“卧底”拍摄父亲曾经的工作场景。申长云没同意:“厂子有厂子的制度,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再说,只有这样,我才觉得,我离咱爸是如此地近。”

此后一年,申长云都干着这样的工作。每天下了班,他都会到父亲最爱去的那间澡堂子泡个澡,哪怕只是静静地坐一会儿也好,他似乎能听见父亲的大嗓门,依稀能看见父亲发脾气时的模样。

记得有一次,父亲带着申长明和申长久兄弟俩去街上买东西。去之前,父亲一再叮嘱他们,店里的东西只能看看,不能随便摸,也不能嚷着要买。

为了逛街,兄弟俩一个劲点头。但是当路过一个小摊的时候,兄弟俩的目光被摆在摊子上的一个青蛙玩具吸引了。但兄弟俩明白,父亲不会买给他们的。兄弟俩一人抓了一个青蛙玩具,一溜烟儿跑远了。留下父亲给他们善后。等到父亲走到俩调皮孩子面前的时候,他们已经紧张地闭上眼,为了心爱的玩具做好了挨揍的准备。没想到,一向严肃的父亲却拍拍他们的头,告诉他们,以后不能在街上随便乱跑,很危险。兄弟俩睁开眼,抱着玩具兴冲冲地跳了起来。那个绿色的铁皮青蛙,和那天父亲有点生气但更多的是担心紧张的神情,都在申长明的脑海里清晰活跃起来。

拍摄纪录片的过程比兄弟三人想象的要辛苦得多,三人的拍摄经验并不丰富,而这部本来是作为母亲十周年忌日的纪念片,也渐渐成了对父母当年对待家庭态度的解读,不管多忙,他们都尽可能地多陪陪家人,因为忙,不能陪伴家人的这份遗憾,他们不想再重演。从2007年开始拍摄到2015年共有8个年头,各种素材也都拍摄了1000多个小时,当年采访过的一些老人也在这些年内相继离世。让申长明意外的是,因为为父母拍纪录片,申家人都意识到了家庭的重要性,比以往更珍惜家庭,也更善良勤劳,似乎变成了一种精神力量,在家族里一代又一代地传承。

每年,申长明姐弟五个都会带着老人孩子一起组织出去远游,浩浩荡荡的一队人看起来格外亲切。而每个家庭里面有小孩过生日或者考上大学的时候,都会收到整个家族的祝福。

父母对于家庭的付出和对家人的爱,已经从申长明这一代传承给了下一代。申长明27岁的外甥李孟谈了个甘肃的女朋友,并且即将走入婚姻的殿堂。让这个甘肃姑娘远嫁他乡的,正是李孟家族里的团结和亲情感,姑娘相信,这样团结友爱善良的家庭里面出来的男人,也一定是个对家庭有强烈责任心,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申长明12岁的小女儿申敬洋在爷爷奶奶父母长辈的耳濡目染下,也比同龄的小孩子更懂得体贴父母,也更独立善良。整个家族洋溢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氛围,都让申长明深深感动。他本来以为拍摄纪录片是送给天堂父母最后的怀念,却没想到天堂里的父母把纪录片当作一份更加珍贵的礼物,送给了申家整个家族。

2015年3月24日是母亲去世十周年忌日,申长明三兄弟决定先从素材中剪辑一部关于母亲的生活片段来祭奠母亲。忙了几个通宵,剪辑拍摄了8年的1000多个小时的素材,改版了5次后,送给母亲的26分钟的纪录片《不能忘怀的爱》终于录制成功。老三申长久还特意设计了一款海报,贴在父母当年居住过的家属区老院儿里。到了晚上7点半,银幕亮起,申家姐弟和父母当年的老同事、老领导、老朋友一起观看了这部纪录片。当银幕最后出现申连成和李文英的合影时,申家三兄弟的脸上早已泪流满面。

随后,这部纪录片被放到了优酷、爱奇艺等各大视频网站上,一时间好评如潮,点击量迅速突破十万;人民网、中国青年网等国内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了此事。有网友回复留言说:“从小到大,我的照片贴满了一面墙,从出生那天起,爸妈就为我拍各种照片和视频,可回头想想,我又为他们做了什么,如果有天他们突然离世,或许我会哭死,也会遗憾死。趁现在,他们还活着,多为他们做点事,不为别的只为自己能心安。”

媒体报道后,一时间,申家三兄弟成了名人。可是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关注,三兄弟看得很谈,名和利都不是他们在乎的,拍摄给父母的纪录片,让他们明白家是什么。家不仅仅是港湾,是温暖,是支柱,更是我们的血脉和优良品质传承的基地。珍惜家庭,珍惜父母,珍惜孩子,珍惜每一个当下,才是每个人应该做的。

目前,三兄弟正在从素材中剪辑一部长篇纪录片,里面除了母亲还有父亲,那才是他们原原本本的生活,即日将会在各大视频网站上映。

(文中当事人均为真名。未经作者同意,本文禁止转载,上网)

猜你喜欢

卧底兄弟纪录片
卧底各个群怎么讨论谷爱凌,“中午吃什么”群亮了
Rough Cut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卧底
卧底
跟你做兄弟是会上瘾的
落难两兄弟
蛋挞卧底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