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一个城市,共浴一片阳光”
2015-07-07汪忠华
汪忠华
摘 要: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来我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逐年增多,截止2014底,我校初中部共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16人,占全校总人数的23%。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给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生机。如何加强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管理,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环境,成为学校管理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教育;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4-01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调查
1. 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档案,保证学校与家长沟通零距离。每学期对在我校就读的外来工人员及其子女发放《外来务工子女家长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经过调查统计,我校外来务工子女来自于重庆、浙江、云南、四川、上海、陕西、山西、山东、辽宁、江西、吉林、湖南、湖北、黑龙江、河南、河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安徽、江苏等22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我们把每个班级的外来务工子女总数、男生数、女生数、基本信息以及家庭基本情况等分类统计汇总,为每一位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建立档案,并且及时更新家庭基本信息,因为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没有一技之长,所以他们工作的不确定,客观上造成流动性大,可以说是居无定所,他们的工作单位和电话号码也经常换。家庭基本信息的准确性保证了学校与家长沟通零距离,让档案作为家校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情况分析。经过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状况令人担忧。主要有四个方面:
(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环境相对较差。由于很多家长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就没有固定的职业,靠打零工、做小生意维持家庭开支,家庭收入不高;计划生育观念不强,有的家庭孩子2个以上;孩子与家长吃、住、学习共用一间房的现象普遍存在,客观上导致对教育的投入较少,家庭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2)家长基本素质较低。学生的家长打工,其自身文化程度较低。40.5%的家长初中文化,51.7%的家长小学没有毕业,还有7.8%的家长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政治面貌都是普普通通的群众。家庭教育方式民主型占10.4℅、强迫型占18.9℅、溺爱型占31.9℅、放任型占38.8℅。家长对子女学习的态度:①经常督促、并能抽出时间亲自对子女指导11人占9.5 ℅ ;②很重视,经常口头施压,但没有时间具体指导子女23人占 19.8 ℅; ③还算重视,但顺其自然,并不太关注子女的学习细节38人占32.8℅;④不重视,认为学好学不好无所谓,能找到工作挣钱就行54人占46.6℅。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和目标:除少数家庭有明确学习目标外,大多数家庭对孩子学习没有过高的要求,孩子只要能有学校上课,升入高一级学校即可。所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严重缺失,大部分家长不能很好地协助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常常以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来管理。
(3)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条件较差,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知识获取范围面狭小,视野不够开阔,孩子们心理状态脆弱,加上部分本地人对外来务工人员歧视,极易造成孩子形成压抑、自卑的心理。
(4)学习基础较差。外来务工子女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小学所学教材版本不同,有的孩子小学连英语都没有学习,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普遍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文明的行为习惯和有序的生活习惯。
二、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思考
1. 引导家庭教育,更新外来务工人员家教的观念,使外来务工人员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和教育自己的孩子。
2. 让爱的教育渗透到方方面面。外来务工子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我们用心去关爱。学校通过多项措施,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能“上好学”,与本地孩子获得同等质量的发展。
(1)组织教育者学习培训,提高教育者管理水平。学习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让教师们从思想高度认识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孩子享受同等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高所有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教育者从学生基本信息中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基础、能力、兴趣爱好、家庭教育情况等。
(2)严格采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区孩子混合编班、同班上课的形式,以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内容、教育要求,实现和本地孩子一样“无差别教育”,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平等关爱的氛围中愉快成长。
(3)课堂上充分关注每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和能力,注重夯实基础教学,实现上课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后辅导优先,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激发学习的热情与自信同时关注他们个性发展。
(4)努力发挥心理教育师资优势,充分关注这一群体的孩子人格成长。学校不只重“育分”更重“育人”,尤其重视是这一特殊群体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开设专题的心理指导教育讲座如《慢慢来,别紧张!》、《欣赏你》等,引导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适应新学校、新环境和新人群。
(5)关爱家庭困难孩子的家庭。特殊的家庭需要更多的关爱,党员干部定期开展了送温暖送喜报的活动,对他们进行关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更是主动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家长的想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文化学科的学法指导和教育帮扶 。利用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活动有意识的让这些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进行挫折教育的训练,激发他们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
现在的统计数据表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团员占全校团员比例21℅,担任各类班级干部的比例为22.8℅,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生活在我们学校的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及心理层面的差距已经消除,与本地孩子相比整体上几乎没有差别,他们已经适应城市生活,成长为城市文明小市民。现在他们和本地的孩子们一道正在分享“同在一个城市,共浴一片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