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kV配电网的电能计量和线损管理的研究
2015-07-07刘朝英
刘朝英
摘 要: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降低运营成本和线路损耗,提高经济效益,是摆在供电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之上,以10 kV配电网的电能计量和线损管理为切入点,展开相关的论述,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10 kV 配电网;电能计量;线损管理;供电企业
中图分类号:TM74;TM933.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0.062
现阶段,10 kV配电网是我国众多供电企业进行较远距离电能输送过程中经常要使用的配电网络之一,与35 kV以及其他电压类型的配电网络相同,在10 kV配电网的使用过程中,涉及成本收益的统筹过程。在输电过程有关电能损耗的衡量指标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代表性参数就是线损率。所谓“线损率”,是供电企业的线路损耗电量占供电量的百分比,这一指标是衡量供电企业所配置的电能输送设备网络的经济效益指标的重要参数,同时,它也是展现供电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供电企业要想做好配电和输电网络体系的电能计算和线损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影响的认识,指派专门的技术工作人员深入到配电和输电设备的安装现场,而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要安装专业的、能够检测输电、配电线路能量损耗水平和与电能计量实践活动有关的技术参数的相关设备,比如厂站电能量终端、负荷管理控制终端、配变监测计量终端TTU和低压集抄终端,以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真实数据进行及时和有效的电能计量数据采集。在这里,10 kV配电网中装配的配变监测计量终端TTU就是一种重要的配电网络系统技术性参数数据获取设备。厂站电能量终端、负荷管理控制终端、配变监测计量终端TTU和低压集抄终端能否获取准确的测量数值,对整个从电力生产企业、电能输送与配送网络到使用电能工厂企业和城乡居民的整个运营链条具备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它的测量结果还与电力输送配送企业能否做好输电线路的能源损耗管理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有效提高10 kV配电网的电能计量工作水平,加强对输电线路的输电能耗管理,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大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检验工作的力度。
1 电能计量有关情形的简要介绍
我国的输电线路一直存在很多缺陷,具体表现在10 kV共用输电线路电力提供电源装置周边作用面和每个共用输电变压器装置的低压接收工作面,这里往往都没有安装专门的电能计量监测终端,在这样的条件下,广大电力生产行业的从业人员无法及时在整个输电线路体系中获取准确、实时的电能计量数据,不能对照每条电能输送线路的实时供电量与其隶属的公变或专变压器中的供电量。另外,也不及时对照每台公变和专变压器的实时供电量与本公变或专变所隶属用电企业或居民的实时用电消耗电量,所以,只能够将所有在电力生产企业电能输出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在统计活动中未计算的电量、被用户使用违规取电线路窃取的电量等情形,统一视为输电过程中的线路能源损耗,这严重地加剧了线损率计算数值的不准确性。与此同时,在输电过程中,对线路的电能损耗的计量和判断,需要有关技术工程人员完成对实际设备运行数据的测量工作,并且要充分保障测量过程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这也就对有关电能计量组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的说,就是要求这种测量组件不仅仅能够测量输电线路所连接的各种电能消耗设备在做功和不做功能条件下对电能的消耗能力,还要有能力测量并且记录、绘制系统的设备负荷曲线、自动冻结状态下的电能计量,并具备最新的远程上报数值的抄写功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原有的传统设计模式下的输电系统电能计量组件不能有效适应电能输送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实践需求。随着我国电力生产和输送类企业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深入,电力生产企业对电力输送与配送系统中配置的电能计量装置计量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 10 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理论初探
从理论角度出发,进一步展示了10 kV配电网络的线损管理理论设计的初步成果。
2.1 建立并完善地理信息系统
在10 kV输配电网络途经的地区,逐步建立地理区位信息的管理系统,它的首要作用就是建构真实、清晰且具有较高程度的完备性的电能输送经由地区的地理区位,自然环境、气候特征等与电能输送系统有密切联系的信息共享系统。系统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一张可供有关输配电行业的各个单位之间可以实现网络化信息共享的电子地图。在系统中,还要配备专门的电力系统内部衡量参数指标的关系数据库,安装有专门的电力系统专有技术参数函数分析软件群。运用这套系统,电力生产企业的技术和有关管理人员就能够实现对输电线路中每一点位在每一个具体时刻的线损情况的即时查询,然后将实践中发现的技术问题及时通报给离故障发生点距离最近的维修保养人员,进而提高有关分项工作的实际工作效率。这样,就能够不断加强线损工作的效率。
2.2 建立并完善数据共享系统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服务器运行和存储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创造了充分的可能性。在10 kV配电系统中建立电能输送流量状态数据库管理系统,并且确定这种管理系统在输配电网络的系统管理工作进程中的基础性工作。这里所建立的数据库的主要功用就是汇总、输入、存储、备份整个输配电网络框架系统的常规运转和与保养状况有关的数据、票据信息,然后与本行业系统内的各有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共享信息和数据。在实现共享的过程中,要及时更正系统内已收集信息中存在的错误和偏差,要保证系统内有关输配电网络系统运行和维护实时状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备度,在此基础上顺利开展有关的线损管理工作。基于数据库系统与生俱来的开放性和安全性等优势,通常情况下,在建立这一数据库的过程中,要优先选用ORACLE等大型数据库类型,以保证相关数据库能够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
2.3 分析和计算实际的线损情况
在电力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中,采用相关参数的测量值,经过计量和分析得出线损率的实际参数值,这对企业后一阶段的生产决策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实时采集安装于现场配变监测计量终端TTU的数据,将数据通过接口传输至GIS输配电网络系统,依赖之前建立的数据库来提供相关的参数数值信息,计算和分析10 kV配电网的实际线损水平。如果之前建立的数据库的运营状态良好,维护、更新与实际情况一致,那么,在配变监测计量终端完全覆盖的情况下,将会进一步提高有关的线损计算结果。实时监测线路线损的情况,多维度动态展示实时线损数据,从而获取到有效、及时的线损数据,这对电力生产企业的领导决策、生产决策和营销决策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 结束语
简要说明了10 kV配电网的电能计量和线损管理问题,分析了10 kV配电网电能计量的现状,并阐释了10 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问题的设计路径,以期为有关从业人员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胡平娥,黄健.10 kV配电网的电能计量及线损管理[J].电子制作,2015(03).
[2]马亚平,郝良珩,段德启.10 kV配电网线损管理浅析[J].电子制作,2015(01).
[3]谢邦鸿,李峻.对10 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的分析[J].科技展望,2014(21).
〔编辑: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