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现在起,做一个老实的人

2015-07-06王华玉

华声 2015年18期
关键词:老实人老实做官

王华玉

做老实人会不会吃亏?在日常生活中,这还真不好说;不做老实人会怎样?在政治生活中,那肯定是要“吃亏”的!这不,眼下就有一例——9月29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纪委对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党组成员奚晓明严重违纪问题进行立案审查的通报。细心的人们一定注意到了,通報中有这样的表述:奚晓明严重违反组织纪律,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

在我印象中,以“对党不忠诚、不老实”来为一位党员干部的违纪行为定性,此前似无先例,至少是很罕见。这一表述,传递出我党干部管理的新信号。

十八大之后,尤其是近两年来,我党党员干部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气象,最感性的表现就是,对干部行为准则要求的描述趋于“人情化”“人性化”。过去,我们习惯于用一些比较抽象的词汇来概括,比如共产主义信仰、党性、原则性,等等。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陆续使用了一些感性的描述。比如,总书记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三严三实”具体要求,虽只有短短6句话24个字,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切中要害、意味深远。明白人、贴心人、实干人、规矩人,这些表述让人耳目一新。今年5月,习近平又提出了“做老实人”的要求,“做人要实,就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不同的词汇,秉承的则是“做官先做人”的一脉相承的理念。

做官先做人,这是中华民族“官文化”的优秀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士大夫们一直恪守的人生理想信念,其中修身是根本。在某些朝代,品德好就是入仕的敲门砖,比如汉代的举孝廉。很难想象,一个品行不佳的人能当好官。而做老实人,就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假如一位官员不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他肯定会阴奉阳违、谀上欺下、损公肥私,最终的结局就是奚晓明这样的下场。

做老实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必须朝乾夕惕,处处小心。在这里,我套用一下海子那段著名的诗句,送给我们的党员干部们:从现在起,做一个老实的人,干活,干净,心系群众;从现在起,抱持理想和信念,我有一颗坦荡的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猜你喜欢

老实人老实做官
奇思妙想绘家乡
不老实的蝙蝠
不老实的蝙蝠
“做官”的目的是什么?
做人做事做官“十不如”
立心守正——做官不可“厚黑”
通感:一扇让诗人不老实的门(外一则)
干事业不能靠“敲锣打鼓”的人
不让老实人吃亏
善待老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