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爱心社的成长与蜕变

2015-07-06李家伟

情感读本·道德篇 2015年2期
关键词:博爱沧州爱心

李家伟

加入博爱人生爱心社已经5年多了。从一个采访者,成为一名参与者。问我印象最深的事情,当然有太多太多。但有一张面孔仍旧格外清晰。那是一张送煤工的脸,黝黑、沧桑。那是2010年10月的一天,沧州博愛人生爱心社的志愿者们去看望他们一直帮助的一位白血病女孩。冬天快到了,爱心社给买了一吨煤。当送煤工听说此事缘由后,从煤款里抽出一张百元钞票交到了志愿者的手里:这是我的。

我常常感到,身处这个纷繁复杂时代洪流中的手足无措与浸入骨髓的无力。但每次想起那张线条感十足的面容,却又多了一份内心的安定与满足。

沧州博爱人生爱心社,一个普通的民间公益团队。成立近6年来,在不断为公益发力的同时,也在尝试着去探索民间公益团队的更多可能。无论结果如何,这种努力与尝试,都堪称珍贵。

据说那天还飘着小雪

2009年1月17日下午,据说那还是一个“微微飘雪的冬日下午”。在沧州市新华路上开着一家小门市的“工装”建了一个QQ群。这个从肃宁老家来沧州创业的“个体户”此前历经创业的艰辛,现在总算有了这间租下来的10多平方米的小门市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在生活安定下来之后,他开始尝试着去做一些诸如“擦小广告”这样的公益行动,就是出于一份朴素的想法:干点儿有意义的事。

10来天后,他给这个QQ群起了一个名字:博爱人生。

如同一粒瘦弱的火苗,看似风一吹就能灭掉。但让人心生暖意的是,这粒火苗选择了熊熊燃烧。如今,沧州博爱人生爱心社已拥有志愿者千余人。这个团队近6年来组织了大量爱心行动,开始全面渗进这座城市的温柔心底。一次次集结,一次次出发,走访贫困学生、义演、义卖、看望孤寡老人、组织捐衣行动、宣传义务献血……一件件红色马甲在街头、在乡间、在那些昏暗的土屋、在那些闪烁着生之渴望的眼睛里闪亮。

被救助的女孩成了志愿者

听到这句话,是在博爱人生爱心社举办的一次“年会”上。一位曾经面临困境,接受了爱心帮助而重新踏上人生旅途的年轻人,发表感言时如此开头。这位历经艰难的年轻人动情地说,正是当他面临绝境时,看到有那么多素不相识的人拉他一把,他开始重新思考世界,思考社会。

在博爱人生爱心社负责大病救助组工作的“单翼的鲽”看来,这样的“收获”令人惊喜。她负责大病救助项目已经3年了,她说这3年是她这些年路过不同生命最多的3年,“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2009年,帮助白血病女孩安然,如今,这个女孩依旧“安然”,并且,她成为了博爱人生的一名志愿者。接下来,博爱人生爱心社一次次伸出援手:沧县大学生王栋平患尿毒症,母亲要捐肾救子,苦于缺少手术费。盐山农民赵福来同样身患尿毒症,妹妹捐肾救兄。博爱人生爱心社行动了,在众多爱心人士、爱心力量的关注与帮助下,王栋平已经大学毕业且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赵福来已重新回到原来打工的单位……

一个民间公益团队的“分组”尝试

2010年,“温柔狼”加入了博爱人生并逐渐成为爱心活动的骨干成员。几年时间,他先后负责助残、助学,直至现在负责无偿献血宣传项目,当然,他也参加其他项目组的公益活动。

这种“分组”是沧州博爱人生爱心社作出的一个尝试。据介绍,随着成员的不断增加,如何切实提高公益行动效率,充分发挥爱心团队的力量去做更多可以做的事情就摆到了团队面前。于是,博爱人生开始尝试着分出助学、助老、助残、公园西门便民公益服务、无偿献血宣传、大病救助等多个项目组,每个小组都有专门的负责人员来开展活动。

博爱人生助学组现任负责人“老的哥”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爱心社一共帮扶93个孩子,有以团队名义资助的,也有“一对一”资助的。作为一个民间公益团队,为了让资助人的每一分钱真正用到需要帮助的孩子身上,爱心社要对这些孩子进行逐户走访,出动车辆和志愿者,一个孩子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地实地探访。除了核实情况,更重要的是与孩子建立起联系。“老的哥”说,钱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关心。“细雨”负责助老组,她说,2009年4月份,爱心社开始定期看望慰问两位孤寡老人,到2012年时,这个数字增加到20位。根据老人们的居住位置,志愿者们分成9组,每组固定一位组长,每月探望老人一至两次,资助生活、医疗用品,帮他们打扫卫生、清洗衣物,谈心解忧,为老人洗头、洗脚、理发、擦拭身体,最大程度给老人精神呵护,让他们远离孤独。无偿献血宣传组的“温柔狼”说,赵永亮、刘群英、张荣华每个月都献血小板救助急需的病人,袁莉、尹光萍等更多的伙伴每次活动都积极参加。几天前,在一次宣传活动即将结束时,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士用恳求的言语问能不能为他70多岁的老母亲捐献血小板,要去上班的董燕直接说“我的血型相符,我献吧”,这位男士拿出几百元钱来感谢,董燕拒绝,并马上通过检验进行了双份血小板捐献……

两个培育公益习惯的平台

2012年9月,博爱人生公园西门便民公益服务活动开始了。负责这一项目的“真心朋友”说,这是因为团队里有许多专业人士,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来服务社会。为此,他们在沧州市人民公园西门设立了这样一个“爱心平台”,内容包括提供医疗咨询、法律咨询、心理咨询、家庭教育指导、义务理发等多个项目。除了酷暑、严冬及恶劣天气,便民活动每周日上午都要开展。“真心朋友”说,这个平台既是为群众提供服务的平台,又是一个宣传爱心、公益理念,带动起更多人加入公益的平台。

2013年11月,博爱人生爱心传递家园成立。作为一个民间团队,这更近乎一个“奇迹”:首先是有志愿者长久以来的梦想作为支撑,然后去奔波实现。然后得有爱心企业拿出位于西客站旁边的几间平房用于公益事业,接下来是志愿者们的打理,是制定章程,由志愿者每周周末轮流值班。这是一处收集、发放爱心物资的平台,衣物、米面油、学习用具、日用品……都在这里汇集,然后发放到有需要的人群手中。至今为止,这个爱心平台已经发放衣物6万余件,发放大米161袋、面粉124袋、色拉油198桶及其他众多爱心物资。爱心传递家园项目组负责人“腊梅”说,每周周末,都有热心志愿者前来登记、整理、消毒、发放爱心物资,为社会发一份光和热。而且现在爱心传递家园还走出了沧州,在沧县、盐山等数个村庄设立了“爱心点”。

“公益贵在习惯,贵在坚持”,“工装”说。这些爱心平台更大的作用是给所有人提供了加入公益、奉献他人的机会,“想想,如果一座城市里有一半的人曾为别人做过什么,提供过帮助,哪怕只是捐出一件旧衣服,那这座城市就会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一把泥土的意义不是被淹没

此外,沧州博爱人生爱心社还在账务管理及公示、信息收集整理,甚至宣传推广等多个方面,不断作出可贵的努力与尝试。当然,这条公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细雨”说,她的每一步都离不了群员们的支持和带动。曾经面对一些流言蜚语动摇过,为一些好友的退出伤心过,但又无时不被群里那些积极参与不怕脏不怕累的兄弟姐妹们深深感动着,累又算什么呢?“温柔狼”说,几年公益路,酸甜苦辣都尝遍了,是有一些冷言冷语和不理解,但更多的是朋友们的鼓励和被助者期盼的眼神。他认为,目前民间公益活动在组织、经费、社会认知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但公益事业仍是高尚的事业,投身公益事业的人大多真诚、热情、上进,值得并肩作战。“单翼的鲽”写给记者一段诗一样的文字:我常想,一名志愿者就是一把泥土,但我们存在的意义,不是被淹没,而是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群峰。这样的山峰,可以改变风的走向,可以决定水的流速。这风,就是社会风气,这水,就是文明进程。

陈金峰摘自《燕赵都市报》

猜你喜欢

博爱沧州爱心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互动体验营“博爱星” 周键文
沧州鸿发包装技术研究所
以爱博爱 倾我所有
爱心树(下)
博爱之歌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