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念“老排”(外一篇)

2015-07-06胡礼玉

东风文艺 2015年2期
关键词:师傅

胡礼玉

每逢佳节倍思亲,年年清明思故人。中国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以一个专属的时间祭奠先贤、祖辈、故人,传承了前人的智慧,启示着后人的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

羊年的四月五日,又是清明。年年清明情相似,年年思念人不同。大路上车水马龙,公园中流光溢彩,都是踏青者的身影。陵园、公墓鞭炮声声,青烟袅袅,人们在寄托哀思。近年来,一种新形式越来越被人们所注重,为了方便寄托哀思,出现了网上“追思园”。

三十多年前,曾经朝夕相处十年的老班长张友伦(大我七岁,同一天的生日)被喉癌夺走了他的生命。记得2006年春节,我到他家拜年,见他能吃能喝,正当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时,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不仅在一个班组工作,而且住一个单身宿舍。他工作任劳任怨,为人坦诚善良,话虽不多,人缘却极好。过年时,请魏少怀、韩前林和我几个小青工到他老家吃饺子,早晨艳阳高照,下午大雪封山,只好住了三天。五一节,带我们到他后面的山上掰竹笋。国庆节,带着我们到山上打野毛栗。还有和我一起进厂的老何,也大我几岁,我们仨同一天的生日,虽然不同岁,但每逢生日我们总要相聚在老班长盖的泥楞瓦棚里,那时血气方刚,酒量颇佳,总是一醉方休也乐在其中。那十年间,他从班长干到了工段长,而我也在那个时候走出了那个班组,走上了新的岗位。

老班长的老家在车城西边的大川,离工厂十多公里,为了方便家小的生活,他在工厂边两幢民舍间一块空地上,与工友老何用泥楞瓦盖了两间房子,又各自把一间房隔成前后两半,前有锅台做饭,后有板床可寝。农闲时把家小接来团聚,农忙时又送回去务农,每到此时,他就让给我们去住。在那住房极度紧张的年代,确实为已结婚的“半边户”提供了方便,我两个孩子在婴幼儿的很多时候是在那儿度过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仅此,我们也结下了深情厚谊。

此外,我们还有共同的业余爱好——下象棋,只要一有空闲,就要杀上几盘,胜不骄败不馁,多赢几把就少不了吹牛,直吹得其乐融融。因为他身材单薄的原因,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车间澡堂洗完澡,也不知是谁见他根根肋骨明显,开始喊他“排骨”,因为形象,他也乐于接受,以至于后来从车间领导到小徒工都叫他“老排”,似乎比“排骨”要雅一点,习惯了反而感到亲热。他爱人姓李,大家都喊她“小李子”,也有人叫“嫂子”,她都以笑应之,不但性格好,地道的贤妻良母,膝下三个女儿早已成家立业。

相识四十年,同事十年,直到东风有限总部搬迁那年春节,我还到他家去拜过年。知道他退休后厂内返聘了几年,直到不想干了就在家休息,经常和老友们打打纸牌,下下象棋。我曾电话约他到武汉走走,看看公司总部,他非常高兴地说:“好,有机会的!”

翌年春节,远隔千里,不能登门拜年,初一的早晨就给他家打电话,没人接,又过一年的正月初一打电话还是没人接,到第三年的春天,已是2009年,偶尔碰到当时同班组的“姚子”,问及“老排”时,他说:“你不知道呀,他走了快三年啰!”“啊啊,怪不得打电话没人接……”

“老排”,真没想到2006年春天一别,我们就阴阳两隔了,呜呼哀哉!又是几年过去,清明将至,从听说您走了的那一天起,我就有个夙愿,要以新的方式,在网上追思我的前辈和亲人的同时,也追思您的情谊。人老常回忆那些令人难忘的时光,遗憾的是没有留下你们夫妇的照片,当时条件所限,咱们“生日友”“工友”也没有合影,尽管如此,“老排”——您瘦瘦的中等身材、勤奋工作和与人为善的精神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老排”文化不高,不会上网,如果九泉有知,到网上看看多好,一个三十多年前的工友、棋友、生日友还没有忘记!我当时曾想,把这份心情告诉“小李子”,找机会一定去看看她和他们的孩子,那也是我曾经叫过“嫂子”的人啊!然而,心愿未了,还是那一年冬天的夜晚,我散步回家的路上,又碰到两鬓斑白的“姚子”,他动作灵活地从自行车上跳下来说:“我告诉你一个消息,在两个月前‘小李子也随‘老排去了。”

我除了愕然之外,叹人生苦短,好人啊,一路走好!

吴师傅和他的那些菜友们

吴兴旺师傅六十有八,头发花白,精明干练,虽然耳朵有点背,他见到熟人总是笑逐颜开地老远就打招呼。他和老伴李师傅从青年时代投身东风公司建设,一辈子无怨无悔。看到东风事业天天壮大,今非昔比,看到下一代青出于蓝胜于蓝,生活幸福。退休后有养老金,女儿、儿子大学毕业都有理想的工作。成家几年后,外孙、孙子如期而至,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顺顺当当。按理,他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多好,可是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这不,儿子媳妇随东风总部刚一搬迁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他看到那些零星抛荒的空地很是惋惜,来自农村的他,出于对土地的珍爱,他想,在这荒地上种点菜,既能满足生活所需,又能锻炼身体,比在家里无所事事好。于是,他说干就干,先是自己种,后来邀请他的同事种,虽然菜地屡遭开发,他不泄气、不着急,找到宽余一点的地方,还邀请他认识的朋友和朋友的朋友一起种。

三年前,他约了家住公司党校——春秋来汉,夏冬居堰,过着候鸟般生活的老李,来汉之前,我们经常一起晨练,是登人民公园仿古长城的“登友”。来武汉后,又是一起在体育中心散步的“散友”。我那天说:“好长时候没斗地主啦。”他说:“还斗什么地主,你看到吴师傅没?”我说:“没有,怎么嘞?”“他要你和我们一块种菜去。”“种菜,没有地,往哪种?”“只要你去就有地,吴师傅说过。”“真的?吴师傅前年给过我一块,种了半年就被万科给开发了。”“那这次就是有点远,估计种个两三年没问题!”“那好!”他说:“明天早晨8点,我骑车在宁康园2号门等你。”

翌日,我和他骑车近半小时,来到一处树林掩映的湖边上,果然在一大片苇塘四周,有一些零星的菜地,同时看到了吴师傅和他的电动车。我们走到吴师傅跟前,他说:“这两块地就是给你准备的,下面就是水,浇菜好方便。”我忙说:“谢谢!”“哎,咱们一起好玩,你看,那邊是老毛、老张、佘工、老马,我们一起热闹。这路边的一块栽点红菜苔,水边的一块种点白菜、萝卜都行。”在他的指导下,两个月后,10多平米地的红菜苔长势喜人,另一片也有10多平米的萝卜、白菜生机盎然,丰收在望,充分地感受到人勤地不懒的乐趣。当我的菜没长出来的时候,没长先收——他们总是把黄瓜、豆角、生菜……往我的车筐里装,互帮互助体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他们都是原生态种植,以买饼肥和农家肥为主,很少用化肥和农药。因为原生态种植季节性强,有时吃不了,菜友们除了相互调剂外,还分享给各自的左邻右舍。

他们边干活边聊天,享受着田园生活的乐趣。老李的老伴是中学退休老师,同骑着一辆自行车,老李一路上哼着小曲夫唱妇随。彼亦是园丁,此也是园丁,虽然本质区别很大,但她樣样都是行家里手,默默不语,润物无声。佘高工的老伴是退休医生,夏天清晨5点多,就步行4公里,偶尔也坐公交车,她总把年逾古稀的老伴的健康放在心上,怕他累了,走进菜地就“指点江山”——哪儿的豆角、苋菜长得好,哪儿种的什么菜长得差……一一点评,如数家珍。

去年的秋天,老张的红薯、花生被小偷偷了,他开始气得直骂:“狗日的小偷真可恶!”过了些天,他豁然开朗地说:“小偷偷点无所谓,我虽然没收到红薯,却收到了健康,值!”今年八九月以来,小偷又多次光顾,菜友们初步估算,花生累计上百斤、红薯300~400斤,萝卜白菜也难幸免,关键是还没到成熟期、没长足就被偷了。无可奈何,偷剩下的也不能让它再长,说不定小偷还惦记着呢。成语中有拔苗助长,我们只有“拔苗助收”,收一点是一点,没白种就行。

毛师傅是本地退休职工,菜种得特别好,因此,最招小偷偷,前几年被偷怕了,他去年转移到了新地方。走了他一个,今年却增加了从十堰退休来的老柯和张工,还有神龙的小王三个,人人都干劲十足,挥洒着汗水。菜友们为了乐呵,还隔三差五地轮流做东,国庆节前又在老村长酒店举行了“欢迎新园丁入职宴会”——当然把毛师傅也请了来,济济一堂畅谈着、畅想着。酒过三巡,健谈的老李说:“今天,我们大家能高高兴兴地聚在一起,首先得感谢吴师傅,他是一个热心人,是他找到那么一个地方,成为我们的活动基地,我们在那儿既锻炼了身体,又吃上自己种的放心菜,所以呀我提议,我们一起给吴师傅敬个酒!其次是毛师傅,那些地,是他劈荆斩棘一锄一锹地挖出来的,他是我们公认的种菜专家,现在他不在这儿干了,但是友谊长在,要向他请教什么,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告诉我们,他滴酒不尝,我们就用花生奶一起敬一个……”

《金玉良言》中有几句话说得好:“人之相敬,敬于德;人之相交,交于情;人之相随,随于义;人之相信,信于诚;人之相处,处于心。”菜友们在一起时,除了种菜的话题外,还有时政新闻的交流,关注反腐倡廉的进程,腐败现象确实影响了社会风气,腐败分子巧取豪夺国家、集体的资财,小偷们没有那本事,就偷点摸点,虽然情节大小不同,但性质都是一个字“窃”!对此,菜友们也在思考,当今社会,那些小偷们既不是买不起小菜,更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为何还要那么下作呢?在全市大张旗鼓建设文明城市的今天,道德水准是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习主席反腐倡廉深得人心,老百姓都希望把反腐败进行到底,建设一个常态化的有效反腐机制,使党风民风得到根本的好转,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有一句广告词说出了他们的期待:“市民多一分文明,城市多一分精彩!”

猜你喜欢

师傅
你有病吗
雨天路滑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某师傅一年要杀多少头牛?
装宽带的人
师傅等一下
一个师傅,三个徒弟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我的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