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在身边
2015-07-06刘小明
刘小明
我在北京郊区的县里工作,是某职能部门的一名公务员。我所在的部门算是基层单位了,往上数,市里、省里、部里都是上级;往下数,就到乡里、村里,直面百姓了。用习总书记的话说,我们就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郡县治天下安嘛!所以,县里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中国政治生态的缩影。就拿八项规定来说吧,触动最大、影响最深、改变最多的应该就是我们这些基层公务员了。
说实话,八项规定刚发布的时候,我也是一笑了之。人家说得很清楚嘛,整顿的是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且不说我这芝麻绿豆大的官,就是县政府离中南海还有十万八千里呢。再说了,这样的规定以前出了一箩筐,还不就束之高阁,顶多再来“一阵风”似的整顿,过后该咋地还咋地呗。
不过,很快事实就证明我的判断是大大的错误。先是省里、市里三令五申,县里大会小会不断强调,接着中央纪委接连不斷地公开曝光,点名道姓啊,这震慑力前所未有。同事们都隐约不安起来,看来中央真是要狠下一条心,“壮士断腕”,整顿党风政风了。
“舌尖上的浪费”戛然而止
在中国,考察风气最好的地方在哪里?答案是酒桌。觥筹交错之间,穷形尽相;酒酣耳热之际,目眩神迷。说实话,我不好酒,也不善饮酒。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领导专门设宴请几个入职的新人,说你们已经通过了笔试、面试,今天,我们来道“酒试”。既然领导已经发话,我们几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大姑娘全上阵。一顿豪饮之后,当场就趴下了一个!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后来就见怪不怪了。“革命小酒天天有”,不喝酒,怎么开展工作?特别是上级领导来调研、检查,不管官大官小,酒都得陪好,菜都得上好。那段日子,我几乎没怎么在家吃过饭,不是在酒桌上,就是在赶往酒桌的路上。真是又苦又累还伤胃啊!
社会风气如此,大家只能疲于应付。我们一般干部还算好,领导们更是辛苦。有位领导调到镇里工作,每到年节,底下的几个村都要请他客,县里的几个部门他又要去跑。一晚上赶个三五场算是家常便饭。其实,领导也累也烦,但是去了这家就不能不去那家,请了这个就不能不请那个。世风如此,谁都脱不了身啊!
公款大吃大喝,对个人而言,会伤胃;对党纪而言,属违背;对社会而言,真浪费。
古语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八项规定施行三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其实由奢入俭,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的问题。就拿我自己来说,身边的公款宴请越来越少,即使请客,也都要列明请的谁、吃的啥。慢慢的,大家都吃得少了,简单了,也轻松了。干部回家吃饭的机会多了,看书学习的时间多了,饮食规律,身体清爽,工作也有精力了。更重要的是,党风政风的转变,带动着社风民风的改善。我们单位旁边有家高档酒店,以往消费都是四位数起,有一天妻子看到他们推出了团购套餐,说“八项规定真的起作用了!”
“隐形福利”一去不返
这两年,公务员考试一直高烧不退。究其原因,无非是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虽然不像网上传得那么邪乎,但相对而言公务员的待遇还算不错,特别是一些隐性福利也还诱人。比如,每逢年节,发点油米蛋奶之类是常有的事;组织活动,买几身衣服、拿几件奖品就算是激励;外出考察调研,游游山、玩玩水也在情理之中;有职有权的部门,额外发一些津贴补贴更是屡见不鲜。
就拿我们单位来说吧,工资虽然不多,但是把加班费啊、购物卡啊、各类津贴啊、节日补贴啊、年终奖啊,杂七杂八的加到一起也还可以。每年单位还会公费组织大家出去旅游一趟,平时也会有企业给点土特产、送个小红包之类的。对于一般干部而言,虽然不富裕,但也优哉游哉。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则更有一番天地。公车就是私车,上班接、下班送,节假日也要用一用;工作人员就是管家,招手即来,挥手即去,一定随叫随到。怪不得人民日报批评有的领导干部“生活不能自理”。外出有专车,公交从来没坐过;乘飞机有秘书买好票,又走要客通道,根本不需要操心;看病走的都是高干医疗,人再多也不愁挂号……
“八项规定”劲风一吹,这些隐形福利都烟消云散。补贴津贴再也不敢发了,奖品礼物再也不敢领了。上个月我参加了一次演讲比赛,获得的奖励就只是几本书了。看看领导们,有的上下班骑自行车了,有的下乡遇雨自己打伞了,有的开会自己写讲话稿了……再看看单位里,过年过节机关门口再也不会车水马龙了,婚丧嫁娶再也没人敢大操大办了……风气大为好转,面貌焕然一新。
说实话,没了那些隐形福利,公务员的吸引力大大下降,辞职的人也大大增多。不过话说回来,那些总想着当官发财的人也确实不适合公务员的工作。公务员是人民公仆,如果没有一点“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情怀,还真没法干。当然,公务员也是人,也要生活,“隐形福利”没有了,“阳光工资”就必须提上去。好在国家早有顶层设计,公务员的薪酬增长机制也在逐步完善。有大志者,依然可以在公务员岗位上大显身手。
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
八项规定实施三年来,成效显著,世人有目共睹。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我认为八项规定既是一道“紧箍咒”,更是一条“护身符”。对于那些喜欢应酬、爱讲排场、总是端着官架子、摆着老爷谱的人来说,八项规定是碍手碍脚的“紧箍咒”;但对于那些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人来说,八项规定则是一条保驾护航的“护身符”。
这条“护身符”激浊扬清,净化风气,扫清了官场中的“雾霾”,带来了政坛上的“新风”。从大的方面看,中国的政治生态得到了改善,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升;从小的方面看,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普遍得到改进,工作日午间饮酒、上班时间扎堆聊天、上网购物等现象大大减少,机关的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
但实事求是的讲,目前的情形是慑于压力不敢伸手的多,自觉自愿严守规定的还不够普遍。“四风”问题树倒根在,违反规定时有发生,一些人在三令五申之下仍然不收手,我行我素,只是从地上转到地下,从显性转为隐形,酒店不让去就去会所,会所不让去就去所谓的食堂……还有一些人心存侥幸,错误地认为忍过这一阵还会放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四风”问题的“病原体”还没有根除。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八项规定要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需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需要加强执纪问责,层层传导压力,看住自家门,管好自家人;更需要推进制度建设,完善公车改革、会所整治、办公用房等方面的制度,把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
“有其始之,则已之也难”,我们当慎终如始,横下一条心,在坚持中见常态,让八项规定入脑入心入行,使之切实成为党员干部们干事创业的“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