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分析

2015-07-06信亚楠

2015年40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

信亚楠

摘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载体和途径。本文从社会实践的作用、现实问题及开展途径三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依据和现实意义,以期增强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对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实效性和深刻性。

关键词: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习近平也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各项明确要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可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对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给出了重要说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认识社会实践重要作用。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贯穿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平台载体作用,在实践育人工作中不断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是新时期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现实选择和迫切需要。

一、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定位

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实践锻炼中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1]同样,作为一种科学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为大学生真正接受,大学生也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体验才能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只有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能逐步确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当代大学生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砥柱,所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社会走向和现代化事业的成效。社会实践作为思政教学计划的必要延伸,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载体。明确两者的基本关系,有利于扎实推进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间的有效对接和融汇贯穿。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与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24个字,绝非是“空中楼阁”、“曲高和寡”,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说到底是告诉人们怎样认识和处理生活、怎样做人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实践已被纳入到高校教育培养体系之中,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扩展、延续。由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便成为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外延——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有意识有规范地加入核心价值观的因素,可以极大地丰富社会实践的思想内涵,使参与者受到文化熏陶,营造新的精神境界,这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在要求。

(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少年强则中国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成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这一战略任务的主力军。在我国,作为“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更能使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达成“进头脑”的总目标。[2]可以说社会实践由于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基本特征而成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

将社会实践视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社会实践是人认识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连接价值观教育内化与外化的中介。经过实践,可以使主体的价值认知转化为具体行动,并通过感悟、反思、积累形成行为习惯。大学生社会实践承载和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于理论知识、观点体系的理解,升华思想情感,充实精神世界,提高道德境界,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自身价值观念、外化为自觉自律行动。所以说,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从课堂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在实践中发展深化的有效平台之一。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社会实践的作用

习近平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一论述突出强调了社会实践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采用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分析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对如何更好的发挥其实际作用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大学生理解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层推进作用

引导大学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逻辑起点。[3]但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和概括性,进而增加了学习者准确、直观认知其的难度。同时,大学生自身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认同的困难。社会实践有助于打破这些困境,使大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行动,克服对核心价值观认识不足、掌握不牢、理解不透等问题,推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

一方面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全国人民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是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的总结,具有多维性、复杂性。通过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这些抽象的思想内涵、价值取向及精神指引以生动、形象、具体的方式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理论学习答疑解惑,帮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更细致、认知更深刻,从而达到有迹可循、有形可视的效果。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积淀和传承,根植于中华民族丰厚的优秀文化土壤。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深入了解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感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接受。

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深入到社区、农村开展社会调查、前往文化古镇走访寻迹、赴革命老区参观调研等,这些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范围广、影响大的活动,结合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实际,给大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了解社会和深入群众生活的机会,充分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国家发展的巨变,准确把握历史规律和基本国情,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和内在要求,进而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与践行。

(二)对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化信念作用

信念作为一种内心倾向,具有主体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便尤为明显。[4]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一次次的检验,更加有效地证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实用性,从而极大的加速了大学生经过理解、体悟、反思自然而然地将理论认知转化为肯定推崇的进程,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

社会实践可以强化大学生的角色意识,提升角色适应能力,促使其自觉地把个人前途命运与社会、国家、民族的发展振兴紧密联系起来,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强化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自愿、不计报酬的方式,通过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技术进行志愿服务工作。[5]“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已经成为大学生不懈追求的志愿精神,这些精神可以说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要求的具体体现。在志愿服务精神的引导下,从奥运会、世博会、希望工程、西部支援等大型志愿服务到敬老院、福利院小型社区志愿服务,大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将自我成长与服务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相结合,在志愿服务的切实行动中探索自我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再如大学生就业实习活动,将课堂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进一步认识到理论需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感受就业压力的同时学会规划职业生涯,为不久之后走向就业岗位和融入社会积累经验。所以,大学生就业实习活动的作用主要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就业观念,培养社会公德、社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与社会现实的碰撞和对比中,通过自身努力和体验,感触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成果、体验改革开放的时代气息,在实践中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据,获得对它的感受和认同,能够巩固、加深甚至获得新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强化大学生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6]

这些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要求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在人生理想和政治立场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个人抱负和社会生活中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中感悟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动力。

(三)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创新传播作用

重要精神主题演讲、理论宣讲进社区、进农村等实践活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与传播。

首先,这些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检验提供了平台,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增强其根据客观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理论体系的自觉性,提高其追求真理、奋勇进取的品格与能力,不断挖掘创新潜力、激发创新活力,实现自身的与时俱进。

其次,通过深入基层的社会实践,大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变成传播者和弘扬者,以实际行动诠释和宣传核心价值观,将更好的将生涩的科学理论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拉近人民群众与科学理论之间的距离,加深人民群众对这一科学价值观念的理解和信服。这样,既对其他的青年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模范影响和带动作用,又使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加广泛的宣传普及,不断扩大受众范围、增强感染力,使之更好的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服务。[7]

因此可以得出,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践行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创新传播作用。社会实践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形式都相应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也从各个方面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成为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的传播主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对这一价值观念的培育就不能单纯停留在理论认知和思想认同层面,重要的是将其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效转化和对接,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三、社会实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分析社会实践的诸多作用可以总结,相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宣传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实效性、渗透性和体验性等特点。近年来,国家相关单位制定了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别规定,提出了明确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各学校等单位也能够结合自身特色以社会实践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也客观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很好的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进程和效果。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经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探索,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精神培养、人格塑造等都已经起到了不同程度的積极作用。但是,面对越来越多外来信息思潮的冲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

长期以来,一提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会联系到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政策课等课程,一遇到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灌输说教。面对教育对象与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思想理论的培育似乎与社会实践产生了脱节。加之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持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学校教育出现盲目追求排名、追逐就业率、不求实际质量的现象,大学生也逐渐变得现实和实际,表现为部分大学生缺乏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社会行为功利化。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认知模糊,“总开关”出现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构建。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价值观有效统领不足,针对性不强

虽然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已经进入到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教学环境,不断融入课堂教学的管理和考核评价之中,但在学生真正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时,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理念笼统,采用统一的形式化的方式进行宣传工作,很多人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如此一来教育的针对性已经出现了偏离,教育的效果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促进、升华作用明显不足,非主流的价值观有时起着负面作用,使社会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彰显不够。[8]同样,一些学校只顾盲目的规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但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并不明确,很多实践活动的开展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强制性的形式和内容较多,教育的意义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这些都致使社会实践活动因针对不强而流于形式。

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不佳,创新性不足

要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实质性的进展,就应该将其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始终。但现实中,社会实践活动的发起动员很多浮于表面,对于实践开展过程和质量并无计划与考虑,而且这些集中在寒暑假实践活动,主要是以个体为单位的体验、调研,总结提升与交流推广淡化,缺乏适当的核心价值观引导。这些不仅使社会实践活动缺乏行之有效的方向引导与专业指导,还致使其缺乏系统性、持续性,直接影响和削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和效果。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本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但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很多的实践活动仍局限于学业实习、参观纪念等,主题贫乏、内容重复、形式单一,这些活动虽然对增强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及提高爱国情操等有所帮助,但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却细化不够、效果不佳,与开展社会实践的本质要求有很大的出入,创新性进展极少。

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问题导致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力度不够、规划不到位不完善、资源整合效果不佳等情况,制约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效果的取得。

四、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

(一)丰富创新社会实践内容与形式,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针对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说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内容的充实与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个由多层内容构成的复杂逻辑体系,这种丰富性决定了其培育的形式也应是多样的。同时,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性别特征、生活阅历等都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能力及范围都是有区别的,这就要求必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社会热点、难点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赋予恰当的价值主题,推动社会实践内容上的不断拓展创新。

当前,可以结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事件,开展抗战记录、老兵记忆、革命星火等红色主题宣讲活动;可以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要求,开展中国法律法规发展历程专题展览讲座等,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国家法制建设的进步;可以结合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要求,组织大学生到相关社区、农村参观走访,拓展视野,扩充心得体会;可以结合毕业生的择业就业实际,开展职业角色扮演和体验;也可以结合学习“道德模范人物”,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等。

为了使这些实践活动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创新的宣传方式也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的重要一点。网络作为一种具有时效性、便利性的宣传媒体,便于在大学生中推行。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可以通过博客、微信、qq群、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阵地及时交流沟通与分享,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互动性、及时性;利用微视频制作、微电影、纪录片等展示平台,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人物故事、中国梦等,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化与传播。所以可以利用网络宣传的优势,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类宣传网站,进而开辟成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

每个社会实践都应该根据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目的、特点确定内容,突出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将实践内容规范,使之跟上时代的变化,体现时代性,把反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与丰富的新理论融入到实践教育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果作为内容,增强现实性、吸引力。采取适应大学生快乐有效接受的方法,创新融入机制,注重从组织到总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管理与引导,提升社会实践的实效,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二)完善社会实践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规范化

首先,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组织机制。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价值认知的途径,针对目前社会实践各管理部门管辖混乱职责不清的问题,要想发挥不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就必须统筹规划,全面安排,整合内部资源,形成各部门各施其责、通力合作局面,不断改进与完善社会实践的组织机构;同时要建立趋于科学化的社会实践考评机制、经费保障机制,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效用,形成合理模式,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其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针对性、有效性。

其次,建立有实际意义的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受锻炼、长知识、固观念,也是进一步适应发挥社会实践作用和培育人才的需要。所以,高校与社会要根据实际需要,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建立制度规范、长期合作的社会实践基地,力促教学、科研、生产建设的高度结合,不断拓宽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合作领域和内容。这种社会实践模式利于为大学生掌握实际技能、高效就业提供机会,同时还利于相关实践基地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创新发展,增强社会实践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最后,培养专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队伍,发挥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要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下的具体化目标,建立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丰富、实践经验深厚的指导队伍是关键。要吸收培养以学习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优秀老师,使他们成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引导社会实践的实施,也要注意学生骨干的先锋作用。在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队伍时,注重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社会实践的水平,以适应社会实践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要求。

(三)提高重视与支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吸引力

学校要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要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角度,尽量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社会实践创造便利条件,搭建有效的实践平台,通过丰富的团体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加强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度,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而提高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

要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发挥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熏陶深化作用。要体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就要营造使实践活动能够发挥作用的和谐环境,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实践相融合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体悟,营造和谐环境,发挥实践引导人、激励人、充实人的重要教育作用。而且,重视社会实践和谐氛围的建设,应站在战略高度,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安排,因地制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成果的承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法,也是大学生深刻理解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增加社会了解认识自我,找准个人位置;学习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增强专业技能,锻炼意志品质,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能力;[9]体悟人生活价值,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在社会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具体化,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是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需要。(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郭彦雯,李志鑫.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现路径探析——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例[J].新闻世界,2015(3):153.

[2]陈茜茜,王明初.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之中[J].新东方,2015(2):62.

[3]金瑶,陈华洲.论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4):102.

[4]郭彦雯,李志鑫.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现路径探析——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例[J].新闻世界,2015(3):154.

[5]王百涛,傅永春.以实践教育为平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6):51.

[6]高宁.浅论大学生社會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华章,2014(19):130.

[7]焦敏,黄德林.基于社会实践视角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5):39.

[8]袁明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1):122.

[9]高巍翔,方虹力.凝练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0):11-29.

[10]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2月24日下午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5-02-25.

[11]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2.

[12]胡锦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05-01-19.

[13]张莉鑫,杨思劢.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J].北京教育,2015(1).

[14]王嘉,戴艳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6.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