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庆亲王高调贪腐是为了自保?

2015-07-06雪珥

华声 2015年5期
关键词:政见忠臣慈禧太后

雪珥

庆亲王奕劻,一个腐败到令全地球人都知道的贪官,为什么会在风云诡谲的晚清政坛中,从边缘进入核心,并始终屹立在潮头?显然,这不是仅仅能用“纨绔”二字能解释的。

大凡贪官、尤其是大贪官,个人能力都相当不错,这是人们不愿承认、却不得不承认的大清官场的现象——能力强,也能做出第一流的坏事来。当年和珅就是如此,且不说和珅对蒙藏回语言及情况的熟悉,以及对金融财政的高超水准,仅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来访与和珅第一次见面时,和珅问的都是欧洲局势最关键的问题,以至于马戛尔尼使团高度评价和珅是“成熟的政治家”,庆亲王亦如此。

庆亲王在贪腐的同时,其实也做了一些实事

在大清国的改革开放中,庆亲王是著名的改革派,或者说,“伪装”得像个著名的改革派——如果我们非要认为贪官只有利益、没有政见。

无论是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及政变、义和团运动及八国联军入侵、乃至随后轰轰烈烈的宪政改革,庆亲王奕劻都表现出了丝毫不亚于恭亲王奕的开明姿态和灵活身段,并以其特殊地位,为李鸿章和袁世凯等人保驾护航,成为致力于实践和探索的“浊流”们(与崇尚空谈的“清流”相对)的幕后支撑者。

从1906年开始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大清乃至中国历史上范围最广、难度最大、力度最强的改革。這一改革的主力袁世凯,自然成为众矢之的,如果没有庆亲王各种手段的保驾护航,小袁或许早就成为改革的烈士了。当然,各种史料、主要是野史笔记表明,庆亲王与袁世凯之间,有巨大的利益输送。其实,即便贪官也是有政见的,而政见未必是与利益矛盾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清国的特殊国情下,无论忠臣还是奸臣,无论清官还是贪官,都孤掌难鸣。“小人”固然要结党,“君子”也同样不可能真的“不党”,没有统一战线,则无论好事坏事都将一事无成。和谁在一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一起干什么。

高调贪腐的背后

庆亲王的双手,在推动改革的同时,也毫不掩饰地往自己兜里大把捞钱。最为吊诡的是,政治经验显然极为丰富的庆亲王,似乎并不想收敛和掩饰自己的贪腐形象,“高调”得足以在中国历史的贪官群内成为“拉仇恨”的冠军。

其实,考诸史料,庆亲王本人的个性并不高调。凭庆亲王那点远支血统,能爬到这种“不胜寒”的地位,已经是奇迹。在大清特色的官场里,此时唯一要做的就是如何展示自己胸无大志。一个道德形象与工作能力都完美得无可挑剔的下属,对大多数的领导人来说,并非是件可以高枕无忧的好事。

于是高调地展示自己对醇酒美人的“低级趣味”,成了奕劻韬光养晦的不二法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既减少政治风险,又畅快地享受人生,何乐而不为呢?或许,这才是庆亲王高调贪腐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是庆亲王区别于和珅的关键之处:他从来不对皇权产生任何威胁。

一场以建立高效廉洁政府为使命的改革,却不得不倚重一位享有国际知名度的大贪官;而这位巨贪之所以贪得如此高调,却或许是在某种程度上以自污来获得政治上的双向安全感。这种看似荒谬的故事,却正是大清改革的胎毒,渗透在血液之中,难以自行摆脱。

独裁专制集团的运行潜规则让奕劻必须贪腐

奕劻在向慈禧纳了“戊戌六君子”的人头作为投名状后,再度纳下了独裁专制利益分享的投名状,他懂得独裁专制集团的运行潜规则。历朝历代,统治者们永远都将“忠臣”二字排在首位,而不是廉臣。为啥呢?无论是杀了地主、镇压了反抗的民众,还是搜刮了民脂民膏,只要你跟统治集团站在一起,那么你就是忠诚可靠的臣子。在统治者眼中,位高权重毫无贪欲之人,其心可诛。

在独裁专制者眼中,政治立场错误的廉洁者,你就是窃钩者,必诛之。当然,既贪污腐败又野心勃勃者,必然成为拍死的老虎。独裁专制者的执政逻辑里,他们不在乎忠臣们的贪污腐败,但是对于那些离心离德者,杀无赦。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往往会打着反腐败的大旗,拍拍苍蝇,警戒一下贪婪的忠臣们:真把江山整垮了,你们到哪儿去弄更多的钱财啊。

奕劻成为“国妖”都没有下地狱,难道慈禧太后不担心奕劻将大清江山整垮了?慈禧太后在同治皇帝之后执政期间,未来的江山已经不是她们钮钴禄氏的了,她没有儿孙可以做皇帝,她只是独裁专制集团的利益代理人,她更看重现实利益,只要是政治上永远正确的忠臣,她容忍腐败的真正尺度更大,而反腐败的棍子成为她消灭离心离德者的利器。

我们再来说说那些跟庆亲王奕劻斗得热火朝天的御史们。赵启霖就是一个不懂政治艺术的家伙,他们以为自己对统治集团满怀忠诚,整日里嚷嚷打老虎整肃吏治。可他们端着慈禧太后的饭碗,砸了大清的锅。赵启霖轰轰烈烈地打大老虎,让清朝在海外的形象是一塌糊涂,给了境外势力更多干政的借口,甚至给革命党煽动民众造反的理由。在慈禧太后眼里,义无反顾地反腐简直就是给独裁专制集团抹黑。

慈禧太后的眼中,廉洁的御史们其心可诛。他们完全可以打着反腐的旗帜,打掉那些政治上不过硬的官员,拔掉慈禧太后执政路上的绊脚石,那样一来慈禧太后会将御史们的反腐当成他们入伙的投名状,御史们会在昭告天下的圣旨中成为反腐的忠臣。无论是当时的舆论,还是后世的史书,他们都会成为万世师表的官场楷模。

独裁专制永远是统治集团利益至上,忠臣只是专制集团掠夺民众利益的体制维护者。独裁专制集团的反腐只是统治集团清除内部不同政见的政治派系而已,他们容忍忠臣瓜分贪腐国家、民众的利益,通过他们的忠诚来延缓整个集团的政治生命。腐败的忠臣只是独裁专制维护自己地位的一剂慢性毒药,清朝的命运证明一个江湖游戏规则: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

猜你喜欢

政见忠臣慈禧太后
Stability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sPbBr3/CdSe/Al core-shell quantum dots
巴西市长与前议员政见不合在擂台上搏斗
Painting the Buddha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忠臣藏”
石奢自刎
京剧武生的机敏
京剧武生的机敏
夜读忠臣
校长应能善待“不同政见者”
切尼批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的政见经常反复无常,甚至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