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快乐成长
2015-07-06王建叶
王建叶
摘 要:数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着眼于学生整个身心发展的成果。数学课堂应是人人参与,调动多种感官,在活动中探索、应用、实践,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兴趣;数学活动;成长
数学教学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活动。在数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人人参与,主动经历有个性、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在享受数学的活动中快乐成长。
一、寓学于玩,感受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一旦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在教学中,我善于抓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激发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在一年级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我结合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课堂上让学生利用搜集的各种物体“搭积木”。在学生“玩”的过程中适时地提出不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如:将手中的“玩具”按照形体可以怎样分类?为什么这样分?教师有意引导学生在玩中去发现物体的秘密,积极思考,既感受到“玩”数学的乐趣,又轻轻松松地掌握知识。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设疑、猜谜语”等形式进行导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起来便会乐此不疲。
二、人人参与,在实践中提高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让学生从做中学”。数学课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动”的舞台,创设“人人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经历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大胆猜想来交流学习,增长技能。教学“多边形面积”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我让每个学生提前准备了实验用的相关材料。课堂上,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算一算等方式自行推导出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他们大胆参与,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各个感官去接受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都得到发展、提高。
三、解决问题,走进身边的数学
解决问题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在学生掌握了图形的面积之后,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计算教室的面积。学生在测量前让学生先进行仔细观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学生交流:方法一,测量出教室的长、宽,然后进行计算。方法二,测量出教室地板砖的边长,计算出面积,然后数数教室一共有多少块地板砖,再进行计算。学生交流完之后,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利弊。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在熟知的情境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自然而然地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有机结合,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共享合作的快乐。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分组,选出有领导能力,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对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要及时进行观察,进行指导,使小组活动高效、实效,不流于形式。活动中要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活动的时间,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小组间学习的竞争意识。
“好学,乐学”一直是我教学追求的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浓厚的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供人人发展的学习平台,实现人人学数学,人人用数学。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鑫.科学兴趣的培养[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10.
[2]徐国钊.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07.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