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够了世界,看见了自己
2015-07-06安小蔓
安小蔓
“一个男孩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作为中国即客(说做就做)代表的余莹,以环球采访的方式,完成了从一个女孩到女人的蜕变。
世界那么大,无数囿于生活与工作压力的人都想去看一看,寻找人生的答案。余莹在四年前就完成了这份心愿——数万公里,走过大半个地球,采访百余人的梦想故事。
但之后的经历改变了她的初衷。幸福快乐必须靠梦想来实现吗?余莹给出否定的答案。
告别时尚圈
25岁那年,余莹拿到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史专业硕士学位,和大学同学去甘肃做“幸福工程形象代言人”的视频采访工作时,结缘了名模马艳丽。
做事果断高效的余莹吸引了马艳丽的注意,爽快邀请她加入自己的团队。从助理开始做起,她的能力不断征服马艳丽,很快被提拔为品牌策划总监。
余莹踏进了时尚圈的梦幻盛宴,但光鲜背后的浮躁很快就让她感到迷茫。“白天蹲办公室处理文案,晚上穿着小礼服拎着香包踩着高跟鞋参加各色Party。”一年365天,宴会沙龙频繁得如家常便饭,大家交流的话题永远围绕时装、奢侈品和明星八卦。一些女明星也是派对常客,她们给余莹留下尤其深刻的印象:“看似耀眼,其实并不快乐,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幸福。”
高强度的工作也令余莹无法停下脚步,倾听自己的内心。
负面能量一点点堆积,在物欲横流的时尚圈,爱问“人为什么要活着”的她,无法找到“知音”。
两年纸醉金迷的时尚圈生活如梦似幻,余莹内心的困惑不断放大。多少人羡慕的光鲜华丽,余莹在苦恼和挣扎许久后决定放弃。某个午夜,她鼓起勇气给马艳丽打去电话:“姐,我想离开……”
很多人惋惜,“这工作是想也想不来的。”余莹却心意坚定:这一定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逐梦大堡礁
2009年初,余莹在一辆公交车上看到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面向全球寻一位大堡礁看护员的新闻。“我要这份工作,我想看看那片大堡礁。”她听见自己内心的激荡:心中有梦,想做就做。
按照要求,余莹拍摄了1分钟的视频发到官网。视频里,她对着镜头诉说:“面对梦想,我真的等不及。”
“最好的工作”终究只有一个名额,余莹落选了。有些失落,她却不愿止步于此。平复好心情,她给昆士兰旅游局写去一封长信,“如果你们有一天想邀请中国的旅行作者,请想到我。”
同年11月底,昆士兰旅游局回信了:余莹成为唯一一个以旅行作家身份上岛的受邀者!在大堡礁旅行的一周里,她看到了平生所见最壮阔美丽的海洋,但给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人。
“那里的人都好开心啊!”她打过交道的水手、餐厅招待、旅店服务员、当地商贩……所有人都以真诚的笑面对生活和工作。而中国的年轻人并不幸福,“我当时找到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
带着自己的困惑,她把梦想设为主题,开启了环球采访之旅,去全世界搜集梦想。
与世界对话梦想
梦想需要金钱支撑。余莹筹集了一年资金却收效甚微。2010年12月,当再一次拉赞助未果、决定没钱也要出发时,幸运却眷顾了她:凤凰网和微软公司承诺赞助她。后来,联想集团也加入到赞助行列。
有了赞助得来的第一桶金,随后,通过朋友的介绍和网络信息等各种渠道,余莹开始筛选联系人,寻找赞助商。接下来,她把香港作为第一站,越走越远,先后采访各界人士百余人,走进他们的梦想。
回国后,她常在采访中被问及:你接触的受访者中,对谁印象最深刻?她的回答掷地有声:“所有人。”
所有人里,有给过她关爱和温暖的普通人。她曾在日本的新干线上遇见一位日本姐姐,对方主动开车带她游览京都,每一段路都请她吃饭。“我觉得不好意思,要请她吃,她却婉拒,说‘你还要走很远的路……”
而采访的那些名人则给她启迪。去挪威时,余莹约访了挪威公主玛莎·路易丝。第一次见面,公主像普通白领一样,端着两杯咖啡站在门口等候她。“这跟我以前在娱乐圈混的时候有些不一样。”交谈中,玛莎对梦想的虔诚打动了余莹:为了办一所帮助人们沟通心灵的学校,玛莎果断放弃了王位继承权。
余莹还在旅途中“追”到了偶像、澳大利亚环球勵志演讲家尼克·胡哲。
余莹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电邮、电话、人际关系……所有古老和现代的联系办法她都使出,终于打动尼克·胡哲同意接受采访。采访当天,她兴奋得清晨6点就起床,坐公交车、转车、徒步,多方询问,终于找到尼克·胡哲正在做演讲的那所学校。然而见面仅打了个招呼,尼克·胡哲便告诉她:“我很累了,所以……”
“你怎么好意思说累?我都没说累啊!”余莹将一年来为了见到他的种种曲折、委屈和不满,以及当天艰难寻找的历程噼里啪啦全部倒了出来。
尼克·胡哲蒙了,回过神来后,他直视着余莹的眼睛:“给我一个拥抱吧。”当余莹抱住这个感动过全世界的励志者时,胡哲认真地说:“我喜欢你。”
见了那么多人,原以为会对梦想有一个全新的诠释,意外的是,完成整个访问之后,她感悟到,幸福感与有没有梦想或是否实现梦想并无太大关系,真正让人们感到不幸、受挫的是内在的缺失,是被漠视,“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的冷漠。”
快乐不是实现梦想这么简单
每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都让余莹追寻的答案清晰一分,她把那些梦想变成了文字。2012年,名为《出发,和每一个人谈一次梦想》的书出版。
2013年她开始写第二本书,可进展非常不顺,“老是写不完。”恰好当时,朋友约她去印度。就当散散心寻找灵感吧,她告诉自己。
印度之旅改变了她的整个调性,如果说之前的旅行,每个人都在说梦想并为之努力,可在印度,她感受到的是生活。
每到一地,陌生的印度大妈和姐妹们都会将她们迎进温暖的家,煮奶茶、做甜点,带她们去裁缝店做纱丽,点上吉祥痣。小姑娘们则会搬来小板凳坐在她们身旁,不停削木瓜,把她们的肚子喂得饱饱的。“印度小姑娘从小都有做母亲和妻子的潜能啊!”她惊叹。
印度女性没有在她看来很了不起的事业梦想,可她们在最简单的生活内容里享受到了最深沉的幸福——由女性温柔的爱铺展开。而中国姑娘们,念书时和男孩子竞争,进入社会后同男人一样在职场厮杀,她们甚至必须忘记自己的女人身份,坚硬如汉子。
“女人应该有女人的样子:柔软、懂得爱和包容,甚至在必要时回归家庭相夫教子。”余莹突然彻悟。
传递爱与包容的事业
“余莹变了。”从印度回来后,朋友们觉察出她的变化。
她收起爱穿的紧身牛仔裤,穿上飘逸的裙子,由风风火火变得安静。对未来的规划也不再那么急迫。有了知名度和人脉,该迅速扩展事业了,开旅行公司、继续环球旅行采访,哪一个都名利双收,她却做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选择:与同样在北京打拼的重庆女孩张紫渝合伙开面馆。
余莹想从事一份可以传递爱的职业。就算是食物,用心烹饪,一样可以实现初衷。
开面馆的消息很快在京城文艺圈传开,除开老饕和小面爱好者,来来往往的食客中不乏想借她名气的人。无论来者意图如何奇怪,外面世界的风霜早已将她打磨得更柔软:以包容的眼光善待他人。
六月的一天,她店里来了一位自称是“总导演”的人,他有一个投资1.3亿元的旅行类真人秀节目,佟大为、章子怡等将加盟其中,“邀请我去欧洲参与拍摄。”
媒体出身,做过类似节目,余莹一眼就看穿了这人的身份,可她没有拆穿对方,反而请对方吃了一碗面。“没有人愿意去欺骗,他一定也有什么苦衷。”
“现在的你,视野那么广阔,甘不甘心回归家庭做个普通小女人呢?”采访末,记者问道。
“以前我会觉得相夫教子很传统,现在觉得这是一个女人的品质和本事。一个女人不懂得爱,家庭就不会幸福。”轰轰烈烈地看遍世界,余莹愈加体会到平淡生活的美好。
“女人应该有女人的样子:柔软、懂得爱和包容,甚至在必要时回归家庭相夫教子。”余莹突然彻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