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大教授进养老院养老引热议

2015-07-06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钱理群养老院教授

2015年7月9日,前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发微博表示,他的老同学、北大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及其夫人已在酝酿前往养老院居住,他为此有些失落和感慨。此外,钱理群教授身体安好,计划于养老院内继续开展研究和写作工作。据悉,钱理群教授现年76岁,并没有子女,做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原因是其夫人罹病后,已无法再长期照料二人生活。

此微博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祝福钱老晚年安康之余,网友也开始纷纷热议这一决定的恰当与否。有人疑问:“搁在发达国家,钱先生这样的大学者,哪至于进养老院?”有人关切:“找不到可靠的生活秘书或家庭保姆吗?”不过,也有更多的网友表示支持:“这就是未来人的普通生活方式。”“养老社会化是一种进步。”

多维解读

请学会接受“钱理群进养老院”

部分网友对钱理群先生选择去养老院养老提出异议,他们疑惑:为什么如此有名的公众人物,会选择去养老院养老?有关方面为什么不能提供条件,令钱理群先生能够居家养老,营造出一种学者老有所养的和谐场景?但是这种做法真有不妥之处吗?如果我们把钱理群先生还原为一位妻子患病,无法再照料二人生活,且没有子女的高龄老人,而不是被名声所包围的大学教授,那么选择有着养老配套设施和专业人员的养老院,可能是目前最适合他养老的方式。

当然,网友们的不理解也情有可原,因为在不少国民的认知中,居家养老才是养老方式的主流,至于养老院,只能是一種不得已的选择。并且,近年来,关于养老院的负面消息频出,不仅部分民营养老院时有虐待老人甚至是安全事故发生,公立养老院更是不堪社会需求的重负,这就愈发增加了民众对养老院养老的不认同感。所以,相较于“钱理群先生该不该进养老院”,我们更应该思考,伴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普通人的养老思维是否应有所改变?而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养老院,相关的制度安排和日常管理是否又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我们可以优雅地老去

如果一群老友能相约去养老院养老,理想化的场景就是这样:年轻时,我们逗笑取乐,歌哭一道;年老时,我们仍然能在养老院抱团取暖,相互关照。不但老有所依,还要力求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就像年轻时那样活得有价值和有尊严。然后,优雅地老去,悲欣交集地迎接死神的到来。然而当下中国的养老现状,包括养老观念和养老设施,离这样的心愿还有不小的距离。

而钱理群先生的选择则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希望。养老院并非人们习惯认为的那样,它是生命的最后驿站,只能静等死神的到来。实际上,它还可以是学习写作的场所,就像钱先生那样,把书房搬进养老院,在那儿继续潜心阅读著述,依然活得有价值、有尊严,老也要老得优雅高贵。当然,就现状而言,当务之急是解决养老保障设施建设滞后、专业护理人员稀缺且护理水平低下等问题,但美国的养老改革运动表明,两者并不矛盾。为办好养老院,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投入,兴建和完善养老设施的同时,注重把老人的意愿和尊严放在第一位,注重老人“二次价值”的开发,让老人在养老院继续承担社会人的角色,发展兴趣爱好,尽可能让老人有尊严地享受养老生活。优雅地老去,这是理想,也是中国养老事业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猜你喜欢

钱理群养老院教授
钱理群:“专改错别字的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钱理群
刘排教授简介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老太太养老院
钱理群“告别教育”
钱理群告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