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留学生家长耶鲁大学开垦菜园获赞

2015-07-06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耶鲁大学耶鲁种菜

据美联社2015年7月7日报道,美国耶鲁大学北部一处荒地原本杂草丛生,然而在过去十年间,这片荒地却发展成了菜园,种满了韭菜、香菜等美国百姓闻所未闻的蔬菜。原来,这些都是在耶鲁大学就读的中国留学生的父母,在学校社区内开垦的菜园。

这些中国家长不仅因为种菜而结识了新朋友,还自觉遵守着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例如不能用杀虫剂,和邻居分享自己收获的蔬菜,外出时互相帮忙照应菜地等。而若有人要搬家,他们还需负责找到下家,保证他们那块菜地有人照料。这一举动得到了校方的支持,并为他们提供化肥。美国网友亦纷纷点赞,有人认为中国大爷大妈们给耶鲁增色,也有人认为爱吃菜是个好习惯,还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健康。

多维解读

“入乡随俗”,菜地成文化交流之所

对这些种菜生活,多方乐见其成。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老人的闲暇时光。其次,种的各种异域香草和蔬菜,很多都是中国人习惯吃、当地市场却不容易买到的。耶鲁大学校方也对此表示支持,还为菜地提供了化肥。不过,后面的事情更重要:“垦荒”的过程中可以施肥,但不许用杀虫剂;要收好浇水壶;要在秋天的时候把地收拾干净等。从务实的角度看,校方在种菜“运动”中有收益,让老人们帮助照看菜园,可以省出不少管理成本,还可以让校园景观更“有人气”。从务虚的角度看,面对中国家长文化的“入侵”,校方采取了一种因事、因人制宜的开放和包容策略,让中国传统家庭文化以一种更温和的方式,融入到美国多元文化的沙盘中。

雙方达成一致的关键,是外来者懂得“入乡随俗”,自觉接受美国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规则。例如有不成文的规定,要和邻居分享自己收获的蔬菜,哪怕对方不种地。耶鲁校内的中国“菜地文化”已别具一格,美国各地或多或少也可能有相似的情形,教给外国人如何种菜、把菜地变成文化交流之所,可以让当地的风景更美,也会让种菜的中国大爷大妈们在异乡生活得更充实。他们耕种的,不仅有蔬菜,还有情感和精神。

“耶鲁种菜”,为何不可以复制

在中国研修学者及留学生多达千余人的耶鲁大学,由中国家长演绎的现实版“种菜游戏”生动上线,令人会心一笑。美国人由此不仅目睹了具有东方风情的蔬菜地,也直面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勤劳节俭、家长的舐犊情深。我们为耶鲁大学接地气、谙风情、支持中国家长开荒种菜的做法感动,为其主动提供化肥、促成美事儿的行事风格叹服,同时也在思考:我们的大学能否复制这种做法?

坐落在耶鲁大学校园中的“中国菜地”,长出的不只是绿莹莹的菠菜香菜、红鲜鲜的番茄,更有守望相助的温暖、互通有无的分享。反观我们的大学,大学成了“城”,却离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远。一些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的城市孩子,接触不到耕种稼穑,根本不知道小麦、高粱、大米以及各种蔬菜从何而来。其错不在孩子,而在大人、在社会,在于我们不甚接地气的教育体制。其实,对于“大学城”里那些花了大价钱、耗费大量人工成本养护的草坪花园,倒不如选择若干辟为学生菜地,让学生通过自种自收、自食其力学农知农,品尝劳动成果。这既是一堂劳动课、生活课、自然课、农事体验课,也可生产更多蔬菜,丰富学生餐桌,平抑生活成本,使校园更加充满生活情趣。“耶鲁种菜”为何不可复制?但愿我们的大学在追赶世界名校时,也要向耶鲁等名校的朴实理念看齐。

猜你喜欢

耶鲁大学耶鲁种菜
耶鲁大学完成“起死回生”初步实验 猪死亡后器官被“复活”
海底能种菜?
亚历山大诉耶鲁大学:美国依据第九条提起的校园性骚扰第一案
Love and politics in The Tempest
耶鲁大学的52岁新生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种菜
自种菜,更安全?
小金曼·布鲁斯特:耶鲁领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