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生自比“少年钱钟书”写3000字古文自荐上名校

2015-07-06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专才高考状元二本

“莫教授道席钧鉴:昔汉武帝《求茂才异等诏》尝谓:‘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2015年7月6日,一封《上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书》在朋友圈热传。这封全用文言撰写的自荐信长达3000多字,章法规整、引经据典,让很多古典文献专业的研究生都赞叹不已。

据了解,这封书信的作者是安徽宣城高三应届毕业生高宽,他在高考中只考了493分,未达安徽省高招二本分数线。高宽表示,自己写这封自荐信的原因,是受到了古人“怀才不遇”撰写自荐信的启发,希望借着这封信能够找到慧眼识才的伯乐。高宽还表示,自己的文字得到了各方肯定,并以少年时期的钱钟书自比:“很多前辈和老师在看过我的文章和论文后都说,我有当年钱钟书的才能。”

而莫砺锋教授在认真阅读了高宽的书信后评道:“该生读过不少书,文言也写得中规中矩,是个读书种子。但在现行制度下,这种情况(该考生未达二本线)基本上没有任何渠道可走通。”一位招生专家表示,像高宽这样的情况,申请参加自主招生选拔也许是最好的方式。但在高考之后,按照现行的制度,高宽几乎没有可能被破格录取。

多维解读

不妨给“少年钱钟书”一个机会

自比“少年钱钟书”,这位应届毕业生委实有几分“狂妄”。再加上他的学业成绩不佳,难免让人怀疑他如此“特立独行”的目的。不过,高宽自己所写的十多篇古文论文曾得到某高校硕士生导师的肯定,这位硕导还帮他先后咨询了多所高校,都因为没有类似的招生计划而被拒绝。这说明该考生对古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天分。由此可见,“少年钱钟书”确有几把刷子。虽然“少年钱钟书”高考分数不高,但设有相关专业的大学,是否可以考虑对其破格录取呢?这些年来,古文研究领域一直存在后继乏人的隐忧,有这样的好苗子,何不给他一个机会?

不少大学都有破格录取“偏才”学生的传统。当年钱钟书先生数学只考了15分,而英文考了满分,清华大学就破格录取了他。吴晗和闻一多先生也都留有类似的佳话。“少年钱钟书”洋洋数千言自荐,是不是也具备了破格录取的条件呢?很期待那些有胸襟的大学能给“少年钱钟书”一个机会。窃以为,破格录取“少年钱钟书”,起碼要比破格录取那些争议颇多的“美女作家”要合理得多、科学得多,也更能服众。

“少年钱钟书”遇冷是对疯抢状元的讽刺

既然能获得国内高校导师的认可,“少年钱钟书”当然并非虚名。若是给其一个更大的平台,加以重点引导和培养,再加上其对古文国学的喜爱,虽然不至于成为“钱钟书二世”,但至少培养出一个古文国学专才,还是拥有很大成功率的。然而其自荐之下却无校问津。虽然表面原因是知名院校没有相应的专业计划而被拒绝,而实际上却折射出“唯分至上”的选拔体系下,真正的专才和怪才难有施展的空间,那些具有独特天赋的人才很难有实现梦想的机会。

而与“少年钱钟书”无人问津相比,则是争夺高考状元的火爆。两相比较可谓高下立见,“大学之大”的精神荡然无存,而“如何让怪才奇才能有上学的机会”,业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少年钱钟书”的一腔热情遇冷,与疯抢高考状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由此映衬出国内外招生制度和大学精神之间的差异。若不能给予每个人同等的机会,若不能给每个梦想者以平等的权利,那么高考改革就难言成功,创造一流大学也就始终在路上。

猜你喜欢

专才高考状元二本
二本:扬长避短,优化志愿方案
高考状元经验分享:虔诚耕耘 淡定收获
“高考状元”的冲刺经验
科技型企业专才和通才、交互记忆系统与双元创新关系研究
二本: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同分数段的志愿方略
400万华侨华人“专才”分布海外
请别再捧杀“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为何变成流浪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