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大、清华招生组为抢生源引骂战

2015-07-06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奖学金名校生源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招生季,不过2015年6月28日网民们却“有幸”围观了一场招生引发的骂战,主角是百年学府北大和清华。当天上午,北大四川招生组发微博称:“某校招生组给文理科前十选择北大的考生挨个打电话,称北大欺骗了他们,不会满足他们的专业志愿。……从近5年的历史看,恰恰是某校多次毁约,没有兑现其承诺。请不要继续骚扰北大准新生。”

这条微博发出之后,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也做出了回应,称北大招生老师“超越政策,拿钱诱惑考生,就不怕教坏小孩子”,直指北大砸钱抢清华的新生。清华招生组的回应让微博互掐升级,北大招生组立马回击:“兄弟,过去5年,你们砸钱买走的唐某、郭某,需要我讲吗?我们也再次说明,拿分来跟北大谈钱的,门儿都没有!”该骂战在網上引起广泛关注。当天中午,双方均删除了相关微博。

多维解读

抢生源不能仅靠金钱攻势

在网上搜索一下近几年的报道,不难发现,抢状元、抢尖子生,不仅仅发生在北大、清华之间,在实力相当的高校之间,这种竞争亦普遍存在。争夺状元是一种政绩之争,不过本质上,这种行为是市场竞争所驱动的。就像国外或港台的很多大学,都会用奖学金来争抢优质生源一样,不值得大惊小怪。2013年香港大学申请人数达到1.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针对新生中的16位高考状元,港大提供了丰厚的入学奖学金,最高可达每年17.5万港元,极大地增加了港大的竞争力。只不过,在内地,正常的竞争生源的方式未公开透明,转入“地下”后的竞争才变得这么奇怪。

除了奖学金,良好的宣传也是增加吸引力的好办法。在美国,很多高校就让其相关人员事先与潜在的对象沟通;或分发印有学校情况的扑克或者T恤,邮寄广告;或拍摄学校的宣传片,甚至雇佣专业的公共关系公司,参与到招生过程中。当然,奖学金、良好的宣传攻势,虽然可以增加竞争力,但一个学校的竞争力最终还是在于良好的就业预期与较高的薪资待遇。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刺激下,不少世界一流高校都已根据学生需求,开设多样化的课程,使毕业生在职场上更富有竞争力,从而提高学校自身的吸引力。

“互撕”是高校自我贬值的见证

高校争抢优质生源,如同企业引进人才一样,都是十分正常的行为。而北大、清华的行为,之所以被许多网友贬斥为“撕”,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吃相”太难看。高校好歹也是学术重镇,为了争抢生源,竟如村妇骂街般不顾及形象,相互揭底和攻击,实在是斯文扫地。二是底线尽失。抢生源是一种公平竞争,而公平竞争的前提就是尊重规则。从北大和清华的表现来看,显然两校都未将规则放在眼里,违反政策砸钱,误导和欺骗考生,手段恶劣。

而对于高校而言,不择手段地追逐优质生源,恰恰是一种自我贬值的见证。公众最失望之处,恐怕还不在于其手段的拙劣,而在于其动机的盲目,以及目的的不纯。一所高校具备什么样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社会评价如何,最简单的识别标准就是培养出了多少人才。但充满了金钱诱惑与欺诈的抢生源大战,则表明贵为中国最有竞争力的两所高校,已经把标准降低为拥有多少优质生源,这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本末倒置。

其背后还隐藏着两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一是名校缺乏足够的自信和底气,不信任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以至于只有拼生源,占据更高的起点,才有信心保持名校的声誉。这背后,是名校含金量的下降。其二,也是高校的一种自我否定,否定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不同,否定高校价值再造以及能力与素质全面提升的职能,把高等教育视为应试教育的一种延续,把人才培养仍然当成流水线作业。在这样的语境下,争抢优质生源不仅见出了教育的功利化与短视化的一面,也散发着陈腐与守旧的气息。

猜你喜欢

奖学金名校生源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名校介绍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赶集挑名校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
感恩的心——20名获得康世恩专项奖学金学生的来信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