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政企行多元联动、产学研用多维驱动”办学体制机制探索与实践——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例

2015-07-06郭广军刘跃华游新娥王宗凡胡拥军胡治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娄底产学研办学

郭广军,龙 伟,刘跃华,游新娥,王宗凡,胡拥军,胡治民

(1.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417000;2.中南大学软件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娄底地处湖南中部,是“江南煤都”、“世界锑都”,全国农机之乡;全国“三黑”(黑牛、黑猪、黑山羊)养殖基地。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全国高职院校魅力校园。学院始终坚持立足娄底,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深入创新“校政企行多元联动、产学研用多维驱动”办学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政府主导、政校矿行多元联动建专业;学院主体、政校村行多元联动兴专业;产学合作、政校企行多元联动强专业”的全面服务娄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建设发展之路。

一 校企合作办学逻辑起点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有利于解决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有利于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只有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道路,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改革等,必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必须让企业参与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来。系统论观点认为,校企合作将学校和企业的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效能必然大大超过单一学校或单一企业对人才培养、经济与社会效益追求的功能。因此,校企合作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校企合作具有主体多元、形式多样和市场导向等基本特征。当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宏观上受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中观上受行业组织管理、企业生产方式、学校发展模式等因素影响,微观上受学校管理者、企业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因素影响[1]。

二 娄底职院办学定位与目标

坚持“紧贴娄底实际,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和“爱国友善、敬业诚信、技术扎实、技能过硬、勤奋实干、素质优良,全面发展,具有广阔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把学院建设成为全国特色鲜明的一流高水平职业技术学院[2]。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创新“校政企行多元联动、产学研用多维驱动”办学体制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深化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特色品牌专业、精品课程教材、教学运行管理和质量监控保证等内涵建设,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增强社会服务、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经验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地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三 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思路

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探索实践“校政企行多元联动、产学研用多维驱动”办学体制机制[3]。以娄底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健全组织架构,全面构建董事会、理事会、委员会等校企合作运行模式,重点探索公办民助的能源产业学院模式、农机技术创新的产学研联盟模式、综合服务的院村合作模式;主动适应娄底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畜牧兽医、建筑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群)建设为重点,形成与地方区域战略性支柱产业相适应的专业结构;深化“三融合、三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以“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为核心,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以面向社会、服务产业为出发点,形成辐射全市、多元联动、多维驱动、多层次、高品质的社会服务体系。

四 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实施进展

(一)打造校企合作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

由娄底市人民政府牵头,以学院为主体组建区域性职业集团——娄底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职教集团,如图1所示)。职教集团实行理事会治理,理事会是集团的决策机构,由组成职教集团的职业教育院校、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华菱涟钢集团等区域内企业委派代表组成。职教集团按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参与、学院主体的方式良性运行,组建了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教学培训委员会、校企合作招生就业委员会、校企合作员工师生发展委员会、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委员会,制定并推进实施娄底市校企合作投入制度、校企合作基金管理制度、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制度、校企合作激励奖励制度等。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由3-5名专职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统筹协调、规范指导校内外校企合作事务工作,制定并实施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建设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校企合作多方评价体系等。市属规模以上企业设立校企合作办学管理机构,由人力资源部门、科研部门、技术部门共同委派代表组成,指定一名副总以上高管负责本企业与学院校企合作事项,制定并实施实习生管理制度、驻厂专业教师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等。

在职教集团内充分整合共享校企人力资源、技术管理等资源,实现互利共赢,依托学院重点特色品牌专业,以系部为主体成立了现代能源产业联合学院、现代农机技术产学研合作联盟、现代新农村建设合作联盟、现代建筑技术校企合作联盟和现代电子技术产学研合作联盟,各联合学院和合作联盟进一步发挥学院学科专业、技术创新优势和企业先进生产技术条件优势,成立了由学院专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行业专家和科研院所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成立了相关联合科学研究和联合技术开发专门机构。

(二)构建校企合作办学“三大模式”

1.公办民助的能源产业学院模式

煤炭产业是娄底的支柱产业,作为一所地方性高等职业学院,始终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主动适应娄底煤炭产业“四化”建设需要,以煤炭开采技术专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目标,在娄底市政府的主导下,由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煤炭局、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资江煤业有限公司等5家龙头企业,按照“政府主导、学院主体、企业参与、行业指导”的方式,有效创建了董事会体制下的“公办民助能源产业学院”,能源学院学生实行“企业开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免费订单培养和对口就业发展,成为全国同类专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娄底模式”,在2013年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典型案例展会上成功展出并获优秀典型案例,如图2所示。能源产业学院董事会下设董事会办公室、企业联络办事处和娄底职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基金会3个办事机构,由董事会成员单位的技术专家、行业知名人士和专业带头人组成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组织开展煤矿行业企业需求动态调研,指导制定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发展规划。

图1 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娄底职业教育集团

娄底市政府全力支持本专业建设,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娄底市煤矿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教育培训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系列文件,制定并实施了煤矿技术人员配备标准、就业准入等强制性措施、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千人工程、十年行动”计划、煤矿专业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学生顶岗实习工伤保险补贴制度等系列支持政策。在娄底市生产的每吨煤中提取0.8元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娄底职院培训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人才,形成了企业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免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娄底煤炭行业累计培养大中专毕业生850多人,近3年培训矿长经理、职工4 300多人,市政府已累计拨付本专业学历教育和培训经费1 200万元,政、矿、校共建集实训、生产、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矿(仿真校中矿)、二室(液压传动技术实训室、CAD工程设计与仿真实训室)、三中心(国家煤矿安全省级煤矿设备检测检验中心、国家二级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娄底市煤矿安全监控中心)等系统化实训基地,实现了合作办学的新突破。与煤矿企业合作构建了“互动、互补、互利、互融”机制,探索实施了“工学三循环,能力三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2年学院首次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淮北矿业”杯比赛,获团体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实现了合作育人的新突破。开发形成了煤矿生产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成了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院级精品课程。出版规划教材3本,开发课程标准8个,2013年该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2.农机技术创新的产学研联盟模式

图2 董事会体制下多元联动“公办民助能源产业学院”—娄底模式

娄底是全国农机之乡,为推进区域内农机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农机产品科技含量,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农机品牌,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所协同、行业支持”的方式,有效创建了理事会体制下的产学研用多维驱动的农机技术创新联盟模式。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农机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行业协会主要负责农机产品标准制定与技术指导,高校和研究院所主要负责提供农机新技术研发和农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联盟企业主要负责农机新产品生产与推广。联盟内形成了规划、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的紧密产业链,学校和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教师和技术人员互聘、学生实习与就业等方面全面合作,加快推进娄底区域内农机产业先进技术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农机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近年来,通过娄底农机技术创新产学研用联盟的实践探索,娄底职院紧紧围绕地方农机产业发展,结合农机生产企业实际需求开展科研开发、成果转换和技术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承担完成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新型碾米粉碎打浆一体机产品开发》等国家级项目2项,《弧面凸轮毛坯等温挤压成形实验可行性研究》等省市级科研项目12项,《南方水稻轻型联合收割机的研制开发》等横向课题15项,获得项目资助经费300多万元。获“1ZSQ-25型水田耕整机”等省级科技进步成果奖5项,注册“凸轮伸缩式水田驱动轮”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20余项。成果转换和授权专利产生经济收益达500多万元。

3.综合服务的院村合作模式

娄底以湖南省实施“千村示范工程”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契机,确立了78个村作为示范村建设试点村,大力发展“三黑”(黑牛、黑猪、黑山羊)特色养殖,为了有效对接娄底现代农业和特种养殖业,学院决定加大农林类专业建设力度,构建服务三农发展的新模式。2010年,湖南生猪产业湘中丘陵区生猪试验站落户学院,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依托特色生猪创新战略联盟和湘中丘陵区生猪试验站这两个平台乘势而上,现已成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重点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建设专业。为了使畜牧兽医等农林类专业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强力融合,强化专业建设的针对性,学院选择了毗邻学院的省级重点建设新农村示范村中阳村作为试点,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学院服务、项目驱动、示范带动”原则,以畜牧兽医专业为基础,探索构建综合服务的院村合作平台,共同打造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近3年来,开展农技培训、养殖培训等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30 000多人次,为娄底市内畜牧养殖技术人员做了22场1 200余人次的技术讲座,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编写的《现代实用养殖关键技术手册》发送到3000多户农民手中,有效指导农民科学养殖,带领农民致富。树立了娄底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全面带动区域新农村建设发展。

(三)创新校企合作办学基本制度

实施了校企合作办学“四大计划”:职业教育专业基础能力提升计划、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提升计划、企业职工素质提升计划和校企合作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计划。

落实了校企合作办学“五项举措”: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完善校企合作地方政策;组建校企合作集团化平台—娄底职业教育集团;打造校企科技创新联合体[4-5];落实优惠政策,为校企合作营造良好环境。

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学“六项制度”:校企合作投入制度,校企合作基金管理制度,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券制度,校企合作激励奖励制度,校企合作过程管理制度,校企合作考核评价制度。

五 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成效

(一)与200多家企业合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与华菱涟钢、华达机械厂、金竹山电厂等200多家生产规模适度、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科学规范、人员素质较高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特别是与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区内40多家企业在订单培养、技术研发、人员互聘、产品生产、岗位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搭建技能型人才本土化平台,建立了面向园区、依托园区、服务园区的“前校后厂”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

(二)明确了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丰富了“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的内涵

把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承担专业教学任务,实施教学与质量监控等;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纳入教学内容,其技能要求纳入综合实训模块,实现“课证融通”;校企双方以开放式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基于工作过程、项目任务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把课程、教师、管理等搬进企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技术技能,全面实施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依托紧密型合作企业和学院各种产学研实体,建立了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并提供专门的岗位和真实任务供学生轮流顶岗实习,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三)建立了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搭建了“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平台

共聘请了170多名现场专家、行业技术骨干等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与学院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组成了11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校企合作专业教学团队,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或参与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改革与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双师队伍建设等专业建设的全过程。

(四)创建了柔性化教学管理体系,夯实了“校企融合,工学结合”基础

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学院建立了能主动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做到教学管理刚柔相济,体现了“开放性、适应性、标准化”特征。

(五)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途径,强化产学研结合功能

学院建院之初就提出了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制定了《产学研实体发展纲要》,成立了9个院内研究机构和7个科技创新团队,鼓励各专业与合作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创建多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实体,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的功能。成立了天弘信息技术公司、高校电脑公司、娄底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9个产学研合作实体。强化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功能,不断提升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强化产学研合作的产业培育功能,充分发挥各产学研结合实体的产业培育作用;强化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功能,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与咨询。

(六)学院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订单培养比例达到了35%

以“订单”引导招生。学院根据企业“订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和招生计划,学院与订单企业共同做好学生的推优和选拔,组建“订单班”。以“订单”主导教学。学院根据企业“订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来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突出了学生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订单”引领实训。学院把订单企业发展成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定期把实习实训课搬进“订单”企业,实现校园与车间无缝对接。以“订单”指导就业,实现了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全院“订单”培养占在校生的比例为35%。

(七)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投入近1 000万元实施教学质量工程

大力推进精品课程、教材与资源建设,继续深化科技创新研究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实施了70多门精品课程、70多部精品教材和5个精品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6]。培育省级精品课程5门,建成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3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建成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实训基地3个。

(八)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大力推进校企文化融合育人工程,加强校园大学文化建设,拓展学生优良综合素质。职业文化育人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学院主持的湖南省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精品建设项目《以职业文化活动引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和《以民族文化凝塑校园精神》获得省级二等奖。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加强,通过院校自荐、网络展示、专家评审等环节荣获中国青年报组织的“2013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荣誉称号,《中国青年报》专版报道学院“健全职业文化育人机制,融合现代企业优秀文化,塑造‘企业人’职业素质”。学生共计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三创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营销策划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大赛项目56项,其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

(九)学院社会知名度越来越大,报考率和一次报到率逐年提高

2012、2013、2014年新生第一志愿上线率均超过220%。学院目前已经与200多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几年达97%以上。学院高就业率和突出的办学实绩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2011、2012、2013连续3年学院获得湖南省就业先进单位。学生首岗适应能力、多岗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专业对口率不断提高,实现了学生有尊严、体面地就业,就业质量持续提升。

六 结束语

学院秉承了“学以致用、自强不息”的校训,并紧紧围绕娄底地方支柱产业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瞄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成才目标开展人才培养。充分依托院内实验实训中心、校办工厂和牵头组建的“娄底职业教育集团”,携手省内外26家国家级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构筑起“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校办实习工厂—校外实训基地”三级配套成龙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基础训练—仿真锻炼—实际操练”三层递进的学生能力培养机制,积淀形成“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办学特色。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学院初步形成了“三融合、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的机电一体技术专业、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畜牧兽医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等五个重点建设专业成为湖南高职院校中的品牌专业;造就了一批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优、实践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名片学生,得到了企业高度认可,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专业办在企业的“兴奋点”和职业岗位的“紧缺口”上,让更多的具备高中文化基础的适龄青年成为掌握较强专业技能、能够独立解决生产过程和实际问题的行家里手,将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理念先进、质量优良、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地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1]黄冠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2]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方案[EB/OL].(2013-01-15)[2014 -06 -03].http://61.164.87.131/web/articleview.aspx?id=20130115094514191&cata_id=gspf.

[3]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任务书[EB/OL].(2013-01 -15)[2014 -06 -03].http://61.164.87.131/web/articleview.aspx?id=20130115094514191&cata_id=gspf

[4]郭广军,刘兰明,林春明.打造“升级版”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8):5-7.

[5]申晓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17):28-30.

[6]郭广军,刘跃华.创新发展 彰显特色 提高质量 建设全国一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加快我院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教与经济研究,2013,11(4):1 -10.

猜你喜欢

娄底产学研办学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娄底创新平台又添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