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研究
2015-07-06许枇枇
许枇枇
摘要: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并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进入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也表现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结构差异,即农村老龄化问题比城市更加严重。在这个背景下,笔者对江西省H村进行调查,以养老需求为切入点,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实际和需求方面的满足情况,探索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进一步达到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需求;对策
一、H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现状
(一)经济支持需求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作为农村老年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支持被理解为老年人最基本的养老需求,缺乏了经济收入来源的农村老年人养老生活将陷入困境。
从表1可以看出H村老年人的自养能力比较强,在他们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他们不会选择过多的依靠子女,大部分都会依靠自己养老,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不是养老经济的主要来源。[1] (P.36)老人这种自食其力的方式具备一定的优势:一是老年人可以自由支配收入和支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子女的负担,这种自我养老方式使老人在家庭具有一定地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人得到尊重的需要;二是老年人自食其力的养老方式可以减少老人与子女之间因为经济原因而引发的矛盾,使老年人与子女之间良好的亲情关系可以得到维持与继续,这样不仅满足了老年人对家庭和睦的希冀,同时为精神慰藉需求的满足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农村老年人的这种尽量不给子女增添负担的思想,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具有勤劳美德,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农村社会的无奈,由于缺乏生活和养老方面的保障,很多老人不得已要依靠自己的体力劳动来维持生活。
(二)生活照顾需求
生活照顾的需求也是农村老年人基本需求方面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步入老年后,人各方面的机能都在退化,所以农村老年人对生活照顾方面存在一定的需求。
从上表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H村大部分老年人在生活照顾方面是依靠自己或者配偶的。就生活照料的提供者而言,老伴在“做饭、洗衣服和打扫卫生”等家务活方面是提供主要支持的,子女的支持作为生活照顾的补充;而在“提供柴火、日常购物”等方面,老年人绝大部分是依靠子女来提供这些方面的生活照顾。有老伴的老年人主要依靠老伴来提供生活照料的支持,他们也非常赞同这种双方互相扶持、互为依靠的养老形式。甚至在某些方面,老年人宁可找邻居帮忙,也很少会去麻烦儿女,一部分是因为子女外出务工,不能在身边提供照顾,另外一部分是因为老年人与子女关系不好导致的,子女不愿意照料老人的日常生活。
(三)精神慰藉需求
精神慰藉是精神层面的养老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养老需求,体现了老年人对精神生活更高的期待与追求。
由表4可以得知: H村老年人闲暇时的活动内容较为单调,有 21.6%的老人选择料理家务,这种形式排在闲暇活动的首位,看电视的老年人也较多,占19.2%,串门聊天、照看小孩、下棋打牌和走亲戚或上街则依次排在后面。从19.2%的老人选择“看电视”。由此可知:虽然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是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方面的内容还是比较贫乏,老年人只能通过串门聊天、打牌下棋等休闲小活动来排解内心的孤寂,这种老年人群体之间的交流方式并不足以满足老年人精神慰藉的需求。
(四)医疗卫生需求
当老年人步入老年阶段后,身体机能的退化、免疫功能的降低导致患病率较高,疾病问题往往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从根本上来说,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可以理解为老年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
在调查的 125人中,依靠自己或老伴满足医疗需求的占44%,依靠子女的占34.4%,依靠农村合作医疗的有 25人,比例为 20%。H村老年人医疗费用主要来源中,商业医疗保险所占比例为1.6%,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商业保险需要缴纳的费用额度比较高,但是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偏低,这使得他们难以承受费用的负担;另一方面是商业保险存在风险,这让很多老年人缺乏信任和信心。在老人的医疗费支出中,合作医疗报销比例为 20%,这说明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解决农村老人看病问题上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制度也存在有待完善之处。比如新农合在县市的报销比例比较低,农民仍然要负担较多部分,加之农村地区医疗设施不够、医护人员少、医疗水平较低,这些问题都限制了医疗保障政策的功能发挥。
二、讨论与建议
(一)增加投入力度,加强政策宣传,提高保障水平
虽然H村农村老年人的参保率很高,但是新农保工作尚处于探索之中,主要是新农保的保费比较低,并不能满足农村老年人的现实养老需求。因此,政府必须通过增加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投入力度,提高保障水平,确保农村老年人能够从这项惠民政策中获得更高水平的保障。要通过政策的宣传与解读来转变农村老年人对养老保险的认识,让他们真正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内容,帮助他们减轻对未知事物的顾虑。
(二)强化子女赡养意识,提高生活照顾质量
通过对H村的调研发现,虽然有配偶的老人可以依靠老伴来获得生活方面的照料,但是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照顾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尤其是缺乏子女对自己日常生活的照料,这使得一些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的养老陷入了困境。虽然外出务工的现实的确影响了子女对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子女要有那份孝心和赡养意识,而且一定要通过制定机制来约束子女的赡养行为。比如,在有些地方老人和子女之间签订了赡养协议,明确赡养形式和内容,通过这种明晰子女照料责任的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老年人获得子女的生活照顾,也避免了由于子女缺乏孝心而导致互相推诿、老人得不到照料的困境。
(三)成立老年协会,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乡镇政府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因地制宜建立老年协会,通过定期组织农村老年人参加集体活动,有利于老年人沟通交流、排解寂寞和身心愉快,达到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的目标,真正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首先,要在老年协会中设立专门的活动室,并成立棋牌活动小组、歌舞小队、读书会等,通过组织下棋、打牌、唱戏和看电影等简单易行的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年人内心的孤独感。其次,对于村里的孤寡老人或残疾老人,可以组织开展邻里互帮互助活动,减轻他们的负担,形成和谐互助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村级医疗服务机构,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老有所医”是老年人关心的一项重要内容。[2](P.837)村级医疗服务机构可以为农村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易发、多发疾病则可以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比如说在村级服务机构悬挂条幅、向村民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等进行宣传,丰富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知识。另外,村级医疗机构还可以和定点医院联系,让定点医院到村里对老年人进行体检,通过这种早预防的方法及早发现潜在疾病,减少老年人因为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村级医疗服务机构还可以推行便民措施,对于缺乏自理能力、正患病的老年人,只要他们打一个电话,村级医疗服务机构就派专业医疗工作者上门诊治,方便老年人看病,让老年人真正做到在家就可以“病有所医”。
参考文献:
[1]唐利平,风笑田.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 愿实证分析[J].人口学刊,2010,(1).
[2]初炜,胡冬梅,宋桂荣,孔祥金,吴云红.老年人群养 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社会医学,200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