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5-07-05叶欣
叶欣
摘要:弘扬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中一个较为主流的思想,也促使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高中语文学科中承载了众多的传统文化,理应成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前沿阵地。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进行研究,旨在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全面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 引言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拥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学科理应成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阵地,要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对学生的素养、情操进行熏陶与提升。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并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二、 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与限制,大部分教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应试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进而忽视了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简单地说,大部分语文教师只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却从主观上忽视了高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因此,教师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其首要任务是转变自身的观念,要善于发现与发掘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并向学生展示其中丰富的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拥有大量的诗词歌赋,这些宝贵的文学资源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教师在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中不但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更应该向学生展示中国文化精神。例如,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以及孔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都突出了我国古人伟大的情操,彰显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与此同时,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还拥有大量描写我国近代背景的文章,以鲁迅先生的作品为例,教师应该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我国近代的历史背景,要让学生了解近代爱国志士在黑暗年代下不屈的意志。
教师对高中语文教学资源进行深度挖掘,能够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的文化与精神,达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
三、 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从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工作成效来看,部分教师发现虽然自己已经有意识的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但学生的接受度并不高,并不能有效的领悟和感受传统文化。经过分析后教师发现,当代学生的文化素养相对不足,因而无法正确的理解和领悟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統文化。
以最直接的文字书写为例,众多教师发现,因为人类已经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电脑和手机已经成为当代高中学生的必备生活品,这就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过度使用键盘进行输入。在这种背景下,当代学生的书写能力逐步降低,在鞋子时出现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的问题。不难想象,学生基本的书写能力已经不堪直视,其语文素养更加令人堪忧,其对于传统文化的领悟和理解成为更大的问题。
因此,教师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其领悟和感受我国璀璨的传统文化,达到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目的。
例如,在《赤壁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向课外延伸,要求学生掌握苏轼的生平,并对赤壁之战的相关背景进行了解。又如,在学习《拿来主义》时,教师要求学生探究鲁迅创作这篇文章的原因,并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进行探究。
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不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获得了各项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底蕴,以此能够拥有更强的素质与能力对传统文化进行领悟和理解。
四、 创设相应的情境开展教学
最后,教师应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要带领学生进入相应的情境中去感受传统的民族精神,感悟传统的民族文化。
具体地说,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背景音乐的搭配、背景图片的添设让学生走进屈原,理解什么是爱国;走进陶源明,理解什么是高洁;走进苏轼,理解什么是豁达。
又如,在阅读《包身工》这篇课文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进入较为真实的情境中去感受包身工所获得的感受,同时对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领悟。
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对文字描绘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知,对传统精神的感受更加深刻,对我国的历史以及文化有更透彻的掌握,达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迎合了素质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应该在本文研究基础上不断总结与交流,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见解,使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被渗透和传播
参考文献
[1]赵月哲.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胡凌.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