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需求分析

2015-07-05常馨予

2015年31期
关键词:受众需求电视大众文化

常馨予

摘 要:当下电视真人秀节目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且十分受欢迎的文化娱乐形式,其制作和传播成为当前电视媒体传播中主要的节目形态。而作为以音乐为主要内容形式的音乐类真人秀节目,其受众需求是主导节目形成和传播的核心要素和体系支撑。

关键词:电视;真人秀节目;受众需求;大众文化

真人秀节目在我国荧屏存在已有十余年的短暂历史。从2004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火热开播至今,音乐类(包括音乐选秀类)真人秀节目也走过了十年时间。在我国观众中,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具有十分庞大的受众市场,尤其是年轻人市场更是不可小觑,同时真人秀节目在本质上要求“真实”的特性,不管是明星还是草根,真实性是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主导和灵魂,也是抓住受众眼球的有力武器。结合这两大优势,音乐类真人秀节目在我国电视节目市场稳稳地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主要采取实例研究法,选取当下或近年热播的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和《蒙面歌王》做平行和对比论证,分析我国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对受众心理需求的把握和满足。

大众文化催促心绪转换作用的发挥

受众观看电视节目,是有一定的心理需求作为基础的。从大众文化角度来讲,电视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从它产生那天起,就注定了其娱乐属性。《消逝的童年》、《娱乐至死》等经典大众文化消费文本阐述的无非就是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对于娱乐的贡献。大众文化的本质属性是娱乐性,国内有学者将其描述成“献媚”,就是迎合大众的口味,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当下,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繁忙的工作之余难得有闲暇时间,人们看电视已经成为一种纯粹的娱乐行为,因为随着手机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电视已经逐渐失去了其作为信息获取渠道的作用。因此,心绪转换效用是一种逃避日常生活压力和负担的有效需求。它是根据英国传播学家D·麦奎尔等人1969年针对电视节目展开的调查所得到的结论,认为受众普遍从电视节目中获得心绪转换体验,在收看电视节目时消遣放松,进入到一个拟态的环境,以此抵消来自现实生活巨大的心理压力。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个消遣解压的好办法,而音乐类真人秀节目更是同时满足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同时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参与和互动。在《我是歌手》中,一些歌手是大家熟悉的,而一些是陌生的,比如第一季第一期出现的黄琦珊,几乎无人知晓,但是其后来的火热程度与之前的冷场形成鲜明反差,其实这正是导演组有意安排的,为了吊足受众的胃口,满足其心理层面的需求。而《蒙面歌王》更是在这方面做足了功夫,节目本身就采取蒙面的方式展示观众,大家只能靠猜测歌手是谁,留足了悬念和猜想,增添了娱乐性和互动性。这两个节目可谓融音乐、舞美、悬念、明星于一炉,充满了大众文化的吸睛元素,带着观众进入到一个区别于现实生活的音乐殿堂,满足了受众心绪转换的需求,疏解了情绪,实现了娱乐的目的。

自我确认的满足

在D·麦奎尔等人得出的结论中,有一点是自我确认效用。电视节目中的人物、事件、状况、矛盾冲突的解决办法等,都可以为观众提供自我评价和调节的框架。通过比较,观众能够引起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在这两个节目中,除了会展示节目录制舞台现场的状况,同时也会穿插一些选手在后场准备的花絮以及歌手的被采访记录,这些是除了听歌之外节目所展现给观众的内容,为了使观众更加全面立体的了解歌手以及每首歌背后的故事。巧合的是,这两档节目都是引自韩国的原版节目,经过中国本土化之后的创新,与原版有所不同,比如《蒙面歌王》,韩国节目的娱乐性更强,中国版的则更加注重其对音乐的尊重和严肃性,体现的是对音乐的纯粹追求和热爱。比如,有一期评审巫启贤问到“羊驼”沙宝亮在今后的音乐道路上是愿意以沙宝亮的身份唱歌还是愿意以羊驼的身份,沙宝亮毫不犹豫的回答是羊驼;而同样的问题再一次问道“摘星怪”张伟,他的回答则是张伟的身份。由此观众自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中国版的选秀节目更多强调梦想,在《蒙面歌王》中也不例外,一些年轻歌手的参赛宣言正是梦想,比如羊驼、快乐男孩不说谎、野草等身份的歌手,他们都是怀揣音乐的梦想一步步走来,这些正能量在传递给观众的时候,正是观众对自我确认的心理层面的满足获得认同的时候,面对淘汰和晋级,有时候不完全是实力的较量,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歌手在舞台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坦然,也是一种间接的态度传达,这些都可以引发观者对自我确认层面的调整和自我审读。

人际关系的構建

在音乐真人秀节目中,人际关系的构建虽然被弱化,但是仍然存在,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存在,潜移默化影响着观众的心理变化。麦奎尔等人认为,电视节目能使受众从两方面达到人际关系效用,一是“拟态”人际关系,即观众对节目出场人物、主持人等所产生的一种熟人或朋友的感觉;二是现实人际关系,即通过谈论节目内容,可以融洽家庭关系、建立社交圈子,满足人们对社会互动的心理需求。

在《我是歌手》中,每位歌手都经历着严酷的考验和淘汰制度,最终的歌王只有一个,但每位歌手都用实力和魅力征服了观众,在这一历程中,歌手不断突破和改变,观众都看在眼里,因此被淘汰时才会跟着歌手一起流泪。这种情感体验的代入就是观众在节目中为自己构建的一种人际关系,并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不断加深这种关系,同时也会因为对不同歌手的感情不同而具体呈现不同的表现。同时,由于比赛具有评审制度,有的是嘉宾评审,但是最终评审决定权还是在现场大众和乐评团的手里,因此许多状况和结果是电视机前的观众所无法预料的。当自己喜欢的歌手遭遇淘汰或者不青睐的歌手得到晋级,观众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反应,反之则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这都是由于观众将自己深入代入到节目的人际关系之中所导致的结果。

此外,在节目之外,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热烈讨论,或者与家人朋友在一起观看而进行的讨论和交流,则是节目之外进行的人际交往。当这类节目在电视上热播的时候,正是大家讨论的高峰期,而如果自己没看过这个节目,则可以会产生被排除在外的感觉,难以加入到话题讨论之中,不能与朋友一起分享话题和心得,也就难以与朋友就节目引发的延展性话题或事件本身进行评论或沟通,从而有一种自己落伍的不良心理体验。

总之,音乐类真人秀节目除了音乐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考量受众心理的需求和变化,如何引导受众的心理感知,投其所好,是这类真人秀节目取胜的法宝。(作者单位:吉林电视台)

参考文献:

[1] 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受众需求电视大众文化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历史剧中现实中的指涉与受众需求探析
受众需求视角下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方式论述
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思考
电视如何借力新媒体提升传播力
电视健康节目的受众与定位探究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电视媒体微信公众号运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