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支出政策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与优化改革研究

2015-07-05郭文

2015年35期

郭文

摘 要:农民增收问题是我国政府和党中央关注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居民创收也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战略任务。本文以蚌埠市怀远县双桥集镇为例,以财政收入与支出理论为依托,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财政支出政策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涉农财政支出总规模、明确财政支出的目标和标准、进一步提高上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有利于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促进农村居民创收。

关键词: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改革研究

一、双桥集镇基本情况概况

1、双桥集镇自然地理位置概况

双桥集镇位于怀远县西北边境,全镇总面积133.7km,是淮北平原的一个组成部分,地形相对平坦。大致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且地处亚热带过渡带,气候为南北特征兼具。一年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适中但年内分配不均,虽年际变化较大不过常年日照充足。气候突出特点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旱少雨,一年中干湿与冷热的变化较为明显。

2、双桥集镇经济发展概况

双桥集镇为农业乡镇,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得到运用和普及。其经济发展三大支柱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产业。农业种植以水稻、玉米、小麦等为主导产业;养殖业以猪鸭等家禽和鱼蟹等水产类为主;劳务产业则发展成为双桥集镇的主要产业,每年外出务工人员约达一万多。农民收入来源的比重约为农业3.5%,养殖业20%,劳务业45%。

3、双桥集镇财政收入来源

双桥集镇的财政收入来源主要为两个方面:1)上级县财政局拨款,2)本镇税费征收(土地转让收入,店面、店铺收入等)。

二、双桥集镇涉农财政支出项目分析

1、涉农财政支出项目统计表

由表格可以看出,最近俩年中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是财政支出项目中金额最大的,且具有持续增加的趋势。2O09年,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开始实施,为应对农资价格上涨而预留的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中央财政不将其不直接兑付到农户,而是集中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以期加快农业生产条件的完善,促进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的增加,说明上级政策的积极支持以及镇财政所对政策的积极响应,努力落实。五保户的扶助及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增长,以及救灾的资金下放,都在本表中体现出政府的积极性。同时在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医疗补助、医疗救助的拨款金额和对应户数的增加,有效针对解决了往年普遍存在的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涉农财政支出标准分析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还从财政所获得具体的项目补助信息(水稻良种补贴 15元/亩,小麦良种补贴10元/亩,粮食直补13元/亩,计生奖励(独生、双女)25元/月,能繁母猪补贴100元/只,农村低保分60元/月、90元/月、110元/月。综合直补(种子,农药)70元/亩,新型合作医疗资金60元/人+240元,救灾不固定,五保补助基础(在敬老院)1800/年)。其中水稻小麦等良种补贴这些项目都是国家“三农”政策之下的具体措施,目的都是鼓励农民积极播种优良作物种子,提高良种种植覆盖率,促进农产品增收,改善产成品品质,从而宏观上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良种推广补贴使用特惠制度,即针对优势区域的优势产品品种进行补贴。一方面,为农民考虑,减少其购种成本;另一方面,引导农民使用良种,从而提高优势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那么这样的补助金额是否合理呢?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补助金额略小,一亩地才10多元钱,补助能起到的作用就是杯水车薪,每亩若是常规水稻种子都要3公斤以上,一公斤水稻种子的市场价格时间:大约在30元到45元之间。同样粮食直补的补助金额也相对较低,低补助金额就难以起到鼓励种植、增产增效的作用。当然国家的涉农政策是有区分项目的,后面还有综合直补,以及农机补贴,多项措施多管齐下,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如果政策不修改,不加大力度,效果就会降低,并不能达到原先政策所想要达到的效果。“能繁母猪补贴100元/只”这个政策在2011年开始出台,但是争议不断。政府实施的初衷是对饲养能繁母猪的养猪场(户)给予补贴,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生猪生产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生猪出栏率,稳定市场价格,保障猪肉市场的供应。但是据南方农村报讯报道,此项补贴政策在民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绝大多数养殖场和基层政府对其都没有好感:对规模化养殖场老板来说,该政策咋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而地方政府则为处理补贴的人力和财力而痛苦。同时乡镇新型医疗合作体系也建立起来,基本实现了医疗全覆盖,县乡级医疗出院即可报销一卡通,覆盖率以达到90%以上。日渐完善的医疗合作体系与额度不断增长的低保等相应补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部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意义上也促进了农民创收。

三、财政支出政策对农民居民家庭的影响效应分析

1、面对财政支出政策所体现出的“予则喜”思想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很多农户面对政府的各项补贴都是积极配合的态度。他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有钱补贴干嘛不开心啊”。因此在财政支出上,大部分的农户都认为补贴是好事,是国家、政府对农民的一种支持,对农村的困难救助。财政支出对农民的各项政策補贴都是针对农民的一种利益分配,也是一定程度上抑制社会贫富愈加分化的措施,对社会再分配起了到更加直观的效果。

2、双桥集镇的经验分析

基础建设方面: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便利;县镇村,都通了水泥路,卫生院也在努力整合筹建中,让农民小病急病能有及时的治疗。

教育支出方面:提高了年轻一代受教育水平,有效防止了贫困代际转移问题的出现;对大学生提供贫困救助,对低保户、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上学的救助,让孩子上学有保障,大大减少了辍学儿童数量。

文化知识方面:为居民提高知识文化水平提供了成长空间;村村都建读书室,镇镇都有图书馆,积极宣传文化知识,对农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双桥集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文化知识建设上按政策实施。

农民收入方面:收入了翻一番。政府财政在对农户的支持和扶持方面支出力度加大。农村居民通过在农业和果园上得到的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外出务工所得收益,加在一起的所得收入翻了一番,明显地改善了生活条件,拆了小民房,盖起小洋楼,公路两边都在翻盖着新房子。

四、双桥集镇涉农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1、补贴标准相对较低

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物价上涨的速度远远比农民收入的增加要快的快,又因为农作物的价格低廉,补贴虽然能起到一定的资助作用,但是总体看来还是杯水车薪。面对电价,油价,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以及生活中,水泥、钢材等等的价格增长,似乎离农村很远,但实际上这些都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2、补贴面相对过宽,带有撒胡椒面的性质

从调研表格,我们可以看出,涉农财政支出的项目范围很广,从农作物到贫困补助等等,好几十项,看起来似乎是补贴的力度加大了,可是实际上却也表明补贴资金的分散,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导致很多项目,补助金额低,补助效果不显著,失去了实际财政支出的初衷。

3、部分地区出现摊派性支出项目

在财政支出中,一般都包括显著上级摊派性质的杂志党刊任务。这种项目在财政支出中尽管所在的份额不大,但是却也在实际中消减了原本就不够充裕的支出补助,并且也失去了村委的自主选择权利,不利于民主的推广,同時也降低村级群众自治的财政压力。

4、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趋势显著

通过本次调研,证实地区确实存有小学拆并现象。教育局的初衷是为了集中师资,集中资金,提供更好地教育。但是因为农村的经济发展不足,虽然交通在近几年有显著地提升变好,但是由于众多成年人出外务工,导致无法送小孩子上学读书,而农村小学也没有足够的经费拥有自己的校车。

五、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涉农财政支出效益的相应建议

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为农民增收提供制度保障

优化财政支出,在上面我们提到:“补贴面相对过宽”,带有撒胡椒面的性质。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可以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集中财政支出的方向。例如集中对农作物种植的扶助,带动地区的种植业的发展,解决根本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成立示范基地及评选典型大户等方式形成示范效应,以此来带动整个农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鼓励农村新型合作组织组建发展的成立,以支持规模经营创造出聚合效应,巩固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果,有效抵御市场风险。

2、提高财政涉农支出总规模,对农民增收提供资金支持

虽然在我国,针对农业投资的年度财务支持总额超过2000亿人民币,且总金额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发展,但总体来看支农资金或为不足。农村经济在我国历史的各个阶段都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但同时农民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却远远少于城镇居民。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趋势下,政府除了要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总额,还要将财政资金对农业的稳步增加投入机制建立起来,实现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促进稳定可靠的财政支农投入保障机制的形成。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3、明确财政支出目标和标准,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明确财政支出的目标,有针对,有规划,有方向地进行资助补贴,进行有力地扶助。对支出项目规定适当而又严格的标准,在扶助的过程中在逐步地提高标准。保护和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更有效地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

4、进一步提高上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财税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税收制度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收支结构的优化。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按照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并积极借鉴国外财政转移支付的实践经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优化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杜绝农村摊派性支出项目、降低村级群众自治的财政压力

杜绝农村摊派性支出,增强村级自治的能力和降低财政压力。事无巨细,重在体制。非强制性的摊派,是一种好的风气,一种民主的体现。村级自治组织是国家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位置,全国农民人口如此之多,建设之路还十分艰巨。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贫富分化,使得农村建设跟不上城乡发展,杜绝农村摊派支出项目,也是对农村建设的一大支持。(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10378152)

参考文献:

[1]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0,03:253.

[2] 彭艺.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J].农业经济,2010,02:42-44.

[3] 夏层英.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4] 张玉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33:372-373.

[5] 王琼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转移支付制度设计[D].湖南师范大学,2009.

[6] 张养珍.我国农林水事务支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07:99-100.

[7] 扶新明.我国地方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3.

[8] 王青松,尹抗军.促进湖南武陵山片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体制创新[J].中国市场,2014,26:83-84.

[9] 王永霞.重庆市财政支农资金效率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0.

[10] 胡子昂.新时期财政支农的目标导向及政策调整[J].农业经济,2008,01:68-70.

[11] 王振猛,郭俊荣,何宇伟.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03: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