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内蒙古“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的思考

2015-07-05程菲菲

2015年52期
关键词:劳动者农民农村

程菲菲

摘要: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提出将用三年时间在全区积极推进“十个全覆盖”的惠民工程。“十个全覆盖”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和发展工程,该工程的全面实施旨在改变农村和牧区的村容村貌,提高农村和牧区的公共服务水平,进而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差距,全面解决广大农村和牧区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落实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圆每一位劳动者的小康梦。

关键词:十个全覆盖;劳动者;农民;农村

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历来在我党全部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4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实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发展是我党最艰巨和最繁重的任务。因此,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间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就显得尤为关键,是我党亟待突破的瓶颈。内蒙古自治区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的“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就是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背景下启动的。

一、“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的重要性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一直都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的解决不仅要发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带头作用,并且承担起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更为重要的是要尊重和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确保其主体地位,唤醒起农牧民共建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此外,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列为农村发展的重点,全面推进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总而言之,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党坚实基础、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近些年,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名列全国之首。作为资源最为富集的大省之一,内蒙古把握近年来国家经济增长的大環境,促使能源密集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得经济以几年翻番的速度高速增长,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然而,靠资源吃饭并非长久之计,资源富集的城市毕竟为数不多,资源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是有时效性的。整体上而言,内蒙古的第一产业收入仍占绝对比重,但是和全国农牧民收入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启动前,整个自治区有超过1000万人生活在农村和牧区,580多万人直接从事农牧业生产①。从全区的农牧区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来看,868个村庄不通水泥路,6000多个村落缺乏标准化的卫生室,文化室和便民连锁超市更是匮乏,160万农牧民缺少安全的居住房屋,180多万农牧民(包括10万师生)的安全饮水问题都一直没有得到解决②,卫生安全状况着实令人堪忧。

内蒙古自治区不仅是一个资源大省,也是农耕大省,更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综合性民生工程,不仅担负着全面提升自治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使命,而且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十个全覆盖”这项惠民工程每一个覆盖的推广都事关百姓最迫切的需求:危房改造工程、安全饮水工程、街道硬化工程等等,其中,电力村村通和农网改造工程不仅点亮了农牧区居民家园的每一个角落,而且网络的畅通促使他们和现代文明接轨,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村村通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利于农牧民丰富其精神生活;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工程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加强提供了保障;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工程为农牧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安全、有效、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文化室建设工程则利于丰富农牧民的课余生活,提高文化水平;便民连锁超市工程则为广大农牧民营造了便利实惠的消费环境;农牧区常驻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工程则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提供依托。“十个全覆盖”这一系列工程的实施有效的确保了农牧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活有保障。

二、“十个全覆盖”工程所取得的成果

整体上来看,这项投入规模巨大的民生工程实现了“两补一促”的效果:首先是补齐了自治区农村和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该项工程实施近两年来已累计投资556.5亿元,农牧民都住上了砖瓦房,自来水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乡间道路得到了硬化,日常用电得到保障,电视网络也实现了户户通,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其次该项工程补齐了公共服务水平的短板。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农村和牧区居民的医疗、入学以及文化生活等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居民们不仅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孩子就近入学”等愿望,类似于广场舞、草原书屋学技术和互联网上找门路等生活方式也逐渐在乡间日常化。最后,该项工程强有力的促进了“三农三牧”工作。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各级党委政府对加快农牧区的小康建设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给与了农牧区极大的支持,并且采取了更加高效的措施来提升该项工程实施的质量。在农牧区,农牧民的发展活力被有效的激发了,要素潜能也得到了开发,创业热情高涨。现如今,一批有特色、有市场、有前景的富民产业正在逐步培育形成,为农村和牧区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培育新型农牧业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4年至2015年9月,农村和牧区危房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81.3亿元,危房改造完成35.5万户;嘎查村街巷道路硬化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39.81亿元,完成嘎查村街巷道路硬化里程26129.7公里,街巷道路硬化完成的嘎查村7782个;全区饮水安全工程累计投资26.1亿元,使全区212.5万人解决了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问题;全区村村通电及电网改造工程投资33.8亿元;全区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投资4.2亿元;全区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工程投资3.36亿元,完成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工程4674个,已完成三年目标的79%,受益人口达474.7万人;全区嘎查村文化室投资2.45亿元,建设和修建完善嘎查村文化室7915个,受益人口达801.5万人;全区便民连锁超市及配送中心工程投资4.41亿元,便民连锁超市工程完成4196个,配送中心完成30个;全区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工程共投资42.6亿元,60岁以上城乡居民受益人口达239.3万人③。

三、“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对劳动者主体地位的保障和提升

中国的历史是劳动者创造的,劳动者是文明的主体,也是历史的主体。保障和提高劳动者的主体地位是我党一直所坚持和贯彻的。历年对三农的重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农牧区农民的补贴和政策上的支持扶助无不体现着我党时时刻刻都在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尤其心系辛勤耕耘在第一线的广大农民劳动者的生产和生活,让农牧区人民享受到国家主人翁的地位。“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的实施确证了每一个公民应有的权益,让每一个劳动者都能享有国家发展的宏利。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广大农村和牧区的劳动者们作为中国社会最坚实的主体,其主体地位的保障和提升,其权益的有效维护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关系到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

国以民为本,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问题是与广大劳动者生活密不可分的。民生问题也就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是我区实施的规模最大的民生工程,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广大的劳动者过上幸福的生活,让其安居乐业是该项民生工程实施的目标和愿景。(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注解:

①宋银丽.关于内蒙古“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的思考,区域经济,2014年

②宋银丽.关于内蒙古“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的思考,区域经济,2014年

③金玮.“十个全覆盖”工程给内蒙古农村牧区带来巨变,热点透视,2015年

参考文献:

[1]宋银丽.关于内蒙古“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的思考.区域经济,2014年

[2]金玮.“十个全覆盖”工程给内蒙古农村牧区带来巨变.热点透视,2015年

[3]马小军.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助圆小康梦.财经研究,2015年

猜你喜欢

劳动者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劳动者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在云端
劳动者之歌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