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九寨沟风景区标志牌中英文翻译的调查与建议

2015-07-05刘若惜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标志牌旅游英语翻译

刘若惜

摘 要: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文化服务产业,而中国将成为本世纪最大的游客接待国。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目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中,旅游业已经领跑第三产业,有效地带动和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提升我国的旅游内涵和管理水平,充分挖掘旅游文化和资源,提高旅游英语翻译水平,更有效地为世界旅游事业服务是旅游业发展当务之急。

关键词:旅游英语 标志牌 翻译

翻译旅游资料有两个主要的目的:一是吸引外国游客游玩,拉动经济发展。二是传播中华文化,在国际上树立文化大国形象。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前者要求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能让游客清晰明了地接受翻譯中所要表达的信息,而后者要求尽量精确地表达出中华文化的特色。因此在翻译的时候不仅要遵循忠实性、连贯性的原则,更要追求灵活性的策略来使翻译的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关于风景区的中英文标志牌出现各种翻译不恰当现象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第一是风景区相关部门将标志牌的制作全权交给广告公司,而英文的翻译也是由广告公司完成。广告公司在翻译的时候,由于没有专业的翻译人员,所以一般情况下是选择直接采用翻译软件的翻译结果,也就是机器翻译,没有经过任何权威的翻译。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由具有一定英语基础但是并不专业的人来翻译,因而翻译出来的内容就可能出现漏洞百出的窘境。因此在风景区中英文标志牌的翻译中,应当要做到功能对等、情景相同、对象一致、目标明确、转换对应、触情传景等,使翻译内容清晰明了,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

九寨沟风景区标志牌的中英文翻译,确实也存在翻译欠佳的现象。不合理的翻译不仅会给游客带来不便,造成误解,同时也不利于景区自身的宣传,另一方面也是对语言、对文化的不尊重。首先是“九寨沟”的翻译,因为景区是因沟内有九个藏寨而得名的,如果只音译为Jiu zhai gou,不仅不能有效地传播当地文化,而且不利于外国游客的理解。因此建议采用音译加释义的方法,译为“Jiu zhai gou(the ravine of nine Tibetan villages)”。或者我们可以直接参照国际上的通用翻译“Jiuzhaigou valley”(该资料来自维基百科)。有的是很明显的错误,如“下车点”翻译为“Get on here”,而“Get on”实际上是上车的意思。有的翻译出现一对多的形式,如翻译“五花海”,既翻译成“Colorful lake”,又翻译成“Five-color lake”,还有翻译成“Wu hua lake”或“Colorful pond”,因为翻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同一个景点就有了不同的英文译名,这很容易使外国游客产生混淆,他们分不清这不同的名字指的是同一个景点还是分别指不同的公园。笔者建议根据意译法,建议统一翻译为colorful lake,或者我们可以直接参照国际上的通用翻译“Five-flower lake”(该资料来自维基百科)。另外,还有一个关于“小心路滑”的翻译,其一翻译为“Caution,Slippery Surface”,另外一种翻译为“Slippery when wet”。警示性公示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提示公众注意潜在的危险,习惯上在提醒公众注意脚下的时候有多种不同的提示方法。经常用到的包括“小心地滑:caution wet floor”,“小心脚下:caution mind your step”,“小心路面湿滑:caution slippery surface”等等。

景区的标志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用的公示语,在普遍景区中都可以看到的,比如:

(1)“请”类:请勿践踏草坪(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请慢速行驶(please ride slowly),请当心脚下(please mind your step)等。

(2)“不”类:禁止吸烟(no smoking),禁止入内(no entering),禁止停车(no parking/stopping),禁止饮酒(no alcohol)等。

(3)“注意当心”类:小心台阶(caution mind your step/warning beware your step)等。

(4)“公共提示类”:谢绝游客入内(closed to visitors/staff only);爱护花草,切勿攀摘(stay away from flowers and trees)等。

对于景区内通用的公示语,有些译法虽然传递了汉语原文的意义,但是语气生硬、态度刻板,行文使人感到陌生,因为英文不常用该说法,特别是套用母语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将“为了您的安全,请勿离开栈道”直接翻译为“For safety, please do not leave the plank road”与中文相比,这样的翻译少了更多的人文味儿,建议将其翻译为“please do not leave the plank road for your safety”。有些公示语不一定有在语法或者用词方面的错误,但是按照母语语言文化模式表达的言语行为,有时候并不能让以英语为母语的本族人意会。例如对“禁止攀登”的翻译,译文“Dont climb up”就让人感觉不知所云。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要从英语习惯出发,从正面表达。例如“切勿倒置”的翻译是“keep upright”,而不是“Dont keep down”。其次翻译的通用内容尽量保持一致。同一种类的中文就对应同一种类的英文翻译,清晰明了,五花八门的翻译倒显得有些杂乱。

每个景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标志牌的翻译也就具有独特性。首先,旅游翻译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对外介绍我国的文化。需要指出的是有些专有名称的直译译名,其所表达的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并不能表达出名称背后的含义,这就需要在具体的讲解中指明。由于多数景点名称都具有丰富的意义,所以译者首先要考虑景点名称是否能遵循意译的可译性原则。例如:箭竹海瀑布的原译是arrow bamboo waterfall,这种逐字逐句的翻译显得过于刻板,也让人难以理解名称背后的含义。由于箭竹在箭竹海湖岸四周广有生长,是箭竹海最大的特点,因而得名,因此建议改译为the Fargesia lake。对于一些难以全部意译或者没有很大的意译价值的名称,就建议采用音译合译的方法,专名(景点的实体部分)用音译,而通名(景点的类别)用意译。例如:人民路翻译为ren min road。其次,汉语描写景色的词汇十分丰富,且多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因而翻译起来具有相当的难度,往往采用意译。考虑到中文的特点,如果勉强逐字逐句翻译,可能反而伤害原意。因而,景点名称和景区介绍的翻译要尽量简明扼要,重在传达景区的特点与精髓。很多译名由于过于拘泥于中文原文,翻译显得相当累赘。例如有一段对箭竹海的翻译,中文内容是:“湖下有潭,有滩,层层叠叠,相衔相依。”原译是:“A matrix of calcium cement and plant matter forms a strong and flexible barrier that continues to develop and grow.”建议翻译为:There are lakes and beaches tier upon tier.要摆脱逐词死译和单纯语言完全对等的束缚力,采用动态的、灵活的方式适时地将源语译为符合各自语言文化思维定式的译语。

九寨沟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在旅游资源上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旅游业的发展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景区对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就使得对标志牌的要求随之提高。公示语不仅是引导外国游客了解景区的必要工具,也是景区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应采取行动,参照国外旅游景区的标志牌和国内相关规定、学术著作等来制定景区统一的、规范的标准,同时旅游主管部门也要注意提升体制内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或者加强和高校的合作,充分利用智力资源来规范和补充景区内中英文标志牌的翻译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与景区形象的提升,有效地传播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沉香.功能目的理论与应用翻译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

[2] 王颖,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12.

[3] 杨自检,刘学云.翻译新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4] 李丽生,黄瑛.外国语言文学与外语教学探索[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5] 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

[6] 刘会,张海让.导游英语[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6:9.

[7] 朱晓娜.景区标识语英文翻译失误及原因分析——以丽水市为例[J].出国与就业,2012(1):85-85.

[8] 姚玲.英语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J].英语园地,2009(2):262-264.

[9] 陈安定.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7.

[10]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标志牌旅游英语翻译
好莱坞标志牌将“黑着”庆生
高速公路标志牌养护维修技术要点研究
你能看明白吗
高校旅游英语微课信息平台构建
基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级分方向教学的研究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从“旅游英语网络一体化教材开发”探究数字化教材盈利模式
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