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小学多首诗、词对比教学

2015-07-05熊云发

开心素质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忆江南汪伦孟浩然

熊云发

网络环境下,小学多首诗、词对比教学,就是要多首诗、词能最佳组合,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效果。教学时不但要注重多首诗、词的内在联系,诗、词间的相辅相成,而且要层次分明,主次适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情境的对比

拿“送别组诗”《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为例,教学预设可以送别的情境对比作为主线,通过反复品读诗句,比较出诗人送别的不同方式:以歌相送、以目相送、以话相送。

师(谈话导入):你的好朋友是谁?假如让你和你的好朋友分开,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怎么想?同学们,你知道吗?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唐代大诗人李白为了永远地纪念自己和好友的惜别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赠汪伦》。大家自由读诗,学习生字,借助注释理解字义和句意直至诗意。

师:想看一下当时汪伦送李白的情景吗?读了古诗,看了课件,你能说说这首古诗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试一试?

师:不错,不错,看来同学们的理解能力挺强的。古人讲:“学贵有疑,小疑者小进,大疑者大进。”对这首诗,你们有什么问题呢?

生质疑:一般人离别时都很伤感,为什么汪伦送李白时高高兴兴地踏歌相送呢?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偏偏等到李白上船要走的时候才送呢?

师:诗歌《赠汪伦》写的是谁送谁?用什么方式相送?

生:汪伦送李白,用踏歌的方式相送。

师:板书(以歌相送)。诗歌《赠汪伦》说的是汪伦送别李白,以歌相送。那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送别人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多媒体显示)。

师:题目中就有个“送”字。哪位同学能围绕这个“送”提一提问题。想想可提什么问题。

生提问:谁送谁?在什么地方送?在什么时候送?怎么送?送到哪?为什么送?

师板书:谁送谁?在哪送?何时送?送到哪?为何送?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围绕一个“送”字提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这首诗里,请读读诗吧,把答案找出来,这首诗也就读明白了。

师:我们送朋友,只送到家门口。李白送朋友孟浩然(flash情景课件)是怎么做的呢?

生:李白送朋友孟浩然的情景是依依惜别、一往情深、难舍难分。

师:是啊,让我们再次读读这首诗体会一下这深情厚意吧。

师:如果说汪伦送李白是以歌相送,那李白送孟浩然呢?

生:以目相送。

师:板书(以目相送)。再来看诗歌《别董大》是以什么相送呢?

(ppt课件)显示诗歌《别董大》。

师:《别董大》,“别”就是告别,董大是著名的琴师,当时闻名全国。那么“别董大”是什么意思呢?诗人高适是在什么情况下送别董大的呢?

师:在这黄沙漫天,一望无际的塞外,却有几只大雁迎着风雪吃力地向前飞着。出示雪景:雪越下越大,大雁在风雪中飞得更吃力了。(请读出诗句)

播放北风呼啸的声音:雪越刮越大,大雁在风雪中就要飞不动了。(请再读出诗句)

师:在这黄沙风雪之中,只有孤零零的诗人和董大在彼此告别,你想象一下,他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孤单,悲伤。

师:作为好朋友,高适能让自己的朋友一代琴师董大带着这样的心情离去吗?

生:不行!

师:那高适用什么办法驱赶董大心中的不快呢?

生1: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来鼓励他。

生2:用振奋人心的话语勉励自己的好友。

师:是呀,听着这样暖人的话语,董大心情为之一振,离别的愁绪一扫而光,充满豪情地踏上了漫漫路程。这叫(板书)“以话相送”。

二、语言的对比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了三首《忆江南》(ppt课件显示):

1.江南好,風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这三首《忆江南》组合起来教学,就可运用语言的对比,如结尾句“能不忆江南”的诵读,就迁移到学习其余两首结尾句“何日更重游” “早晚复相逢”。这样,学生不仅感悟了语言,悟出语意,还认识了词牌的特点,更加深了对词所表达的感情。

三、情感的对比

在语文综合实践课上,ppt课件显示《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歌内容,把这两首诗歌组合起来,带领学生反复研读,其特点就是强烈的情感对比。学生通过品读,诵读、感悟到:前一首是忧伤到见花落泪,闻鸟惊心,忧愁到了极点;后一首是欢喜到泪满衣裳,放歌纵酒,喜悦到了极点。这两首诗歌一对比,更容易引导学生体会到诗人忧国忧民、爱国爱家的心声。

(作者单位:江西省莲花县升坊镇浯塘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忆江南汪伦孟浩然
舟中晓望
忆江南
忆江南
忆江南(其一)
赠汪伦
春晓
赠汪伦
春晓
泪别汪伦
剑气寒,能不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