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背景下的网络文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5-07-05盛海刚王葶亦
盛海刚 王葶亦
作者简介:盛海刚(1992-),男,汉族,浙江杭州,本科在读,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通信经营管理。
2014年,“泛娱乐”一词被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中央部委的行业报告收录并重点提及,“泛娱乐”也被作为多家互联网公司的巨头写入战略规划并大力推进。随着明星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价值不断上涨,网络文学在泛娱乐潮流中脱颖而出,百度文学、阿里文学、阅文集团的设立标志着BAT加大在网络文学上的布局,新一轮的竞争即将引爆。
文學从依附于纸质媒介到如今的互联网媒介,不仅仅只是传播媒介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写作特征、行文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转变,使得网络文学作品更符合现今网络文学作品应具有的商业化价值。泛娱乐大背景下,尤其是在“互联网+”的风口上,网络文学作为传统信息消费的信息化转型典型模式之一,其受众特点发生了巨大变化。众多网民在切实感受到网络文学所带来的知识获取途径变革的同时,网络文学的一些特点也给网民带来了不少困扰。
1.网络文学的泛娱乐化倾向
(1)网络文学当前规模
在百度发布的“2014年十大热搜词语”中,排名前五的搜索关键词中有四个是时下热门的网络小说书名,网络文学在网民生活中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在国家政策层面也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内容投送平台的建设并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对优秀作品进行全方位、多终端的传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移动设备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在手机和平板设备上阅读文学作品,据CNNIC最新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整体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2.94亿,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5.3%,其中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2.26亿人,较2013年增长了11.3%,网民使用率高大40.6%。越来越多的网民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使得网民的碎片化阅读需求被大大满足,极大地冲击了传统阅读市场。
(2)网络文学泛娱乐化
自2012年腾讯率先提出打造泛娱乐生态圈的概念后,以BAT为首的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开始着手打造泛娱乐的产业生态链,同时将网络文学视为了其中重要环节,网络文学也因此成为BAT们在泛娱乐生态中重点关注和投入的领域之一。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使得所有东西都不再是孤立的存在,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用户对娱乐的碎片化需求也日益扩大,传统相对独立的阅读、视听、游戏等娱乐方式无法满足人们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娱乐的需求,打破娱乐产业间的界限,建立全新的娱乐消费形态,形成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连接下的多领域共生模式已是大势所趋,泛娱乐的发展理念也因此应运而生。
网络文学产业本身也开始变革,网络文学与游戏、影视等其他文化娱乐产业深度的交叉融合也不断加深,衍生出了一系列涉及范围更为广泛的泛娱乐文化产业。网络文学不仅仅能够提供用户纯粹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还能通过由网络文学衍生出的网络游戏、影视作品等周边产品,为网民提供一系列的娱乐体验。由热门网络文学作品培养大量用户、制造口碑,再通过影视剧改编、游戏改编、实体书出版等连带产生一系列衍生产品,实现了文学、游戏、影视、动漫等产业的交叉融合,不断在原有内容上创造出更多价值网络文学自出现以来,因其低门槛和内容的非传统性,迅速获得了广大网民的认同并蓬勃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一条相当成熟的产业链。
2.泛娱乐化发展的隐忧
(1)商业模式单一
中国并不是网络文学的起源,但是却在中国被发扬光大,网络文学逐渐形成了产业化运作,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网络文学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作者先将作品发布到网站公共阅读区共计用户免费试读,试读到一定数量后开始收取一定的价格,网站平台与作者共同分享利益,这是我国在网络文学发展的引流下诞生的全新商业模式。在这种商业模式的运作下,中国的网络文学从来都不需要担心作者与作品的数量。通过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中国互联网公司使得文学实现了超大规模的量产,但是这种商业模式能否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机制,继续创造更大的商业神话?
在这种商业机制下形成了海量的文学作品,但这些作品究竟是文学还是文字垃圾,其中的兼具真正文学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作品又占了多大的比例?这是目前网络文学商业模式中的巨大缺陷。网络文学的商业转化率能够最直观地反应这种缺陷。以某大型网络文学公司为例,该公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围绕网络文学产业进行全行业的布局,从上游的网络文学网站到下游的影视公司、网游公司等等均有涉猎,但是即便如此高公司旗下的几百亿原创作品内容能够转化到获益率更高的影视、网游精品却寥寥无几,对内容的收费依旧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下游增值能力低。
在国内市场对出版物管理严格的背景下,网络文学的异军突起也就不让人感到意外。在当前的商业模式下,由于网站、作者以及编辑的收入依靠读者的投票以及连载的总字数决定,而互联网时代中最能讨人欢心的事一批意淫小说、低俗文学等,这些作品能够快速吸引读者注意并成为最容易获利的写作题材,因此深受作者偏爱。在这种竞争机制下,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尤为突出,对于文学作品态度极为严谨或者局限在常人思维下的作者很难在这种环境下生存。
(2)精品内容稀缺
互联网企业希望在网络文学中占据一席之地关键是在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两个方面的比拼。网络文学的核心资源中,网络文学作者及其文学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占据重要地位。
在数量上,几大以经营网络文学的互联网公司从来都不需要担心网络写手及作品内容的不足。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文学网民人数达2.27亿,约占网民总人数的47%。以各种形式在网络上发表过作品的人数高达2000万,各网络文学网站上的注册网络写手达200万人,每年有六七万部作品被签约。目前中国的网络文学不仅仅是写手数量到达百万级,更是形成了标准化、流水线式的规模化生产方式,作品产量不断提高。
虽然网络文学每年总产出量非常丰富,但是其中的精品率却非常低,两者之间对比鲜明。这种追求数量却忽视质量的网络文学发展模式网络文学作品在那些追求文学价值的人心中成为粗制滥造的代名词,不少精品文学也被逼迫到了不得不随波逐流的境地。
对于所谓的网络文学创作者,网民对于作品内容缺乏精品的质疑很难改变他们的写作态度,他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码字,在乎的是作品是否有更多的人阅读,能否带动经济效益,而不会在乎作品能否被千古流传。同时,在读者对快餐式阅读需求日益增大的背景下,精雕细琢的传统文学作品创作方式很难适应,尤其是移动化和碎片化的时代里,满足读者快餐式阅读需求即可实现低成本高收益。当前的网络文学创作脱离了传统文学创作的艺术积淀和生活体验,更追求符合大众读者的阅读口味,使得网络作品不再讲求文笔的细腻,取而代之的是故事结构的浮夸与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