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纽马克翻译理论下的《檀香刑》葛浩文译本

2015-07-05朱春蕾

2015年9期
关键词:交际翻译檀香刑

作者简介:朱春蕾(1990.12-),女,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英语口译,文学翻译。

摘要:葛浩文翻译莫言的诸多作品都得到了中外的高度认可,《檀香刑》是葛浩文翻译的莫言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第二部作品,之前对中国语言文化知识的积淀、对莫言作品结构风格的把握以及对莫言思维空间跳跃的适应,让《檀香刑》语言措辞更成熟、风格更贴近原著。本文以纽马克核心翻译理论,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为指导,探讨葛浩文的《檀香刑》英译版本中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语义翻译;交际翻译;《檀香刑》

引言

莫言的语言风格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檀香刑》更是被誉为当代汉语文学中“真正民族化的小说”。葛浩文翻译莫言的作品,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和欢迎,《檀香刑》英译本更是一部成熟译作。本文以《檀香刑》译本为例,以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为指导,针对具体实例,研究葛浩文的《檀香刑》译本翻译的成功之处,以利于在将来的翻译实践中学习借鉴。

一、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新概念。他指出交际翻译力图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尽可能地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而语义翻译尽可能在目的语的语言和句法结构允许的范围内,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

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在《檀香刑》英译版本中的应用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在《檀香刑》英译版本中的应用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可以大体分为两方面。

1.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在《檀香刑》调门和结构翻译中的应用

莫言的长篇结构上都很讲究,他最大的成功也是结构,《檀香刑》的特色就是猫腔,因此声音是这部小说鲜明的特征。葛浩文也在小说的后记里指出,他“在这部小说里写的其实是声音。”葛浩文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我读原著的目的是体验原著的感觉,找找原著的调门和结构。”这里所谓的“调门”,是指原作者作品的腔调和口吻。因此,从宏观角度研究一下译者翻译整体“声音”结构就非常有必要,并探究其偏重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或是语义翻译。

《檀香刑》中人物性格不同、身份不同,每个人的声音就是一种不同的语体风格,都各具特色,正可谓什么人讲什么话。比如:

县令钱丁的语言更多书面化,夹杂文言,和他士大夫阶级的身份相符合。

例如:

夫人,你是大清重臣之后,生长在钟鸣鼎食之家,你外祖父曾国藩为挽救大清危局,殚精竭慮,惨淡经营,鞠躬尽瘁,为国尽忠,真可谓挽狂澜于既倒,做砥柱立中流。

Dear wife,you are descended from a towering official of the Great Qing,born into a family of affluence,maternal granddaughter of Zeng Guofan,who came to the rescue of the dynasty,expending energy under the most difficult of circumstances,sparing no effort as a true loyalist amid a desperate state of affairs,to become a mainstay of the nation.

知县钱丁的学术背景是进士,算是饱读诗书的学者。他的语言明显与其他人不同:文言化的表述,正式的词语和四字成语出现较多,句子较长,句式复杂。葛浩文在翻译时,没有选择短句来翻译,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而是选择按照钱丁的语言特点,选择正式的词表述,如descended,a family of affluence,a mainstay of the nation等,同时选择复杂的句式,更加能反映钱丁的学术背景。

由此可见,葛浩文在翻译各种“声音”的时候,使译文最大可能贴近莫言的原文,最大化忠实原文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更符合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核心,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把莫言精心刻画的人物形象和小说结构用英语最大化还原,一点点渗透给英语读者汉语语言独特的魅力。

2.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檀香刑》词汇和句子翻译中的应用

从微观角度研究组成“声音”的细枝末节之处,也就是文章中个别用词和句子的翻译。研究角度大体分为:

(1)拟声词的处理,例如:

泪珠子噼里啪啦落前胸。

My tears fall—tin tin tine tine.

在英语的表达中,tin tin tine tine并不表示泪珠掉落的声音,这种处理方法类似音译。《檀香刑》译本中有很多类似的拟声词,葛浩文都是采用这用方法翻译。他认为“这个词用声音念出来,才更有意义,很难找到合适的英文,也不能直译”。这里这种译法更偏向语义翻译。

(2)中国特有的文化,当前使用频率不高的词汇,例如:

衙门Yamen

有这样一类词,它们非常具有中国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像这一类词,葛浩文都没有翻译,而是直接以拼音的形式翻译出来,意思需要读者通过上下文自己进行理解。在译本的最后,葛浩文专门列出了这类词,包括:老爷(laoye)、爹(dieh)、斤(jin)、炕(kang)、干爹(gandieh)等等。此处的译法同样偏向语义翻译。

(3)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典故的词语、句子,例如:

儿随你走村过店把戏唱,青衣花旦小桃红。(青衣花旦小桃红)

I followed you from village to town,from temple to shrine,singing in roles female,major and minor,to Little Peach,all truly divine.

上述选段中都或多或少包含中国的传统文化、典故,哪怕是中国人自己也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才能看得懂,因而这些特色词汇、句子的翻译的方法,就可以看出葛浩文翻译的独到之处了。这里他没有完全采用语义翻译,直接把这些典故、文化词汇罗列进去;也没有完全采用交际翻译,略过难懂难翻译的中国特色文化。他柔和了两种方法,部分词汇选择用简单的解释,可见葛浩文翻译的高明之处。

总结

总体来说,葛浩文偏向于最大化“忠实”原文,也就是采取语义翻译的方式,这样读者更能体会到中国文学的独特之处。正如他接受采访时谈到:“中国作品要都像西方作品,没有一点自己的特质,那还是中国作品吗?”但葛浩文并不拘泥于语义翻译,有些翻译之处还是可以看到交际翻译的痕迹的,毕竟中西方文化差异之大,考虑到读者的知识背景负担和阅读兴趣,一些便于沟通的简化处理手段是很必要的。无论是什么翻译方法,只要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就能使译文发挥其最大影响。(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孙会军,《葛译莫言小说研究》,中国翻译,Vol.5.2014

[2]何其莘,仲伟合,许军,《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原典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3]莫言,《檀香刑》,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4]Mo Yan,(Howard Goldblatt Trans.)Sandalwood Death

[5]仲伟合,《访问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皮特·纽马克》,语言与翻译,Vol.2.1998

[6]葛浩文,《葛浩文随笔》,现代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交际翻译檀香刑
公示语翻译探究
莫言小说狂欢人物的动物性诉说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中医四字格英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