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校园文化渗透途径研究
2015-07-05龙呈
龙呈
摘要:现阶段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是在校学生获取就业信息;学习就业中所需要的技能的主要渠道。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学往往脱离现实,呈现出一种为了就业而谈就业的问题,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就业指导课程中校园文化渗透途径,促进就业指导课程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校园文化;渗透
教育部办公厅[2007]7号文件明确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各高校均在探索如何让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现既定目标的方法和途径[1]。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以及高校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就业是十分重视的。但是,笔者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为了就业而谈就业的情况,教学过程往往脱离实际,过于强调灌输各种技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开发。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同时给高校学生就业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接班人的机构,不仅要将就业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进行研究,而是要将就业问题放置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去。简言之就是:通过研究如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来达到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而培养合格人才的第一要求是让学生融入大学氛围,内化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的激励作用提升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达到解决就业问题的目的。
一、校园文化对就业指导课程的促进作用
1.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就业指导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认知作为一个繁复的过程,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灌输形成,而是要在参加人际互动中慢慢形成。而在课程中引入校园文化元素则可以让学生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自我的认知,提升自信心,即自我效能。
2.拓宽课程实践渠道
学生通过课程形成怎样的价值观是其内化知识的结果,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对其能否成功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其内化至少的重要途径,而就现阶段高校现状而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几乎没有社会实践环节,而将校园文化融入其中不仅可以让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为课程所用,也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应用课程中所讲授的理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身主观世界。
二、就业指导课程中校园文化渗透途径
1.以专业促发展
笔者认为,学生是否能够在顺利进行就业问题的核心是其是否能够真正掌握其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例如,市场营销专业开展“市场营销文化月”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品牌创业计划、营销策划项目等评选;信息工程专业开展程序设计比赛、软件开发项目评选、机器人制作競赛;管理系开展企业经营模拟大赛等等。以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实践作为核心为学生搭建一个专业技能训练平台,使其能够对自身所学习的专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2.以合作促进步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与校园文化二者在价值内核、教育目标、指导思想等方面存在很高的契合度,二者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方面,都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冠作为教育的目标,在参与人员方面都是有教师、学生组成。
综上所述,就业指导课程于校园文化可以进行有效的整合,因此各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负责部门应当加强于学校学生工作部、团委以及各系部之间的合作,重视开发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环节,联合上述各部门成立专门的课程指导小组,根据各院系学生的特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以及社会实践环节。同时,根据学生工作部、团委、各系部上报的关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规划出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校园文化平台,促进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发展。
3.以实践促提升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环节应当以丰富学生实际操作经验、内化职业需求以及自我认知是否能够与社会实际相符合。让学生在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于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
例如:在讲授职业所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后,安排以学习各类职业楷模的征文、朗诵比赛;在讲授团队合作精神的课程后,安排志愿者服务、团体辅导等实践环节;在讲授面试技巧课程之后,安排模拟面试比赛等活动。
能否让学生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内化教学内容,为其日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不仅取决于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符合学生需求的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对其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基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策略[J]刘影,宿州学院学报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