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2015-07-05刘欢胡玥
刘欢 胡玥
作者简介:刘欢(1990-),女,汉族,四川眉山人。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
胡玥(1989-),女,汉族,重庆合川人。西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
摘要: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加快工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2005~2012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得到相关指标对重庆市新产品销售收入灰色关联度排序和对比曲线。结论表明:新产品开发經费支出和R&D经费内部支出对技术创新产出影响最大。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过程的投入力度。
关键词:重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引言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技术创新是保持企业良好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在我国国民经济收入,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贡献尤为突出。因此,国家更应该凸显大中型工业企业在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在重庆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第二产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用,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做出的贡献尤为明显,如图1所示。因此,对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进一步促进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遵循科学性、可比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学者们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以“技术创新投入一技术创新过程一技术创新产出”为理论框架的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方法
邓聚龙教授首创了灰色系统理论,其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中的一种统计分析技术。这种统计分析技术是通过各因素变化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灰色关联分析的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三、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灰色关联分析
根据2006~2013年《重庆统计年鉴》,收集2005~2012年新产品销售收入、科技机构数、科技机构科技活动人数、R&D经费内部支出、技术引进经费支出、购买国内技术用款、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这8个指标的相关数据,具体数据见表2。
通过灰色关联计算得到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机构数、科技机构科技活动人数、R&D经费内部支出、技术引进经费支出、购买国内技术用款、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和技术改造经费支与新产品销售收入的灰色关联度依次是:r1=0.5971;r2=0.6123;r3=0.6725;r4=0.6072;r5=0.6209;r6=0.7201;r7=0.6109。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灰色关联度计算,我们可以看出对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产出影响最大的指标是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其次就是R&D经费内部支出,这就表明了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很重视对新产品的研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企业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对科研机构的建立和科研人员的引进和培养还有所欠缺。企业对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能力通常是体现在购买国内技术用款、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和技术引进经费支出这三个指标上的。通过以上计算分析,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重视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
(二)建议
1.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重庆市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为技术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以提供更社会化和专业化的服务。与此同时,重庆市政府部门还应该切实发挥好引导和管理职能,引导和支持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2.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技术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一流的创新离不开一流的人才,企业要充分认识人才在创新中的重要性。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首先加强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以政府政策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其次,为了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各个企业可以选择本企业中的优秀人员出国培训,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3.优化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的比例
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应该加速企业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促使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由模仿创新和跟随创新向自主创新过渡。政府相关部门和大中型企业自身应该合理调整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的比例,进而提高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效率。一方面,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可采取多样化的技术引进方式,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协助企业引进国外行业领先的关键技术;另一方面,为了加速大中型工业企业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合理优化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比重。(作者单位:1.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2.西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重庆市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2005-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邓聚龙.灰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崔总合,杨梅.企业技术创新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