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策略

2015-07-05林銮珠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海南省海南人才

□文/程 城 林銮珠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海南·海口)

一、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的理论依据

(一)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概念。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概念是高层次人才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在《海南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办法(试行)》中,“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被界定为在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金融机构、高校等关键岗位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有突出工作业绩或重大成果的领军人才。

(二)人才引进的相关理论

1、“推力—拉力”论。巴格内认为迁出地的推力以及迁入地的拉力是有利于人口迁移的正面积极因素,而迁出地的拉力和迁入地的推力则是不利于迁移的负面消极因素,人口迁移就是这两种方向上的四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达到吸引并留住人才的目标,进而在琼州大地上形成人才高地,海南需聚焦“拉力”以扩大比较优势。

2、外部环境推动论。勒温从个体选择的视角,借鉴物理学中场的概念,提出B=f(P,E)。其中,B代表个体绩效综合,P代表个体能力和技能,E代表个体所处的外部环境。勒温认为,个体取得的绩效不仅和自身的能力以及技能有关,还与外部环境直接相关。因此,海南需始终把属于外部环境范畴的创新创业环境作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的重要考量因素,以期通过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促使人才创造高水平的绩效。

3、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为自我实现的需要。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具备强有力成就需要的个体渴望获得更大的成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高水平的自我实现需要,并渴望在所处领域获得更大的成功。针对此群体,传统的物质激励正逐渐被“发展激励、事业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的组合激励方式所取代。

(三)相关文献综述。人才引进作为一个热点问题,受到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他们分别从人才引进的动因、路径以及政策实施效果这三个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

1、从人才引进的动因来看。张弘和赵曙明(2000)的人才流动决策模型认为人才流动是人才个体与组织的联合决策引起的。魏浩、赵春明以及申广祝(2009)提出人才跨国流动的个人动因包括对个人成功、经济收益以及工作环境的追求。人才引进的动因为在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过程中增强“拉力”提供了参考,减少个体与引才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满足高层次人才的需要都将有利于人才引进。

2、从人才集聚的路径来看。余宏俊(2003)提出了高新技术开发区人才集聚的三大战略,分别为“引进与培养并举战略”、“引导羊群行为战略”以及“实施变电站战略”,并提出为人才价值的实现营造适宜环境等四项举措。李星云(2010)认为人才集聚是人才流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行为,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受到某种因素影响的人才从某一区域流动到另一区域,并提出从人才的成长与发展环境等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人才集聚效应的形成依赖有效的引才路径,事业平台以及发展环境都会对其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3、从政策实施效果来看。郑代良和钟书华(2012)针对当前我国高层次人才政策存在的“项目碎片化”、“弱企业化”等等问题,提出从营造知识集聚环境以及加强围绕企业的人才政策导向等层面进行改善。娄伟(2004)通过分析我国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的构成提出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发展激励存在多方面缺失。综合观察,“项目碎片化”、“弱企业化”以及“发展激励不足”等问题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现状

从海南省展开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至今,其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总量显著提升,人才引进制度建设以及载体平台建设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人才总量显著提升。2009年《海南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办法(试行)》出台后一年半的时间里,海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22人,有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6人入选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人选,并有6个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重点项目落地,对海南省的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整体区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2012年,海南省高层次人才总量达1.78万人,其中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4人,“特贴”专家435名,“省优”专家559名,“515人才工程”人选65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二)人才引进制度日趋完善。海南省发布的《海南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明确界定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层次以及认定标准,使人才评审更加科学有效。另外,《海南省引进科技创新团队实施办法》、《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暂行办法》以及《海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重大人才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海南省的人才引进制度,为提升人才引进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仅2014年,海南引进国(境)外专家90人次,服务省内31家单位的90个项目,涉及旅游、热带高效农业、海洋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与保健、基础教育及科研等领域,有效解决了海南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中的诸多技术和管理难题,效果明显。

(三)平台吸引力逐步提升。自《海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以来,海南大力推进三亚创意产业园、海南生态软件园以及海口高新区等载体平台的建设,其平台吸引力和竞争力稳步提高。截至2014年,海南三亚创意产业园,已签约入驻的企业共23个,涵盖信息技术、动漫创意、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园区内已开工建设项目以及筹划项目共计15个,协议投资总额达到354.34亿元;海南生态软件园已经吸引腾讯、印度NIIT、久其软件等约383家落户企业,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殊荣;海口高新区留创园已吸纳来自9个国家的47位留学归国人员,涵盖了高科技农业、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细胞分子技术应用、热带海洋、热带植物资源、干细胞工程等领域,创新创业态势十分可观。

三、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

海南省人才引进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引才“弱企业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以及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的协调作用。通过梳理2012~2014年海南省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发现企业引才所占比例远远低于高校、科研院所引才所占比例,引才呈现“弱企业化”,见表1。(表1)企业作为一个创新活力十分旺盛的主体,不仅能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还能带动本土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海南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主体的创新以及支撑企业创新的人才。因此,在加强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时,必须协调各人才引进主体的作用,切实提升企业主体的引才地位,逐步解决引才“弱企业化”的问题。

表1 2012~2014年海南省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

(二)创新创业环境滞后。《2014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中体现极为突出的差异即是区域性差异,西部城市的整体排名大幅度落后于东部沿海以及长三角经济圈的城市。针对海南整体的创新创业环境而言,其滞后表现在“产业发展”、“研发环境”以及“人才环境”等三方面。

1、产业发展不力。海南地处南海之隅,热带特色农业和现代旅游业虽然具有天然的产业优势,但两者的整体发展仍不够有力,特别是旅游业的产业水平,仍有待提高。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经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科技产业,发展迟缓亟须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

2、研发环境不佳。2013年海南R&D项目数仅为769项,R&D经费为93,567万元,有效发明专利数683项,三项均远远低于依次约为 10,405 项、2,683,355 万元、10,819 项的全国平均水平,仅仅领先于西藏和青海。研发经费的投入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在海南的工作开展与成果的产生。

3、人才成长环境支持性不足。人才成长环境是人才软硬环境的综合。在人才硬环境方面,海南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偏少,卫生医疗水平相对落后,难以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而海南的人才软环境,即人文环境、政策环境以及制度环境等等,由于受到地区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制约,仍有诸多不足。在海口高新区等载体平台,创新创业氛围仍然不够浓郁,难以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

(三)事业平台缺乏竞争力。结合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高成就动机,不难发现,事业平台是其迁移至琼的关键考量因素。尽管海南省政府通过搭建海口高新区、生态软件园、三亚创意产业园等平台筑巢引凤提高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但是,从产业规模、园区成熟度等来看,海口高新区、生态软件园等事业平台的竞争力依旧不足。一方面各个载体平台尚未形成产业集聚以及资本集聚,辐射效应有限,难以形成突破式发展;另一方面现有的研究项目未能充分发挥海南特色产业的优势,未能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难以支撑平台获取人才竞争优势。

四、中西部省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可借鉴措施

(一)加强企业引才导向。成都市于2007年先后发布《成都市鼓励企业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鼓励企业大力引进、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人才,激发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力。2013年,成都开始筹备出台《成都市鼓励企业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办法》,实行“一企一策”,进一步加强企业引才导向,促使人才向重大产业、项目以及企业集聚。以成都高新区为例,仅2012年,成都高新区新增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90家,新增高层次人才160名,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81名,催生了大批科技企业。

河南省在实施“中原崛起百千万海外人才引进工程”时依托重点企业和地方商业金融机构以及各类高新技术园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不断引导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向企业流动。据统计,仅2009年,河南省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252项,取得丰硕成果。

(二)产业与人才的相互促进。2009年,云南省出台了《关于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云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着力引进科技、经济、金融等领域和烟草、矿产、能源、生物、旅游等支柱产业所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将产业发展与人才引进相结合,以期达到相互促进的目标。以昆明高新区为例,截至2013年底,昆明高新区中享受省政府及以上特殊津贴42人,“千人计划”人选2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员11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58人,“人才高地”正逐步形成,对巩固支柱产业以及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相互促进为高新区创新创业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绿色通道”的一站式服务。云南省2010年开始实施“绿色通道”服务政策,通过13个政府部门的协调合作,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户籍办理、税务服务、科研服务等一站式服务。甘肃省在《关于加快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意见》中对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进行了职责细分。以“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扶持资助”这项工作任务为例,牵头单位为省科技厅,配合单位为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等五个部门。

(四)多模式的柔性引才。青海省从2004年开始通过“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合同约束、自由流动”的“柔性流动”方式引智,截至2010年先后吸引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4,763人次,促进了青海省的智力交流,加快了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化。湖北采用“刚柔结合”的引智模式,消除人才流动的政策性壁垒,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甘肃采用咨询服务和外部合作两种模式利用高层次智力资源。郑州高新区打造“院士专家合作工程”,通过建立与院士专家的合作集聚高层次人才。

(五)载体平台“吸附”人才。武汉市政府,通过建设东湖示范区,大力推进50个重大产业化项目、16个国家级专业产业化基地等载体平台建设,使得示范区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增加,光纤光缆以及激光等产业优势得以巩固,平台竞争力不断加强。截至2014年,东湖示范区共“吸附”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73人,省“百人计划”人才70人,“3551光谷人才计划”人才594人,培育了数控系统、智能电网、工业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等一批新兴产业,对武汉城市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突出的推动作用。

五、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对策

(一)突出企业的引才地位。可从加大财政扶持、强化企业主体作用以及利用税收杠杆三方面展开。首先,依托财政建立企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项资金,采用财政资金嵌入资助的办法,支持来琼创业的人才团队,并给予专门补贴;其次,强化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对人才引进的投入。企业及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等方面的工作经费,可设立独立科目,计入经营成本。此外,政府应当给予企业合理的政策倾斜,加大面向企业主体的项目资助,引导其由生产型向技术型以至核心技术型转变;最后,在企业快速吸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之后,给予企业税收优惠。

(二)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1、发挥产业、人才杠杆的作用。优势产业的发展能“撬动”区域人才队伍的发展,吸引并聚集越来越多的产业人才。与此同时,人才也能起到推动产业发展的杠杆作用。在双“杠杆”的相互作用下,不仅优势产业会得到有力的发展,人才队伍会进一步壮大,产业环境以及人才环境也将在无形中得到优化。海南的现代旅游业、热带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海洋产业具备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可围绕其建立比较优势。

2、柔性引才。首先,聚焦“候鸟型人才”。通过打造“院士专家合作站”、“博士后研究站”、“高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一系列智力合作工程,完善合作研究机制,凝聚人才;其次,发挥候鸟岛屿优势。在省人才办课题组调查有意愿为海南提供柔性智力服务的省外人才中,70.37%的人认为海南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是他们的首要考虑原因,因此可以让其在疗养度假的同时为海南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最后,打出感情牌,吸引海南侨胞归琼进行创新创业,将引智做到极致。

3、发挥服务型政府职能。通过分析《2014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发现“发挥服务型政府职能”在长三角经济圈城市的快速崛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为长三角经济圈城市获取人才竞争优势提供了重要支撑。因此,海南省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应完善省委各个职能部门的分工,凭借高质量的政府服务提升海南人才引进的软实力。(表2)

表2 加快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任务分工表

(三)夯实事业平台。借鉴武汉东湖高新区、郑州高新区以及长沙高新区等高技术园区在人才引进中取得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海南应首先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管理水平,逐步完善园区功能,不断激发这类创新创业载体的潜力。与此同时,以创新为导向,围绕优势产业构建特色项目平台,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将海口国家高新开发区、儋州农业科技园区、海南生态软件园、三亚市创意产业园等载体平台建设成具有示范效应的领先园区,切实增强产业园区的竞争力。另外,以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为合作主体搭建项目合作平台,加强载体集聚,使平台建设与人才发展齐头并进。海南可遵循“整体设计、以点带面、局部辐射整体”的思路,整合资源,实现事业平台的协调发展,逐步达到由海口和三亚形成的两极增长扩展为由海南、三亚、儋州、洋浦、陵水等城市形成的多级增长的目标。

(四)构建“引、用、育、聚”四大机制。首先,在高层次人才资源规划框架下,加大引才力度,增强海南对人才的吸引力,引才入琼;其次,为人才搭建项目平台,使其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再者,完善人才保障和开发政策,为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以及培训深造机会,通过情感激励以及发展激励建立人才对海南的归属感;最后,借助产业集聚和载体集聚的杠杆功能,实现人才集聚;与此同时,加强人才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形成知识流动,进而带动本土智力资源的发展。“引、用、育、聚”人才引进机制的建立意味着人才引进已不仅仅聚焦人才的迁移,还应该重视人才迁移的后续发展与稳定。只要能够形成一支稳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海南的社会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提高就将步入快车道,实现超越。

[1]朱军文,沈悦青.我国省级政府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2]牛冲槐,张永红.区域人才聚集效应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3]刘兵,梁林,马建龙.区域人才聚集系统演化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海南省海南人才
人才云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海南省肿瘤医院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海南省计划10年内对万名农民实行中专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