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2015-07-04张盛梅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

张盛梅

我们在调查所接触的学生中发现,他们最流行的词语是:“我晕”、“郁闷”,以上情况说明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离家出走、自伤或伤人现象。经过分析我们归类出了心理健康问题的以下成因:

1 学习问题

学习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的结构、指导思想、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现行的中学教育结构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现象:①学生所学的知识绝大多数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从实际状况来看,考入大学的只有30%~40%(有的省更低,如甘肃生就低于30%),70%的学生面临着升学难、就业难的局面,文化课后进生面对日益迫近的毕业感到忧愁和恐慌,反映在学习之上,就是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②教学内容难度过大。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中学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指出,过难的教材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正确与否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生很大的影响。③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采取按文化课成绩分班、排名次、排考号、搞题海战术等违反心理健康的教育手段、方法和措施。这种做法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并出现某些异常学习行为和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过于关注,易造成两个极端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怨恨、失望、敌视、反感、甚至动用暴力;二是后进生由于遭受歧视和排斥害怕社会,易受伤害,在变化的现实面前感到无力、无助与无望,把自己所属群体之外的一切均看成是威胁,而畏缩和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是显而易见的。④教育方法不当。教师教学方法不灵活,且带有惩罚性;行为方式歧视、嘲讽。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轻则埋怨,重则打骂。同学轻视、孤立等等。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或永久性的伤害。

2 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是学生之间相互理解、融洽合作、共同进步的桥梁,也是现代人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人际关系问题是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第二大主因。

2.1 与教师的关系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且更主要的是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生活的向导者。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只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而对向导功能忽视甚至无视。这一忽视或无视的直接表现就是对学生不理解、不信任、不尊重,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对抗等心理。中学时期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理想的天使、公正的代表,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父母般的关爱与朋友般的理解。如果教师的认知发生偏差,对学生缺乏关爱、理解、耐心与热情,学生则会由失望进而转化成压抑、敌对、攻击等心理或行为。更有甚者会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2.2 同学间的关系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除了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之外,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被同辈团体所接纳支持。这种接纳与支持,不仅是调剂情感、和谐身心的润滑剂,而且也是化解矛盾、加深交流、达成合作、提高学习效果的催化剂。由于高中学校频繁的“动态管理”,不时的调班分层,使学生原有的同学关系被破坏。这种建立在竞争基础上的分班,导致了学生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不融洽,甚至紧张,最终发展到了孤独、焦虑、抑郁、偏执、敌对等不良心理。另外,由于高三学生专注学习,正常交往的时间的不到保证,个别学生因竞争对手成绩的提高又易引发猜疑、妒忌等不良心理。

2.3 與父母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浪漫、和谐舒畅的心灵港湾。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健康活泼,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但这样的家庭只占了极少数。更多的是专制式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如若孩子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轻者怒骂中者殴打,易造成孩子孤僻、专横和反社会的性格。在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单亲家庭在不断增加,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孩子带来诸多的心理伤害。诸如被抛弃感、愤怒感、敌视感,更多的是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消极厌世等。

3 青春期心理问题

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是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转化的人。心理学上把这一阶段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内心充满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如果对他们的心理关注或研究不够,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身心培育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任其发展,就会导致恶性循环,产生心理疾病,危害身心和社会。为了使学校、家庭和社会能在高中生产生心理失调之前或之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矫治,有必要对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和掌握。

3.1 闭锁心理

闭锁心理得主要表现是外在趋于关闭封锁,内心活动日益丰富、复杂的并存。封闭心理是青春期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一个心理标志。中学生如若消极在情绪控制之下的、封闭与外界的任何交流,就应该引起教育者的高度注意和重视。

3.2 情绪起伏内隐外露交替

青春期个体在生理上的剧变和心理上的发展相对缓慢,形成了矛盾,这一矛盾必然引起他们情绪起伏内隐外露交替。如,一个微笑会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一个侧目会使情绪低迷,辗转反侧。然而他们内心的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载表面上却表现得很平静;他们想与别人交流,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得不到理解和诱导,便会出现心理压抑、焦虑和抑郁。

3.3 恋爱

中学生恋爱具有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接受自己的成长,感悟、经验、探索、实践、创造和总结的特性。它的过程是学习、摸索以及反复总结,获得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以及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成长。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就会使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的幼稚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自认为是认真的、诚挚的、负责的、成熟的,但遭遇挫折又难以摆脱情感矛盾的纠缠,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心理感受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