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新区中小学布点规划方法研究

2015-07-04徐涞

信息周刊 2015年11期

徐涞

【摘 要】教育用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城市人口规模和中小学在校生人数也随之逐年递增,城市中小学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用地不足的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许多城市中小学校均衡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教育用地;用地规划;学校规划

引言

由于城区入学人数不断增加、教育用地专项规划滞后、保障措施不力等原因,导致城市中小学教育资源短缺、生均占地面积不足、教育用地缺口大等问题日趋严重。加快编制教育用地专项规划、建立健全教育用地规划保障机制和完善城市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是解决当前城市中小学教育用地问题的主要措施。

一、城市中小学教育用地不足的原因分析

1、教育用地规划编制滞后于城市发展

尽管我们始终在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但在实际中,各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地方性教育用地规划编制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正在开始编制有关教育用地的专项规划,但从部分地市规划编制进展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注意。例如,城市教育用地规划编制标准起点低;与其他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衔接度不够;由于对未来经济发展态势、人口基数把握不准,所编规划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和时效性;学前教育用地和民办教育用地往往被排斥在外;还有部分地方没有把中小学特别是幼儿园建设与新开发区、住宅小区一并纳入规划,导致部分新建区域没有预留教育用地等等。

2、规划控制编制有缺陷

土地资源控规的编制和落实活动是一个综合体,不仅包含了空间的概念,也包含了时间的概念。控规的编制与活动属于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而在传统控规理念中,其重点一般集中于控规的空间内容,及土地资源的用途、建设等,而忽视了规划的时间方面的效益。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内容十分丰富且的复杂多变性,需要控规的控制内容更加灵活,需要对其控制管理的指标进行相应的研究,标识出指标变动范围及应变范围,使之在总体控制的大条件下,结合实际情况灵活的把握细节。

3、公共设施的规划欠缺

许多城市在进行公共设施的规划方面,其主要是以用地布局中编制的公共设施用地规划为参考,来开展各项建设工作,但是其并没有实际的对城市的情况进行调查,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或者实施的效果不理想,造成后期的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规划实施的过程存在许多影响因素,实际的情况会有较大的变化,规定的容量限制等会在城市的发展中逐渐被突破,公共设施容量不足,不能达到市民日常生活的要求,如公共停车位的数量,在现代家庭车辆持有量持续提高的形势下,停车位明显不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多不便。

二、对策与建议

1、镇区中心大规模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特点

(1)镇区中心用地紧张,大规模中小学校的建筑布局应尽可能采用集中式、立体化组合,适当提高建筑密度。通过精细化设计入口门厅、架空层、连廊平台、屋顶花园等空间,塑造一系列不同尺度的空间,有机而紧凑地组成一个个流通的序列,时开时收,使学生有一个高品质的学习生活空间载体。针对中学生和小学生在不同的成长年龄段,生理和心理特点都不尽相同,具有教学和住宿功能的建筑细部处理要考虑两种尺度的相互转化。而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则可以利用适当夸张的建筑造型和建筑色彩,打造个性化的功能建筑,使每一处的空间都有精彩之处,激发高年级和低年级师生间交流学习的热情。

(2)在营造建筑个性空间的同时,也应注重建筑功能的适应性设计,比如行政功能和图书功能结合——行政图书楼、艺术和体育功能结合——艺体楼、功能教室的模数尺寸考虑基础教学和实训教学转化的可能性,利用难以通风采光的空间设置设备用房和停车空间。建筑单体平面设计力求分区合理、交通面积紧凑,提高平面使用率。

2、较大规模中小学校的安全设计

(1)为给学校师生提供安全便捷的教学环境,应在整个校园交通流线设计中贯彻深化“人车分流”的理念。总平面道路规划时,要分别进行人车分流交通系统设计、供大流量学生通行的人行道路设计、专供社会车辆停放位置设计、专供教师车辆停放位置设计。带地下室的体育馆或教学楼,应布置在靠近城市道路一侧,地下车库出入口与校外道路连接,人员通过地下停车库内的电梯入楼。

(2)教学楼,实验楼和宿舍楼是中小学中最频繁使用的建筑,这三类功能建筑在规划时应靠近布局,形成建筑组团。如这三类建筑分区域设置时,应考虑用风雨连廊连接,保证师生们通达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3)较大规模的校园建筑使用中,存在短时间内大量人流通过的情况,特别是教学楼和宿舍楼。在这类建筑的走道和楼梯宽度设计中,应取上限值。走廊适宜做3米宽,有效疏散宽度不少于3股人流。疏散楼梯在中间层的楼层平台与梯段接口处宜设置缓冲空间,缓冲空间的宽度不宜小于梯段宽度。

3、建立健全城市中小学教育用地规划保障机制

保障城市中小学教育用地,完善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是关键。地方政府不仅要科学编制教育用地规划,还要建立健全教育用地规划有效落实的保障机制,从政策和制度层面上保障学校优先用地权,确保教育用地专项规划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必须完善教育用地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机制,对违法挤占和挪用教育用地行为要进行严肃查处。要进一步明确教育主管部门在学校用地规划编制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确保规划按时按质有效实施。

4、关注社会公平性

虽然在城市规划用地中市场经济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社会公平性也是必须予以重视的,这也是社会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城市规划应该是服务于全体市民的,不能仅仅考虑开发商的利益,应该以让不同年龄、不同收入阶层、不同地域的外来劳动者都能享受到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便利为目标进行城市用地的规划。例如将公园、学校、商业服务等公共设施按照其等级配置到各类居住区,使全体市民都能获得公平的待遇,享受更加和谐的生活。

5、提高控规编制力度

现代城市化建设逐步深入,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控规是控制和指导城市建设技术文件,其也是相关法律规定中的城市建设参考资料,因此需要在管理方面应不断完善和创新,不断优化自身的管控体系,使得控规活动能够实实在在的落实到位,达到良好的效果。强化控规编制工作是十分有必要,如果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需要出让,应先进行控规的编制工作,即将出让的地块需要通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出规划设计条件和附图。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用的管理也面临着较多的风险,需要通过扩大控规的范围,来降低风险,使得管理更加有理有据。如果某一块地区控规全覆盖的可操作性不足,可以进行重点区域覆盖的方式,或者指定通用的管理原则。另外,由于市场的不断变化,为了能够适应各种情况,还需要提高控规弹性,使得控规更加灵活,便于管控人员结合当地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6、做好土地规划的法制建设

我国土地国情较为复杂,关于土地资源规划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十分繁杂且分散,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城市规划用地方面也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定。因此需要分析现有的相关规定,再结合我国现在的情况的制定系统、严谨的土地利用规划法规,做好立法的各项工作。根据系统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程序法,经过市场经济的规律而优化规划编制主体,将规划工作各个环节的责任清晰的划分出来,保障土地的规划成为城市各项建设活动发展方向的指导,包括土地的利用、经济建设、环保活动等,并集中体现出土地利用规划法律法规的法制意义。

结束语

城市的发展需要以各项资源为基础,土地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對于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能够充分的利用城市的土地资源合理的进行建设活动,促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洪波.浅谈小城镇用地规划的可持续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2):106.

[2]杨忠伟.城市白色用地与灰色用地规划比较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1(1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