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下语文教案内容的创新
2015-07-04李欣茹
李欣茹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需要教师通过整合策略来精选课程内容,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语文的空间;实现整合就要以语文教材文本、为依托,通过调整、拆解、分合教材章节内容,已达到语文教案的内容创新。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案;内容创新
教案创新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教案内容创新则是教案创新的关键。新课程背景下,应根据新的课程理念,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安排三方面进行教案内容创新的审视。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制定目标的依据。制定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知识的非线性和语文素养的复合性特点,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风格、认知水平、认知态度和认知能力等,还要考虑教师的教学风格、个性特点、知能储备等,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扬长补短。
(二)目标的表述。教学目标的准确表述,可以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激励和评估作用。具体表述应是“(学生)能力……”,而不宜写成“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等行为动词。教学具体目标应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因此要尽量用外显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结合课程标准,知识性目标可用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理解(解释、归纳、说明、概述等)、应用(设计、撰写、总结等)这些动词描述;技能性目标可用模仿、迁移、写出、扩展等这些动词描述;情感性目标可用感受、体会、体验、体悟、分享、欣赏、领悟等这些动词描述。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用好文本资源。虽说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教材绝对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要的还是要用好、用足文本资源。这里所说的文本资源主要是指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材、教参、课标、教辅用书等,最主要的是以经典课文为主要内容的教材。充分利用好这些文本资源,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关键之一。教师在备课时,自己首先要对课文有着独到的理解,而不可盲目照搬照抄教参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阅读对话的情境,并且在和学生、文本、环境的多角度对话中,提倡多元解读、深层解读和个性解读,最终和作者的视界融合,促成学生生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其次要对文本的内涵和外延有深刻的理解,并结合课标、学期和单元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二)关注生活资源。美国教育家杜威有言:“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也认为,学习需要“真实的环境,真实的人物”。生活本来就是一部无字的大书,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上表现得更为突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语文教育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学会生存的语文本领是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教育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是语文课程的价值所在。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将生活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将文本和生活互补并融为一体。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关注时事,将国际风云、国家大事、热点焦点等时事新闻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养成关注现实的良好习惯;其次要关注时尚,网络文化、80后作家、魔幻小说等,这些可能更接近学生生活,应在课堂上对这些时尚流行文化进行引导,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
(一)课前进行弹性预设。所谓弹性预设是指教学方案为体现学生主体而预備充分的空间,为鼓励动态生成保留足够的余地。我们预设教学目标,但只是基本的目标,预设目标可以在教学中修正;我们预设教学重点,但只是基本的重点,预设重点可以在生成中调整;我们预设教学流程,但也只是基本的流程,预设流程可以在实施中变化。可以修正、调整、变化的预设是弹性的预设,只有这种弹性的预设才能促进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弹性预设的操作定义应该是精心而不是精细,预设更应预计。对教学行为要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应充分预计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可能提出的问题与争论甚至错误等等,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充分预计好这些生长点出现时的应对措施,会创造更多的精彩生成。
(二)课中注意动态生成。新课程认为课堂是一个复杂的有教师、学生、文本、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进行“新基础教育”研究发展性阶段提出: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认为课堂应呈现生命态,是开展生成的,具有创生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课堂理念,即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是充满变化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场所;是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共享知识,焕发生命激情的场所。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变化随时注意调整课堂的节奏,利用衍生的课堂资源动态地处理课堂,真正改变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使课堂成为学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经历,成为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三)课后进行反思提升。由于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因此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不可能机械地展开,而是一个根据即时的教学样态不断调整并生成新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因此,一节课堂生活的结束,恰恰是教师反思自己教学的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否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切合学生实际;反思自己在课堂上实际所教的内容是不是自己想教的内容,反思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所学的内容是不是学生想学的内容,以此作为下一次教学活动的起点。在这样“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的循环往复中,教师的素质肯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最终由教育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
总的说来,语文教案的设计要体现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认识,并在贯彻新课改理念的过程中对相关要素进行通盘的深刻的理性思考,切忌人云亦云,照搬照抄,在设计的教案中要能看出教师对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学生和自身教学风格的独到理解,已达到唯美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