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玻璃幕墙施工技术
2015-07-04王宇夏伟
王宇 夏伟
【摘 要】现代化建设中,幕墙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针对建筑玻璃幕墙概述、建筑工程中玻璃幕墙施工技术要点以及加大玻璃幕墙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力度进行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玻璃幕墙;施工技术
一、建筑玻璃幕墙概述
1、框架支撑式玻璃幕墙
框支撑玻璃幕墙是玻璃面板周边由金属框架支撑的玻璃幕墙,主要包括:
明框玻璃幕墙是金属框架构件显露在外表面的玻璃幕墙。它以特殊断面的铝合金型材为框架,玻璃面板全嵌入型材的凹槽内。其特点在于铝合金型材本身兼有骨架结构和固定玻璃的双重作用。明框玻璃幕墙是最传统的形式,应用最广泛,工作性能可靠。相对于隐框玻璃幕墙,更易满足施工技术水平要求。
隐框玻璃幕墙的金属框隐蔽在玻璃的背面,室外看不见金属框。隐框玻璃幕墙又可分为全隐框玻璃幕墙和半隐框玻璃幕墙两种,半隐框玻璃幕墙可以是横明竖隐,也可以是竖明横隐。隐框玻璃幕墙的构造特点是:玻璃在铝框外侧,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把玻璃与铝框粘结。幕墙的荷载主要靠密封胶承受。
2、单元组合式玻璃幕墙
单元组合式玻璃幕墙是新型的建筑外围结构,其基本构件是单位板块,在建筑主体结构上直接支撑,并将这些板块组合成幕墙整体结构,相邻单元组件的横竖框互相插接形成组合式网格,并使用具备弹性的元件予以封闭,对相对位移起到补偿作用。单位板块的尺寸根据建筑主体结构的特点设计,板块结构及其饰面材料在工厂预制加工完成后只需在施工现场组合安装。应用单元组合式玻璃幕墙能够提高幕墙施工的工厂化,缩短了围护施工工期,弹性元件的震动补偿、温度补偿效果提高了抗击冲性能,消除了幕墙位移引起的噪音,减少了高空作业,工厂加工提高了组装精度,做到了对玻璃表面的防護,实现了安全生产。
3、点支式全玻璃幕墙
点支式全玻璃幕墙是对全玻璃幕墙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玻璃幕墙的平面造型,突出了幕墙的审美价值,由玻璃幕墙形成通透融合的建筑内外空间,达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挥了玻璃、支撑系统和点支的艺术价值,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重视。点支式全玻璃幕墙有点驳接件、玻璃和支撑结构组成,可使用单片或钢化中空玻璃,点驳接件多选择钢件,支撑结构多为钢结构、玻璃肋。这种玻璃幕墙在我国机场候机楼、文化展览中心、植物馆、博物馆中应用较多。
二、建筑工程中玻璃幕墙施工技术要点
1、选材原则
玻璃幕墙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玻璃、型材、结构胶和密封材料等几类,这些材料一般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对其进行了规定,其选择必须遵守相应的标准规范。工程施工之前采购的原材料必须达到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应具备产品出厂合格证,硅酮结构的密封胶还应有与接触材料的相容性实验报告。
这些原材料即使附带有质量证书,在正式进场之前也依然要通过抽样法进行再次查验。查验重点主要应集中在对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的分析检测上,只有通过检测的产品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显而易见,玻璃就是玻璃幕墙工程中使用到的最重要原材料,所以玻璃材料的选择更应该被重点关注。
玻璃材料的选择要重点考虑它的断热性,这是由于断热型材料的阻热效果都比较好,而且具备较高的强度,结构非常牢固,对于大风的抵抗能力也比非断热型材料要强不少。玻璃幕墙的构件在加工时需要严把质量关,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监理工程师在场,并加强质量检验,以确保最终加工得到的构件满足幕墙工程的实际使用要求。
2、施工要求
在目前的玻璃幕墙施工中,常见的玻璃幕墙种类,其中包含了中空玻璃、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以及夹层玻璃等。一些玻璃幕墙在施工中的时候甚至在玻璃表面采用了镀膜,以保证玻璃幕墙的完整性、可靠性和保温性。同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减少玻璃幕墙在应用中出现的眩光、辐射热以及氧化的现象,因此在当今施工中普遍以夹层玻璃幕墙为主,这种玻璃技术的应用有效的节省了工程投资成本、提升了建筑物保温性,因此而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类建筑工程项目中。
3、测量放线
根据土建施工单位给出的标高基准点和轴线位置,对已施工的主体结构与幕墙有关的部位进行全面复测,根据主体结构实际偏差程度,绘制测量成果图,在主体结构测量的同时应对预埋件的实际位置进行测绘,给出预埋件的位置偏差的数据,在主体上定出幕墙平面、主体、分格及转角等基准线,并用经纬仪进行调校、复测;幕墙分格轴线测量放线要和主体结构测量放线配合,必要时可对幕墙轴线作小范围改变已适应幕墙地构造;对高层建筑测量放线时,必须确保测量环境的风力不得大于4级;预埋件的偏差过大或未设预埋件时,应制订补救措施或可靠连接方案,经与建设、设计单位洽商同意后方可实施。
4、玻璃的加工
首先,对玻璃型号、质量、尺寸进行校准测算,并用玻璃胶、结构胶粘合部分缺陷。分析玻璃原料的结构性能,检测其刚度、抗压力、抗风阻力等性能参数,并将参数同步报给工程监理、设计、质量检验等部门。
其次,对玻璃材料进行边缘加工切口,具体内容包括:角部切口,边长<1/4玻璃短边长,倒圆半径≥2.5mm;边缘切口,深度≤1/8玻璃短边长,宽度≤2倍深度,倒圆半径≥2.5mm。
最后,对玻璃幕墙基础元件进行细加工处理,如弥补裂缝、边缘伤口,剔除破损、质量不过关的玻璃原料。如果切割设备的工作效果不理想,施工人员还应针对使用在不同部位的玻璃原料进行打磨处理,如倒棱、细磨、精磨等。
5、玻璃幕墙施工的操作要点
5.1立柱的安装
立柱的安装时玻璃幕墙施工中的重要步骤,在对玻璃幕墙进行具体的施工安装时,首先应该把立柱和连接件进行有效的连接,连接之后再将连接件和主体预埋件进行有效的连接,需要注意的是要在预埋件与连接件相互连接的位置,使用12毫米的螺栓,而且螺栓必须是不锈钢材质的;在对立柱进行对接时,需要注意使用的插芯必须是铝合金,最为重要的是对插芯的长度也有要求,一般情况下要超过40厘米;在对立柱进行对接时一定要注意留下伸缩缝,通常情况下,伸缩缝是15毫米,如果幕墙框架调整合格,那么,伸缩缝就应该用硅酮密封胶进行密封,不应再有缝隙。立柱安装就位、调整后,应及时紧固。
5.2横梁的安装
横梁的安装对于玻璃幕墙施工时很关键的,因此在对横梁进行安装时,所需要的材料都应该符合相关要求,横梁可采用铝合金型材或钢型材,横梁一般分段与立柱连接,连接处为避免刚性接触,应设置柔性垫片或预留1-2mm的间隙,间隙内填胶,横梁于立柱间的连接紧固件应按设计要求采用不锈钢螺栓、螺钉等连接,如果对同一连接处进行螺栓连接,那么所需要的螺栓最低是两个;横梁及组件上的导气孔和排水孔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应保证导气孔和排水孔通畅,同一根横梁两端或两根横梁水平标高偏差和同层横梁标高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最重要的是要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安装。
5.3玻璃板块的安装
玻璃面板出厂前,应按规格编号,运到现场后应加强保护,防止碰撞损坏,半隐框、隐框玻璃幕墙的玻璃板块在经过抽样硅酮结构密封胶剥离试验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运到现场。
要想玻璃板块的安装符合要求,那么无论是玻璃板块的质量,还是规格等都要符合相关设计要求;最关键的是要保持玻璃表面的清洁,这样才能确保玻璃的镀膜不会产生污染和剥落。
6、防火层安装
玻璃幕墙的防火材料的安装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防火材料填塞用整塊岩棉,固定防火材料的防火衬板应锚固牢靠;用于衬托岩棉的镀锌铁皮厚度不得小于1.5mm.玻璃幕墙四周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缝隙。
7、密封胶嵌缝
为保护已安装好的玻璃表面不被污染,应在胶两侧粘贴纸基胶带,胶缝嵌好后及时将胶带除去,密封胶的施工厚度应大于3.5mm,一般控制在4.5mm以内,太薄对保证密封质量不利,太厚也容易被拉断或破坏,失去密封和防渗漏作用。
施工宽度不宜小于厚度的2倍,不宜在夜晚、雨天打胶,打胶温度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要求,严禁使用过期的密封胶,密封胶注满后应检查胶缝,如有气泡、空心。断缝、夹杂等缺陷,应及时处理。应保证胶缝饱满、密实、连续、均匀、无气泡,胶缝外观横平竖直、深浅一致、宽窄均匀、光滑顺直。
8、全玻幕墙安装
全玻幕墙的面板厚度不宜小于10mm,玻璃肋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2mm,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00mm,所有钢结构焊接完毕后,应进行隐蔽验收,验收合格后再涂刷防锈漆。
安装前应清洁镶嵌槽,以保证密封胶粘贴牢固,玻璃面板宜采用机械吸盘安装,安装过程中应随时检测和调整面板、玻璃肋的水平度和垂直度,使墙面安装平整,其胶缝必须采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可在现场打注硅酮结构密封胶,全玻幕墙的板面不得与其他刚性材料直接接触,板面与装修面或结构面之间的空隙不小于8mm,且应采用密封胶密封。
三、加大玻璃幕墙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力度
在玻璃幕墙的施工项目具体开工之前,项目负责人就应当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监管制度,并指派认真负责的人员来担当此责任,不仅要求其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操作、人员安排等要进行仔细监督,还应当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玻璃幕墙材料采购、资金支出、人员的调配、施工进度等一系列情况进行仔细记录,并对其进行重点监督,以防止某些施工人员为了一己私利而欺上瞒下。
同时还应当建立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赏罚分明,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玻璃幕墙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建筑施工中的幕墙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可以有效掌握幕墙施工技术的要点,对应注意的施工问题有更全面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中的幕墙施工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建筑施工质量不断提高,对于推动建筑物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付海军.建筑施工玻璃幕墙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4,35:128-129.
[2]王小珍.关于建筑施工中的幕墙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1:85-86.
[3]张焱.建筑工程玻璃幕墙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7:204.
[4]刘荣.建筑玻璃幕墙施工技术[J].河南建材,2009,0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