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2015-07-04陆伟东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渐趋尖锐,单纯强调保护分片面开发都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建筑与园林之间经过多年的研究、探讨,在园林景观设计者中已形成一种体系。建筑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通过深入细化的规划,积极的探索,最终寻求一种生态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之间高度平衡的规划方法,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文生活质素的共同提升。
【关键词】园林建筑;园林造景;应用
一、建筑与园林造景的差异
建筑与园林其实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载体,各有本身的特点与空间领域,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素质的提高,对其建筑及环境要求的提高也是自然的。见诸于园林造景是独立的,也是统一的。一个建筑在园林造景中应用得当,互融一体,给人赏心悦目﹑休然自在的感觉,仿似造景就是巧夺天工。
园林建筑是中国建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园林有不同于宫殿﹑长城﹑庙宇﹑桥梁,它有自身的一些特色。园林建筑是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结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环境的有利条件,满足有人观赏自然风景的需要,又要成为被观赏的自然景色中的一个内容。也就是说,园林建筑的布局是从属于整个园林的艺术构思的,是园林整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总是服从整个风景环境的统一安排,同时又对总体布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园林建筑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优秀的建筑在园林中本身就是一景。桂林芦笛岩接待室的选址就是一个别用建筑完差园景的优秀实例。陡峭平常的山坡本无其它利用价值,不能攀登,也缺乏景观,但被利用在上面建立了一座小巧的接待室,使绿树丛中洁白的接待室成为山坡一景。植物的比例显得合适。建筑的线条往往比较硬直,而植物线条印较柔和活泼。
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例如《管子》论述选择都城条件时就强调,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低勿近涝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等等。对园内外环境的关系,相互配合最为讲求。“借景”就是造园技法中巧妙地运用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明计成《园冶》一书中专门有“借景”一章。他说:“园林巧于因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把园外远处的山峰冈峦、楼阁塔影以至山林树木、海山景色都可借入园内成景。景与景之间,也相互为借,隔院楼台,出墙红杏都可相互借用,构成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中国古建筑有着丰富的雕塑装饰。古建筑的雕塑一般分作两类,一类是在建筑物身上的,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顶、梁头、柱子之上的。题材有人物、神佛故事、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等,龙凤题材更被广泛采用。雕塑的材料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用材而定,有木有石,有砖有瓦,有金有银,有铜有铁。另一类是在建筑物里面或两旁或前后的雕塑,它们大多是脱离建筑物而存在的,是建筑的保藏物或附属物。建筑物内的雕塑多为佛、道寺院内的佛、道教内容。
园桥的应用
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
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占全园面积的比例、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园桥的位置和体型要和景观相协调。大水面架桥,又位于主要建筑附近的,宜宏伟壮丽,重视桥的体型和细部的表现;小水面架桥,则宜轻盈质朴,简化其体型和细部。水面宽广或水势湍急者,桥宜较高并加栏杆;水面狭窄或水流平缓者,桥宜低并可不设栏杆。水陆高差相近处,平桥贴水,过桥有凌波信步亲切之感;沟壑断崖上危桥高架,能显示山势的险峻。水体清澈明净,桥的轮廓需考虑倒影;地形平坦,桥的轮廓宜有起伏,以增加景观的变化。此外,还要考虑人、车和水上交通的要求。
园桥的基本形式有:
平桥。外形简单,有直线形和曲折形,结构有梁式和板式。板式桥适于较小的跨度,如北京颐和园谐趣园瞩新楼前跨小溪的石板桥,简朴雅致。跨度较大的就需设置桥墩或柱,上安木梁或石梁,梁上铺桥面板。曲折形的平桥,是中国园林中所特有,不论三折、五折、七折、九折,通称“九曲桥”。其作用不在于便利交通,而是要延长游览行程和时间,以扩大空间感,在曲折中变换游览者的视线方向,做到“步移景异”;也有的用来陪衬水上亭榭等建筑物,如中山紫马岭公园九曲桥。
拱桥。造型优美,曲线圆润,富有动态感。单拱的如北京颐和园玉带桥,拱券呈抛物线形,桥身用汉白玉,桥形如垂虹卧波。多孔拱桥适于跨度较大的宽广水面,常见的多为三、五、七孔,著名的颐和园十七孔桥,长约150米,宽约6.6米,连接南湖岛,丰富了昆明湖的层次,成为万寿山的对景。河北赵州桥的“敞肩拱”是中国首创,在园林中仿此形式的很多,如苏州东园中的一座。
亭桥、廊桥。加建亭廊的桥,称为亭桥或廊桥,可供游人遮阳避雨,又增加桥的形体变化。亭桥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在曲桥中段转角处设三角亭,巧妙地利用了转角空间,给游人以小憩之处;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多孔交错,亭廊结合,形式别致。廊桥有的与两岸建筑或廊相连,如苏州拙政园“小飞虹”;有的独立设廊如桂林七星岩前的花桥。苏州留园曲奚楼前的一座曲桥上,覆盖紫藤花架,成为风格别具的“绿廊桥”。
其它。汀步,又称步石、飞石。浅水中按一定间距布设块石,微露水面,使人跨步而过。园林中运用这种古老渡水设施,质朴自然,别有情趣。将步石美化成荷叶形,称为“莲步”,桂林芦笛岩水榭旁有这种设施。其他形式的桥如内蒙古扎兰屯人民公園内有钢索吊桥;武汉东湖风景区有仿名画《清明上河图》虹桥结构建成的“叠梁拱桥”;还有天然石梁、石拱构成的天然桥。榭与舫的相同处是都是临水建筑,不过在园林中榭与舫在建筑形式上是不同的。
三、中国园林建筑的风格特点与分类
天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中国古典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天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两大类。
天然山水园往往利用天然的真山真水,在因势利导的情况下,作出一些局部调整,并加以建筑和花木(有时还放养动物),组合成供人游历观赏的园林。
人工山水园是以人为堆叠的假山和开凿的池,来充作自然山水,力求在小环境中表现大自然。它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山、水、植物和建筑。由于人工山水园更加集中的反映了人的艺术创造力和造园思想,因此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另外的一种分法,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将古典园林划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其他類园林(包括寺庙园林、衙署园林、书院园林、祠堂园林、郊野园林等)这三大类别。
皇家园林的植物配置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特点是园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而这种融合的美与环境气氛的创造,在很大的程度上以来于植物配置及配置得体,体现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结合。皇家园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雕梁画栋、色彩浓重、金碧辉煌、布局规则严整、等级分明,建筑体型高大,为反应帝王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宫殿建筑特点的特点。
园林建筑在园林中即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
四、结束语
无论是在古典园林,还是在现代化的园林;无论是在街头绿地,居民区的小游园,还是在大规模的综合性公园,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园林建筑和植物配置都会引起游人兴趣,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因此,园林建筑和植物配置的协调统一是表达景观效果的必要前提,成为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杜顺宝编.《中国园林》.人民出版社,1997
[2]刘托.《园林艺术欣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洪修平.吴永和.《玄学与禅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4]张浪《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
[5]余志超《细说中国园林》光明出版社2005.12园林建筑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陆伟东
乌海市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内蒙古乌海市 016000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渐趋尖锐,单纯强调保护分片面开发都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建筑与园林之间经过多年的研究、探讨,在园林景观设计者中已形成一种体系。建筑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通过深入细化的规划,积极的探索,最终寻求一种生态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之间高度平衡的规划方法,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文生活质素的共同提升。
【关键词】园林建筑;园林造景;应用
一、建筑与园林造景的差异
建筑与园林其实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载体,各有本身的特点与空间领域,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素质的提高,对其建筑及环境要求的提高也是自然的。见诸于园林造景是独立的,也是统一的。一个建筑在园林造景中应用得当,互融一体,给人赏心悦目﹑休然自在的感觉,仿似造景就是巧夺天工。
园林建筑是中国建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园林有不同于宫殿﹑长城﹑庙宇﹑桥梁,它有自身的一些特色。园林建筑是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结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环境的有利条件,满足有人观赏自然风景的需要,又要成为被观赏的自然景色中的一个内容。也就是说,园林建筑的布局是从属于整个园林的艺术构思的,是园林整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总是服从整个风景环境的统一安排,同时又对总体布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园林建筑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优秀的建筑在园林中本身就是一景。桂林芦笛岩接待室的选址就是一个别用建筑完差园景的优秀实例。陡峭平常的山坡本无其它利用价值,不能攀登,也缺乏景观,但被利用在上面建立了一座小巧的接待室,使绿树丛中洁白的接待室成为山坡一景。植物的比例显得合适。建筑的线条往往比较硬直,而植物线条印较柔和活泼。
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例如《管子》论述选择都城条件时就强调,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低勿近涝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等等。对园内外环境的关系,相互配合最为讲求。“借景”就是造园技法中巧妙地运用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明计成《园冶》一书中专门有“借景”一章。他说:“园林巧于因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把园外远处的山峰冈峦、楼阁塔影以至山林树木、海山景色都可借入园内成景。景与景之间,也相互为借,隔院楼台,出墙红杏都可相互借用,构成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中国古建筑有着丰富的雕塑装饰。古建筑的雕塑一般分作两类,一类是在建筑物身上的,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顶、梁头、柱子之上的。题材有人物、神佛故事、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等,龙凤题材更被广泛采用。雕塑的材料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用材而定,有木有石,有砖有瓦,有金有银,有铜有铁。另一类是在建筑物里面或两旁或前后的雕塑,它们大多是脱离建筑物而存在的,是建筑的保藏物或附属物。建筑物内的雕塑多为佛、道寺院内的佛、道教内容。
园桥的应用
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
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占全园面积的比例、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园桥的位置和体型要和景观相协调。大水面架桥,又位于主要建筑附近的,宜宏伟壮丽,重视桥的体型和细部的表现;小水面架桥,则宜轻盈质朴,简化其体型和细部。水面宽广或水势湍急者,桥宜较高并加栏杆;水面狭窄或水流平缓者,桥宜低并可不设栏杆。水陆高差相近处,平橋贴水,过桥有凌波信步亲切之感;沟壑断崖上危桥高架,能显示山势的险峻。水体清澈明净,桥的轮廓需考虑倒影;地形平坦,桥的轮廓宜有起伏,以增加景观的变化。此外,还要考虑人、车和水上交通的要求。
园桥的基本形式有:
平桥。外形简单,有直线形和曲折形,结构有梁式和板式。板式桥适于较小的跨度,如北京颐和园谐趣园瞩新楼前跨小溪的石板桥,简朴雅致。跨度较大的就需设置桥墩或柱,上安木梁或石梁,梁上铺桥面板。曲折形的平桥,是中国园林中所特有,不论三折、五折、七折、九折,通称“九曲桥”。其作用不在于便利交通,而是要延长游览行程和时间,以扩大空间感,在曲折中变换游览者的视线方向,做到“步移景异”;也有的用来陪衬水上亭榭等建筑物,如中山紫马岭公园九曲桥。
拱桥。造型优美,曲线圆润,富有动态感。单拱的如北京颐和园玉带桥,拱券呈抛物线形,桥身用汉白玉,桥形如垂虹卧波。多孔拱桥适于跨度较大的宽广水面,常见的多为三、五、七孔,著名的颐和园十七孔桥,长约150米,宽约6.6米,连接南湖岛,丰富了昆明湖的层次,成为万寿山的对景。河北赵州桥的“敞肩拱”是中国首创,在园林中仿此形式的很多,如苏州东园中的一座。
亭桥、廊桥。加建亭廊的桥,称为亭桥或廊桥,可供游人遮阳避雨,又增加桥的形体变化。亭桥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在曲桥中段转角处设三角亭,巧妙地利用了转角空间,给游人以小憩之处;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多孔交错,亭廊结合,形式别致。廊桥有的与两岸建筑或廊相连,如苏州拙政园“小飞虹”;有的独立设廊如桂林七星岩前的花桥。苏州留园曲奚楼前的一座曲桥上,覆盖紫藤花架,成为风格别具的“绿廊桥”。
其它。汀步,又称步石、飞石。浅水中按一定间距布设块石,微露水面,使人跨步而过。园林中运用这种古老渡水设施,质朴自然,别有情趣。将步石美化成荷叶形,称为“莲步”,桂林芦笛岩水榭旁有这种设施。其他形式的桥如内蒙古扎兰屯人民公园内有钢索吊桥;武汉东湖风景区有仿名画《清明上河图》虹桥结构建成的“叠梁拱桥”;还有天然石梁、石拱构成的天然桥。榭与舫的相同处是都是临水建筑,不过在园林中榭与舫在建筑形式上是不同的。
三、中国园林建筑的风格特点与分类
天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中国古典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天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两大类。
天然山水园往往利用天然的真山真水,在因势利导的情况下,作出一些局部调整,并加以建筑和花木(有时还放养动物),组合成供人游历观赏的园林。
人工山水园是以人为堆叠的假山和开凿的池,来充作自然山水,力求在小环境中表现大自然。它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山、水、植物和建筑。由于人工山水园更加集中的反映了人的艺术创造力和造园思想,因此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另外的一种分法,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将古典园林划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其他类园林(包括寺庙园林、衙署园林、书院园林、祠堂园林、郊野园林等)这三大类别。
皇家园林的植物配置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特点是园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而这种融合的美与环境气氛的创造,在很大的程度上以来于植物配置及配置得体,体现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结合。皇家园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雕梁画栋、色彩浓重、金碧辉煌、布局规则严整、等级分明,建筑体型高大,为反应帝王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宫殿建筑特点的特点。
园林建筑在园林中即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
四、结束语
无论是在古典园林,还是在现代化的园林;无论是在街头绿地,居民区的小游园,还是在大规模的综合性公园,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园林建筑和植物配置都会引起游人兴趣,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因此,园林建筑和植物配置的协调统一是表达景观效果的必要前提,成为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杜顺宝编.《中国园林》.人民出版社,1997
[2]刘托.《园林艺术欣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洪修平.吴永和.《玄学与禅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4]张浪《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
[5]余志超《细说中国园林》光明出版社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