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性及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015-07-04刘燕红

信息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抗震设计重要性措施

刘燕红

【摘 要】建筑工程作为人类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场所,其对于人类正常生活秩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实现对人类生活正常秩序的有效维持,保证人类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做好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对建筑设计、施工企业的基本要求。下面就主要对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性及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抗震设计;重要性;措施

引言

众所周知,地震的破坏力极强,会引发房屋塌陷等严重后果,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及心理健康均存在较大影响,从而带来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鉴于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当前这个灾害频发的年代,良好的抗震性能不但能够降低灾害发生的几率,还能够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应深入性探究建筑房屋抗震性能这一问题,从根本上避免或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一、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性

从中外多次地震的实例来看,地震之所以会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主要是地震发生后会造成诸多建筑物的崩塌。

建筑物的毁坏不仅会直接破坏人们的各类财产,甚至会将人掩埋。给灾区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使得救援工作难以快速开展。而对于在建筑工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设计,将抗震设防落实到位的建筑往往能够经得住地震的考验。

例如,在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中,震中区的建筑物基本全部倒坍,只有按照8度设防的唐山面粉厂以及按照7度设防的唐山外贸局办公楼及新华旅馆等几栋建筑承受住了地震的冲击。在1981年在河北邢台发生的6级地震中,没有出现任何建筑物倒塌的现象。这缘于邢台人民在经历了1966年的地震后,吸取了119万余间建筑倒塌的教训,在重建时引起了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视,才使其在之后的地震中有效避免了地震带来的巨大灾难。

从这些实例中可以充分体现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在保护建筑物抵御地震危害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保证建筑结构抗震水平的先决条件

1、合理的选址

在建筑结构抗震水平設计中,合理的选址是最基本的先决条件。为了保证选址的正确、合理性,我国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抗震法》等法律条文,其中明确规定“对于有可能发生的重大建设性工程以及次生灾害进行严格的地震安全指标评价,按照地震安全评价结果,明确相关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并对其进行分别设防”。

建筑结构的设防标准根据其实际质量可分为四个标准,其中:甲类:地震时间或大型建筑工程可能发生的次生建筑类灾害;乙类:地震中不能中断使用功能,且必须要逐步恢复的建筑类型;丙类:除甲、乙两类建筑外的其他普通建筑类型;丁类:抗震级别相对较低的建筑。根据对相关法规的分析,在进行建筑物结构设计时,必须要选择对建筑有利的场地,避免在不利地段建设大型民用建筑,以防止地震破坏隐患的出现。对于一些软基地段,也必须要进行充分的处理,才能够进行合适的建筑设计。另外对于地震可能引起的次生灾害问题,也必须要予以正确的处理,进一步保证选址的正确性。

2、科学的设计

当地震发生时,不同的建筑结构所受到的地震影响是不同的,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地震灾害的影响,建筑设计人员在抗震设计环节中,要根据当地地段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建筑结构的选择。目前,我国常用的鹅建筑结构可以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混结构”和“钢结构”四种类型。

通过对四种结构的比较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相对较强,因为其自身具有较好的柔韧性,所以当建筑物因地震灾害而出现应力变形时,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依靠自身良好的承载力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这是其它三种结构所不具备的优势。近年来,高层建筑建设的增多,大大增大了其在地震灾害影响下的水平位移和抗侧移刚度,这在无形之中就加大了地震灾害的影响,为了避免地震灾害影响程度的增大,在设计和审核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结构的侧移度。

3、坚实的质量

地震作为破坏性超强的自然灾害,想要最大限度降低其对建筑的破坏,保证建筑设计坚实的质量是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相比较而言,我国建筑设计水平发展较为缓慢,在地震设计方面也存在不够合理的情况,这使得很多建筑结构都出现了地震安全隐患,过大的自身重量也加大了地震危害。为了保证建筑结构抗震水平,必须要在建筑抗震设计环节中科学的运用抗震理论,根据相关设计原则,利用有效措施来提高建筑结构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三、建筑抗震设计的思想与方法

1、增强建筑材料的延展性

钢和木材是代表性的建筑材料,具备一定的延展性能。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有着良好的抗震性,在几次地震中,我国的文物木质建筑虽然因为年代久也有损坏,但相对浮躁的现代建筑受地震的影响就晓得多了。在钢制的钢梁结构中,延伸性能比较好,能够有很大程度的变化幅度,吸收作用力。对于建筑整体来说,增强建筑材料的延展性可以很好的提高建筑的强度,即使在地震中发生一次稍微偏移,地震中的能量被延展性材料吸收,短时间内可恢复到其原本位置,这样就可以避免建筑在地震中局部受力过大发生崩裂。

2、减轻建筑的质量

对于高层建筑,建筑质量越大,其中心离地面也越高,摆动周期也会变大,建筑顶点的位移也很大,建筑的危险性也就明显变大。因此,对于特定环境下的高层建筑,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对其进行高度限制。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对建筑的重心进行合理设计,保持高层的建筑质量轻,低层的质量重,能够减轻建筑的倾斜力矩的产生。所以建筑材料最好选择质量轻强度大质量好的材料。

3、选好建筑材料

建筑过程中应该注意建筑材料的选择,对建筑部位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对材料参数的误差进行合理的分析。抗震计算时应考虑各种材料的刚度、质量、延展性、承载力等,另外还要选择不同振动频率的材料,避免在地震中建筑材料共振,破坏力加倍。

4、采用现浇板工艺

现浇板是指在施工现场就搭好模板,然后安装好钢筋,再浇筑混凝土,最后拆除模板。现浇楼板不仅在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上占有优势,而且具有很大的承载力,刚度和强度都相对较高。同时在隔声,隔热,保温以及防水等方面与普通的预制空心板相比,也有相当好的效果。

5、加强建筑薄弱部分

可以对建筑薄弱部分加双重保护,使建筑重要部位第一层材料毁坏时还有第二层材料替补,延缓地震对建筑的破坏,使高层建筑中的居民有更多时间逃生,加强建筑的安全性。对建筑中受力较大,承载力薄弱的底层结构等部位来进行加固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建筑的强度和刚度。提高短柱的延展性和承载力,采用“强柱弱梁”的框架,在地震中可以利用梁的形变吸能来消耗地震的能量,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框架坍塌。

6、抗震防线的设计

为避免建筑物的局部毁坏影响整体的结构,有必要进行抗震系统的设置。比如说抗震墙能够成为框架受损后的第二框架,抗震墙能有效的减缓建筑倒塌时间,减轻地震震波对建筑的毁坏,然而只有一道防线是不够的,需要多设置几道抗震防线才能加强建筑的抗震效果。此外设计木质楼梯也能起到一个预防目的,木质材料延性大,有诸多优点,可作为重要逃生通道,给被困地震中的人增加生还的机会。在人流量大的建筑群里,还需要建筑特殊通道,便于人员疏散。

结束语

对于整个工程而言,抗震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科学的过程,由最初的选址、施工,一直到最后的竣工验收环节,抗震设计这项内容几乎贯穿了全程。因此,国家相关部门与项目负责人应给予其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衡量建筑物质量的重要标尺。总而言之,建筑房屋的质量直接受抗震设计的影响,应结合房屋的实际情况与建筑风格,制定多种不同的抗震设计方案,进而进行合理、适当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赵宏伟.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探讨[J].山西科技,2012.

[2]张卓.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J].现代经济信息,2009.

[3]肖燕武.浅谈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J].科技创新导报,2010

猜你喜欢

抗震设计重要性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探析
楼梯间的抗震设计问题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