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2015-07-04刘刚
刘刚
【摘 要】一个故事,要有真情实感才能动人,一段生活,只有平平谈谈才能永久。有了真切的生活体验,作家才能写出感人的作品。那对于学习呢,生活体验重要吗?让小学生来学习以抽象逻辑思维见多的数学知识,生活体验重要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新课程标准》就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只有学生自己在实践中、生活中通过摸索、探究、发现的知识,才是印象最深刻的,让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数学,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呢?
【关键词】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抽象邏辑思维
一、让生活情境走进数学课堂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我们知道,数学是源于生活,也是为生活服务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多的把课本上的数学知识点融入到创造的一个个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生活课堂中去学习、去发现、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如我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上课前,我找来学生们的学习用品、玩具,布置了柜台,把生活中的小文具商店搬进了课堂,让学生人人去争当小小售货员。当我问到“谁愿意来当小老板”时,那一双双小手举得不能再高,“我来”“我来”的声音喊得不能再响。我知道,这就是“课未始,兴已浓”。在学生买货、卖货,付钱、找零的生活体验中,看到他们天真、稚嫩而又认真的模样,我也看到了生活中学习数学的重要。
二、让生活体验走进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识点,如“质量单位”“质数和合数”“时、分、秒的认识”这些知识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处在一个逐步积累、逐步提高的阶段,教学这类知识时,往往让数学教师感到困惑,有时一个简单的知识点,花了几节课的时间来教学,学生们运用起来还是错误频出。这时,我就想到如果让学生自己走进生活,去亲身感受这些知识,用自己的体验去获取知识效果会怎样呢?如学习“千米的认识”时,我没有在课堂中学,而是把学生带到了操场上,带学生在跑道上“跑一跑”,当学生跑过“1千米”满头是汗时,我告诉他们这就是“1千米”,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啊?这就是1千米,跑起来真累。”我没有在课堂上具体讲解1千米是多少个百米组成的,它是哪到哪的距离,通过这次体验,学生深刻地记住了一千米的路程,以后每次要运用到这个长度单位时,都能准确无误。我想,这就是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玩中感悟,在乐中思考。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原来也是如此有趣。
三、让生活运用丰富数学课堂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可见,数学运用之广泛。学生学的数学知识,只有让他们去运用,去感悟,才能让他们真正发现学数学的用处,体验到用数学解决问题成功时的喜悦。我曾看到这样一个报道:一位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还很不足,数学应该在生活中去运用。如在教学统计表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到校门口或交通路口收集一段时间的交通工具流量,或收集我们全校学生到校的乘车方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第二天,当一张张表呈现在我的面前,我很惊喜。做得都是那么精致,统计也是那么详细,更可贵的是他们去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会了分工合作,学会了与人交流。
数学从生活中起源,生活又离不开数学,让数学课堂中随时有生活的影子,也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老师给我一个空间,我就能展示自我;老师给我一个问题,我就能找到答案;给我一点阳光,我就能灿烂。让学生真正“活”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