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歌剧中的“异国情调”
2015-07-04石萌
石萌
【摘要】“异国情调”——在西方音乐作品中有着梦幻、神秘的色彩,而西方作曲家们会将他们所理解的“异国情调”融入到音乐当中,本文就从歌剧出发,浅论作曲家在音乐中“异国情调”的运用。
【关键词】异国情调;普契尼;蝴蝶夫人;图兰朵
异国情调(exotic)一词源自古代希腊语中的“εξwTΙΚ??”(意为外国的外来的异教的),它是由“εξw”(意为外面的)一词衍生而来,其含义往往涉及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在艺术和文化领域“异国情调”被用来形容那些引起人们对远方的国度产生遐想的事物。欧洲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者中间所流行的人生虚幻的情绪和向往神秘彼岸的思想,在音乐中体现为西方作曲家对异国音乐元素的关注,并创作了许多带有异国情调的优秀作品作曲家们对“异国情调”题材的灵感多来自于东方,因而,当论及西方古典音乐的时候提到“异国情调”,多是指那些运用东方音乐素材并涉及东方文化的西方音乐作品在音乐学研究领域中,对这一概念的界定以及对其含义的理解似乎也总是以西方人的观念与感受为中心。
东西方由于地域和文化的不同,所以在西方人的观念中就会频繁出现“东方”这样的词。“东方”一词出现在罗马帝国时代,表示以罗马城为中心的地理方位。自东方学出现在欧洲之后,东方一次具有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含义:代表一个被欧洲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地方。
说到“异国情调”,那就不得不先说说普契尼和他的的歌剧。普契尼是浪漫主义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在十九世纪末期,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普契尼为首的歌剧作曲家们狂热而追求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创作出了一大批感情鲜明、喜剧效果惊人的歌剧作品。普契尼的歌剧代表作品有《玛侬·莱斯科》《波西米亚人》《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朵》《西部女郎》等。真实主义是从日常生活中提起的歌剧主题,而在普契尼的艺术生涯的晚期,他却一再的触及到浪漫主义所追求的“异国情调”。在普契尼追求“异国情调”的歌剧有《蝴蝶夫人》和《图兰朵》。
《蝴蝶夫人》是普契尼的一部两幕歌剧,是歌剧院里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不仅因为它是歌剧作品里的杰作,因为普契尼是用现实主义的方式来处理它的,从而获得当时以及现在观众的共鸣。也在侧面抨击了资产阶级世界观。《蝴蝶夫人》的劇情取材于美国作家的同名小说,并由美国剧作家贝拉斯科(1854-1931)改编成剧本。普契尼在音乐创作中直接采用了五声音阶和不稳定的调性使得这部歌剧就有非常浓厚的日本风味,他还直接运用《江户日本桥》《越后狮子》《樱花》等日本民歌来刻画蝴蝶夫人的艺妓身份和天真的心理,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所追求的异国情调。但是普契尼并没有生搬硬套的将这些民歌直接插入到歌剧中,而是使他成为一种手法和色彩运用到了他的歌剧当中。这部作品是普契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名作。
在众多西方的歌剧作品中——《图兰朵》就有非常浓厚的“异国情调”。“图兰朵”是波斯文字“Turandot”的中文译名,中文含义是“中国公主”。
这部由意大利歌剧大师普契尼创作、以一个虚构的中国故事为背景的东方题材的歌剧,因为它采用了中国音乐元素来讲述一个中国的故事,普契尼在这部作品中大量运用中国音乐元素塑造剧中的人物形象,它们与管弦乐演奏的较为严肃而压抑的背景音乐的结合则使《图兰朵》的音乐在整体上看更富于层次感。然而,虽然是运用中国音乐元素来写的歌剧,但是确实是非常具有典型的西方风格的歌剧作品。首先,因为普契尼不仅对这些中国旋律做了不同程度的改动,而且还在管弦乐配器上下足了“功夫”。比如,在歌剧开始时运用中国的“铜锣”和“大鼓”,这种具有非常浓厚中国风味的乐器,体现了“中国韵味”。使之成为一部既是真正意大利的又是他个人独特风格相融合在一起的歌剧杰作。
具有“异国情调”的作品并不只有这些,在莫扎特在他自己通篇暗示着“法国文化的背景”的歌剧《后宫诱逃》中运用了别具一格的土耳其军乐音色——大鼓、钹、三角铁和短笛的重奏。
总之,作曲家们把“对遥远国度的向往”与“对家乡的思念”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让音乐有了前所不同的感受,把特殊的异国色彩融汇到传统的音乐当中,为音乐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梁雪.中国观众眼中的“异国情调”—从<图兰朵>看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对其音乐的不同理解[J].中国音乐(季刊),2010(1):161.
[2]参见Edward Said Orientalism[M].New York Pantheon Books,1978:1.爱德华?赛义德.赛义德自选集[C].谢少波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7.
[3]钱仁平.失火的天堂——从梅西安<天堂的颜色>说到音乐创作中的异国主义[J].音乐爱好者,1997.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