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技术与理论基础研究
2015-07-04言雅娟
言雅娟
【摘要】移动学习是移动通信技术与数字化学习相结合的产物,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辅助方式,代表着未来的学习模式。本文介绍移动学习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移动学习的技术基础和理论基础,阐述了移动学习的可行性,进而探讨了移动学习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移动学习 技术基础 理论基础
近年来由于移动计算技术、无线通信网络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的应用范围由PC机扩展到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上来。互联网专家纷纷表示未来十年将会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人们除了可以进行移动通信外,还可以进行移动办公、远程视频会议、网上冲浪,甚至可以用来学习。利用智能化、便携化的小型设备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活动就是移动学习。移动学习由产生到发展已历经十余年,已初步形成自有的学习理论及学习模式。它的出现是顺应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潮流,具有其深刻的技术背景和理论基础。
一、技术背景
1.云计算技术发展。云计算最早是由谷歌公司提出的用于商用领域的概念,是继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后的又一种新的计算模式。所谓“云”的思想核心就是资源的集中共享。“云”将所有资源集中在一个先进的平台上,使资源在统一平台的统一管理调配下,具备最大的灵活性和利用率,最终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云计算提供的虚拟化技术能够解决移动学习资源的不足,整合最丰富的教育资源来为移动学习所用;在云计算提供的各种“云教育服务”下进行移动学习,能大大降低对移动终端设备的配置要求。因此,随着云计算的发展,移动学习将能够突破瓶颈,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并形成一种新型的移动学习模式——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模式。
2.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的目标是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人们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可以实现无缝的信息交流,快捷方便的获取信息资源,因此无线通信技术的教育应用潜力巨大。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到目前为止移动通信技术共经历了四代的发展。第一代移动通讯技术是采用 FDMA 技术的模拟蜂窝系统;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容量相对第一代更大,这类系统是采用TDMA及CDMA技术的数字蜂窝系统,其主要的移动数据业务 GPRS 传输速率较低,因此主要用于语音和低速数据的传输;随着人们对移动互联网需求的增长,第二代移动网络传输速度在进行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资源传输方面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产生了第三代移動通信技术,即我们熟悉的3G技术。他与第二代移动通讯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大幅提高了传输语音和数据的速度,并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的实现无线漫游,能处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格式,提供视频电话、网页浏览、移动电子商务等多种网络服务;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即4G,他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其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移动学习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其应用模式也不断的发展。在2G时代,由于受传输速度的限制主要是基于SMS短信、MMS 彩信的学习模式和把学习资料从计算机中拷贝到移动设备中进行学习的离线式学习模式;在3G时代,无线通信速度有了质的提升,3G网络将提供各种移动宽带的信息业务来支持移动学习,教育者可以把文字、声音和图像甚至动画性质的教学资源放到移动网络上去,方便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下载、浏览和学习;在已经来临的4G时代,4G网络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文件上传速度能达到20Mbps,几乎能够满足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所需无线服务的所有要求。
3.移动终端设备发展。移动终端设备是移动学习活动开展的必要工具,终端设备的特性决定了移动学习的内容及形式。移动学习对学习工具的依赖程度要远远大于其它类型的学习。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掌上电脑 PDA、上网本 UMPC、平板电脑等具有存储器和内存的便携度高的智能计算机设备。由于移动终端设备便携性更强;处理器速度更快;显示屏幕更大、效果更清晰,因此,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移动学习能够得到近似以前只能在计算机上才能得到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并且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使移动学习越来越被广大学习者所接受。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移动设备价格的降低及性能的提高,以无线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移动学习产生和发展是必然的,这一新型的移动学习模式能突破传统课堂学习的局限性,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二、移动学习理论基础研究
移动学习的实践必须有新型学习理论做指导。移动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情境学习、境脉学习、微型学习等学习理论为移动学习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移动学习又为这些学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手段与方法。
1.非正式学习,它是一种隐含式的学习,其主要是相对于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而言的,非正式学习源于学习者直接的交互活动以及来自学习伙伴和教师所提供的丰富的暗示信息。该理论认为学习既具有个体性特点(思考、阅读等),也具有社会性特点(听讲座、讨论等)。基于阅读和思考等个体性学习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深刻且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个人感兴趣的),但花费时间较多,需要一定的毅力;而基于听讲座、讨论和社会交往等社会性学习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广泛且不深人,且花费时间较少,不需要太大的毅力。现代社会中,除学术研究人员外,大多数人倾向于主要通过听讲座、讨论和社会交往等社会性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非正式学习理论为交互式的移动学习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2.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当其与学习环境进行交互时所进行的自我知识建构的活动。它强调外部学习环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只有当学习活动发生在运用该知识的情境中时,才有可能发生有意义的学习。移动学习将学习环境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为学习者提供真实学习情境,使学习者通过移动设备随时访问学习系统,获取有针对性的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
3.境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者本身具有一个内在的、完整的记忆、经验、动机与反应,当学习者处理外部新信息时,会与其内部知识发生意义的建构,这便产生了学习。境脉学习理论认为,大脑本能的在自身境脉中寻找意义进行建构,即在学习者所在环境中搜寻与其内部世界发生意义或看似有用的新知识或新信息。境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在因素对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对学习者已有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分析。在移动学习中,能够方便的记录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分析总结学习者的已有知识构成与学习风格,因此移动学习为境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而境脉学习理论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4.微型学习——是以微小的模块来组织学习内容,微型的内容借助微型媒体表现出来,这些微内容具有小片段、松散连接及动态重组的特点。美国学者达希认为微型内容具有一定的自包容性、蕴含元数据标识、易于格式处理等特性。移动学习为微型学习理论中微内容的呈现提供了技术支持,移动终端设备在屏幕尺寸、分辨率、容纳文本容量等许多方面的特性均符合微型内容的传播,因此,移动学习是微型学习的最佳传播媒介,而微型学习理论为移动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微型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基于知识点的移动学习课程设计,能够满足移动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
三、移动学习的发展前景
虽然目前在云计算环境下开展移动学习的研究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但其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在未来的“云”世界,移动学习将不仅是一种学习趋势,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这种打破时间地点限制的学习方式,让“掌上学堂”成为一种时尚。与基于PC的网络相比,由于移动设备具有接收推送信息的特性,使得移动学习将具有智能化、人性化的特性。在课程形式上与传统课程形式不同,其更加生动活波,短小精悍。在学习模式上,移动学习将开创新纪元。从百度发布的《2013年暑假作业大盘点》来看,32%的学生已经开始用手机问作业,这个比重只会越来越多。目前,人们关于“什么时候移动终端可以取代PC移动终端的学习”的讨论越来越多,甚至有很多面授的培训已经逐渐在移动端完成,书本+移动终端”这种模式,将会是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的自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赵萌.云计算及其在移动学习模式下应用初探.河南省计算机学会年会论文集[C].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266-271.
[2]刘鹏.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3-6.
[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移动大云平台即将发布 Big Cloud 1.0 版本[EB/OL].http://labs.chinamobile.com/news/36069,20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