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城一面”VS“千校一训”

2015-07-04关玉生

杂文月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雷同校训精神

关玉生

记得2012年,北京等13个城市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城市精神”。结果是,这13个城市推出的“城市精神”惊人的雷同,多集中在14个汉字“开放包容创新诚信和谐务实奉献”。对此,有文章批评说,竞相提出的“城市精神”存在太多的雷同,其形式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不仅无助于城市建设,而且还造成了城市的“精神”紊乱(《文摘报》2012.5.25)。

无独有偶,近从报纸上读到一篇谈中国内地高校校训的文章,据统计,中国内地900余所院校的校训只有605个汉字,其中125个字重复10次以上,13个字重复100次以上。如果用校训中的十大高频字组合,那么,中国大学最通用的校训就是:“博学厚德笃行求实创新。”(《文摘报》2015.6.16)

何以我们的城市精神、高校校训如此雷同?是我们的文字贫乏吗?是我们的城市、高校原本就具有“同一性”而缺乏“特殊性”吗?显然都不是。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不同的气质。北京历史上的城市气质是金戈铁马,是朔风凛冽,同时还有一股崇高、悲壮和气吞山河的英雄气。而杭州的城市气质无论如何你也不可能和金戈铁马、朔风凛冽、气吞山河联系起来,那是操着吴侬软语的才子佳人的天下,所谓“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是也。一个高校也有一个高校独具的特色。同是历史名校,北大的校训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黄埔军校的校训则是“亲爱精诚”,特色鲜明得很,绝不雷同。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明的集中反映,它的背景是文化,是经济。城市精神虽类属一种“虚灵的真实”,但却在城市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市容市貌、市民的言谈举止间真实地表露出来。一定意义上说,城市精神的本质就是人的精神,人把多少理想、个性、激情注入这座城市,这座城市就会拥有多少魅力。英国《卫报》曾发文诟病中国是由1000多个雷同城市构成的国家。当我们的城市建筑风格、产业结构、发展思路、区域定位、布局规划大都雷同的时候,城市精神自然很难在现实中彰显出自己的个性,“千城一面”,也就不足为怪了。

中國传统文化历来强调“群体依赖”,国人在这种长期的“群体依赖”中形成了“重统一、轻个性,重集体、轻个体,重大家、轻小家”的价值观念,自觉不自觉地把独立自主、以自由为本质的“自我”湮没在了“一体”之中,习惯于“求同思维”,国人内心深处“对个性语言使用的过分谨慎、担心乃至恐惧”以及对“文字稳当”的过度追求,都和这种“大一统”的中国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这种文化自觉反映在教育理念上,就是校训的同质化、标语化,导致“千校一训”的奇观。

校训反映出的是学校的特色,还概括了该校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就跟一个家庭的家训一样,校训是全校共同遵守的宗旨,是可以代代相传的,也可以说是一个大学的灵魂。”著名教育家、武大老校长刘道玉认为,大学精神就集中体现在一所学校的校训上。

“校训本身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要落实到对本校学生的培养、校风和时代特点上。”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说,“现在的大学自己都没搞清楚自身有什么特点、没有独特的校园文化,所以只有一味地把时髦、前沿的词往校训里面加,实际上是对校园文化的肤浅理解和认识,就好比城市精神一样,很少有一个称得上是个性鲜明的。”

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一个城市亦有自己的灵魂。西方著名学者斯宾格勒认为:“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在向世界展示她的人文与自然风貌的同时,展现出来的独特的、内在的风韵,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精神应该是多元的、丰富的、精彩的,它所表现的不仅仅是这个城市现在的精神风貌,还将充分体现这个城市的底蕴和未来图景。”所谓“独特的”“内在的”“多元的”“丰富的”“精彩的”,这五个关键词,就是一个城市应有的精神品质。

城市精神,高校校训,除了识别性的显著特征之外,还应具有延续性、专业性和群众性,不能朝令夕改,否则必然会导致城市、高校发展过程中的迷茫,会导致政策丧失延续性,从而造成巨大的浪费。此外,城市精神、高校校训亦不应是“一把手精神”“一把手训导”,而是要听取专家意见,要汇集民智,避免单凭长官意志拍脑袋决策。

猜你喜欢

雷同校训精神
这些较大及以上燃气事故原因如此雷同
虎虎生威见精神
校训展示墙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拿出精神
圣诞化妆品包装很雷同?那是因为你没看见这些!
行书章法浅析(七)相邻字偏旁相同避免雷同
雷同报道的真正“雷” 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