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冰壶后备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
—— 2014~2015年度全国青年冰壶锦标赛评述

2015-07-04张志鹏刘庆闯许水生哈尔滨市冬季运动项目训练中心黑龙江哈尔滨5000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5000

冰雪运动 2015年4期
关键词:后备人才冰壶锦标赛

张志鹏,刘庆闯,许水生(. 哈尔滨市冬季运动项目训练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5000 . 哈尔滨工程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5000)

中国冰壶后备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
—— 2014~2015年度全国青年冰壶锦标赛评述

张志鹏1,刘庆闯2,许水生2
(1. 哈尔滨市冬季运动项目训练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0 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 要:做好冰壶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才能帮助我国冰壶运动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保持冰壶运动的活力。通过评析此次赛会旨在分析我国青少年冰壶运动员的培养模式,讨论如何强化冰壶后备人才的输送与培养,加快推动冰壶的未来发展。本次比赛规程与国际接轨,比赛结果表明,我国的后备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待提高,东三省地区的队伍成绩占优,其中以哈尔滨地区的队伍质量最高;反映出当前教练员的专业素质需要强化,冰壶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亟需改进,加强运动员与教练员的专业素质成为冰壶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提出对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双重培养,加大对冰壶专业人士的培养力度,采用多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方式提高冰壶运动的知名度。

关键词:冰壶;锦标赛;后备人才;培养;策略

冰壶是一项技巧与智慧、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体育运动项目[1]。我国冰壶运动的兴起,源自于1994年黑龙江省与阿尔泊塔、日本北海道“北方圈“进行的友好交流,日本北海道派士居博昭和阿布周次先生、加拿大制冰师3人来黑龙江省哈尔滨进行讲学,并赠送黑龙江省2套冰壶器材[2]。次年,我国引入冰壶运动项目。1998年,冰壶被列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3],为中国冰壶运动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至今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冰壶队历经磨难,取得了诸多荣誉,比如2009年女子冰壶队荣获世锦赛冠军、2014年男子冰壶队位列世锦赛第四名,中国冰壶已跻身于世界强队之列。并且,中国多次成功举办国际性冰壶赛会,比如2009年的世界大冬会、2014年的世界男子冰壶锦标赛,盛大赛会的举办推动着中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同时也提升了冰壶在国内的体育知名度,有助于冰壶这一新兴运动项目的推广和发展。2014年12月21~28日,由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主办的“2014-2015年度全国青年冰壶锦标赛”在长春冰上训练基地成功举办。31支队伍参加了本次赛会,冰壶队伍来自于各个省市和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北京、上海等地。参赛的运动员人数达148人,男运动员有92人,女运动员有56人。经过长达七天的激烈角逐,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队夺取了男子组桂冠,亚军和季军的队伍分别是哈尔滨市体育运动学校一队、哈尔滨市一队。女子组冠军是哈尔滨市队,荣获亚军和季军的队伍分别是哈尔滨市体育运动学校二队、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队。

本次赛会的参赛运动员均为在校学生,其中大部分是在校的中学生。评析此次赛会旨在分析我国青少年冰壶运动员的培养模式,讨论如何强化冰壶后备人才的输送与培养,加快推动冰壶的未来发展。

1 赛事分析

1.1 参赛队的基本情况与成绩

参加本次比赛的共有31支队伍,包括国家青年队(国青队)在内,但国青队的比赛成绩不计入成绩册。男队19支,女队12支,队伍主要来自于哈尔滨、吉林、北京、上海等地区。本次比赛要求所有参赛运动员必须完成2014~2015年全国冬季注册,并且2002 年12月31日前出生,但年龄不超过18岁。比赛采用分组循环赛制,全国青年队伍的冰壶比赛成绩(表1、2)能够反映出当前我国青少年冰壶发展状况及后备人才的培养状况。

从比赛的总体排名来看,东三省地区的队伍成绩占优,其中以哈尔滨地区的队伍质量最高,包括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队、哈尔滨市队、哈尔滨体育学校队等队伍。从队伍的建设来看,上海市青少年冰壶队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的,上海市派出了男女各两支队伍,而且在比赛中上海队表现出了坚韧、团结、拼搏、胜利的体育精神。

在男子A组第二轮上海一队对国青队的比赛中,上海一队曾一度领先,甚至打出了单局3 min的高潮,最终国青队以7:6的比分险胜上海一队。这场比赛带给教练员、运动员、观众很大的冲击,本是毫无悬念的一场比赛,但上海一队抓住机会完美的诠释了永不服输的冰壶精神。

表1 2014~2015年度全国青年冰壶锦标赛男子排名Table 1 The Ranking of Male in 2014~2015 Chinese Youth Curling Championship

表2 2014~2015年度全国青年冰壶锦标赛女子排名Table 2 The Ranking of Female in 2014~2015 Chinese Youth Curling Championship

1.2 全队投壶赛(DSC)成绩比较

个人投壶赛(LSD)是指两队在本队赛前训练结束后,向开赛端投出一支冰壶的比赛。比赛的测量结果可以决定哪支队可以选择第一局比赛的先后手。全队投壶赛(DSC)成绩是指由排除最差LSD成绩的LSD平均距离计算得出的成绩。全队投壶赛(DSC)成绩能够反映出一支队伍投壶的稳定性和精准度(表3、4),同时这也是对队伍的技术和心理稳定性的检验。

表3 男子DSC排名Table 3 The Ranking of DSC for Male

表4 女子DSC排名Table 4 The Ranking of DSC for Female

个人投壶赛(LSD)成绩的好坏是可以决定每场比赛开局的先后手的,冰壶运动的后手优势是众所周知的,队伍先拿到后手权就代表该队伍率先具备了一定的优势,这对于队员们的心理稳定和技术战术的发挥都有一定的影响。

男子DSC排名中,国青队名列第一,但是42.8的成绩并不是非常好,如果国青队参加国际比赛,这样的成绩会给本队带来各方面的压力。所以,国青队应该加强关于定点投壶的训练,扎实基本功,稳定的基本技术才是技战术提升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女子参赛队中的北京怀柔队,北京怀柔队的比赛成绩不算理想,不过该队的DSC成绩一鸣惊人,通过分析能够得出北京怀柔队重视投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次比赛怀柔队的队员是初、高中学生组成的队伍,如果这样的DSC成绩发挥稳定,对于运动员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从整体DSC成绩分布上看,本次赛会参赛队伍的DSC成绩不尽如人意,对于运动员的投壶精准度需着重加强。

1.3 赛会与国际接轨

本次赛会的小组赛采用了8局制,符合国际冰壶联合会的改革规划,缩短赛制是对冰壶队伍的一大挑战。赛制的缩短会带来很多细节上的变化,包括场地的变化情况即随着比赛时间、比赛节奏等因素,会使冰壶场地的温度发生改变,冰面也会发生细微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弧度、滑度以及双曲变化等[5]。赛制的缩短预示着冰壶比赛更加的精彩,与此同时,参赛队伍却要面临更大的比赛压力。本次青年锦标赛采取这种新的赛制,就是希望青年运动员们在国际冰壶联合会下发正式改革文件之前,预先热身,提前适应,确保将新赛制带来的负面影响达到最小化。

赛会的另一个国际化理念就是全队投壶赛(DSC)的设置,本次的全队投壶赛(DSC)要求运动队的场上运动员在整个赛会期间必须参加LSD投壶赛,而且要求每名队员至少有顺时针投壶和逆时针投壶各一次,否则视为违例,当次的LSD成绩记为185.4。国际冰壶联合会对这种DSC设置的用意在于发展运动员的全面技术,每个队伍有四名上场运动员,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而且顺时针投壶和逆时针投壶都要具备,这也是提高了比赛的公平性。

2 比赛中反映出冰壶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冰壶运动后备人才数量缺乏,素质亟需提高

1995 年,原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就下发了《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在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主要措施中明确提出: 实施 2000 年后备人才工程,培养高水平人才。指出:“培养后备人才对保证竞技体育持续、快速发展,实现战略目标至关重要。要在完善‘一条龙’训练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实施后备人才工程,加强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搞好年龄与水平衔接,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和潜优势项目重点人才培养,制定后备人才培养总体方案”[6]。我国冰壶运动发展迅速,冰壶队战绩卓越,但是冰壶梯队的能力和国家一线冰壶运动员的能力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在后备人才的数量上,我国与冰壶强国就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仅有 3 200 万人口的冰壶强国加拿大有 1 200 多个冰壶俱乐部,有着多达 130 万的冰壶人口[7]。现阶段,我国已注册的冰壶运动员仅为七百余人,其中包括各个年龄段的注册人数。由此可见,我国的冰壶后备人才数量是极为有限的,为了将冰壶运动建设成为具有绝对竞争力的运动项目,我国在冰壶后备人才数量上的扩充、冰壶运动梯队建设以及冰壶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上面临着巨大挑战。

冰壶运动被誉为“冰上象棋”,是一种技巧性、战术性较强的智力项目。不仅需要全面的技术、灵活的战术、充沛的体能和较强的冰感,而且需要较高的智商和较强的分析能力[8]。因此,文化课素质是冰壶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后备人才数量是发展冰壶的基础,后备人才的质量则是发展冰壶的关键。从本次全国青年锦标赛的过程中发现,冰壶运动员在文化素质及专业素质上均有欠缺,冰壶运动员的专业素质亟需提高。例如:冰壶运动员对于冰壶规则的解读不够透彻,有的运动员甚至不懂得比赛规则,只是单纯按照教练说的去做。竞技后备人才储备的数量和质量不仅反映当时该运动项目开展的状况和水平,而且是该运动项目能否有效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9]。因此,为了保障我国冰壶运动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冰壶成绩再创辉煌,这种现象是不可以存在的。当前,我国对冰壶运动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冰壶运动员素质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2.2 缺乏专业化的教练员团队

冰壶作为国内新兴起的运动项目,发展时间较短,还未形成科学系统的教练选拔和培养体系,教练组的发展势必会受到限制。国内的多数教练员是退役的运动员经进修后从事冰壶教练工作的,由于缺乏全面的进修和知识的更新,制约了能力与水平的提高[10]。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偏低,由于国内的冰壶普及率较低,能够参与到冰壶运动讨论的人数有限,因此教练员的训练思维和训练方式趋于单一,导致训练效果达不到预计要求。此外,冰壶运动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的训练方法不能第一时间进入国内,导致教练员无法对新理念、新方法产生认知,缺乏运动训练的创新和突破。教练员的执教压力大。当前,冰壶教练员呈现出“一专多能”的局面,即一名教练指导多支队伍的同时,仍要负责体能教练、心理咨询、运动营养、运动力学等多项任务。这种现象就导致教练员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当中,精力不集中直接导致训练的疲软。

2.3 场馆设施不足与宣传乏力

冰壶项目集娱乐和健身于一身,是一项可以作为终身锻炼的体育项目[11]。但我们应当看到我国群众基础差的问题,现今,我国的冰壶运动参与者尚不足千人。电视台对冰壶运动的转播和宣传也是在近几年才刚刚开始,群众基础薄弱。冰壶运动在国内发展受限,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场馆设施等问题,体育行业正逐渐走向市场化,体育项目的开展已不能全部依赖于体育行政部门。我们要想真正立足世界冰壶强国之列,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群众基础,提高冰壶运动的普及水平,使更多人了解冰壶运动、更多人参与冰壶运动[12]。冰壶运动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13],更需要各种媒体的广泛宣传。

3 解决后备人才培养的途径

3.1 重视运动员的文化培养

文化课的学习是运动员提升自我意识的途径,运动员通过文化课的学习能够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这将有利于运动员明白教练员的技战术意图,更重要的是,运动员在此过程中会形成自我判断、自我决策的习惯,这将直接作用到比赛过程,比赛过程中不过分的依赖教练是队伍成熟的一个标志。文化课素质的提高会促进运动员们对团结的认知,冰壶运动是充分反映团队合作能力的集体项目,配合默契,寻求合力是取胜的关键[14]。通过“体教结合”的方式,提升运动员的专业素养,由教练员向运动员解读冰壶规则及冰壶精神。以冰壶为媒介,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思想道德,实现运动员人格和品德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表现在行为规范、文化底蕴、智商、礼仪等多方面[15],提升运动员的人文素养。

3.2 建立积极的教练员执教机制,走专业化团队的道路

2007年,中国女子冰壶队引聘请拿大籍教练丹尼尔•拉斐尔,一时间女子冰壶队的成绩突飞猛进。国外先进的执教理念和方法,会给中国冰壶队注入全新的活力。因此,采用“引进来”的培养模式,给国内冰壶教练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会促进中国教练水平的提高。在“引进来”的基础上,加之以“走出去”的战略,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将会更进一步,冰壶强国的教练员执行严格的训练方式、严谨的执教理念,对运动员严格管理,中国教练员在国外身处其境的学习,会更直观的体验到先进的治队理念。另外,培养冰壶方面的专业人员,改变当前教练员的“保姆”身份,实现教练员的专业化,体能教练、心理咨询师等都是冰壶运动员不可缺少的人员,专业的合理分工会形成多领域的交叉合作局面,教练员会在学习的基础上创造出更专业、更多样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式。

3.3 加强场馆建设,明确宣传的目标

为了更好的发展冰壶运动,首先要解决冰壶场馆问题。各地区应尽早地完善冰壶设施,对冰壶运动的宣传采用更多的形式,媒体应加大对冰壶运动的宣传力度,转播国内外的冰壶比赛,在社会各个层面普及和推广冰壶运功[16]。以获得更多人对冰壶的关注,以拓宽资金来源为目的,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政府部门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利用各方资源多渠道融资,加快冰壶场馆建设。只有在良好的训练条件下,冰壶运动才会健康发展。

4 结语

冰壶运动是一项高雅的运动,是一项绅士的运动,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喜欢这项运动。冰壶在20年的发展期内能够到达现在的高度已经是个奇迹,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做好冰壶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帮助我国冰壶运动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保持冰壶运动的活力,一定会实现冰壶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旭茂.从全国第11届冬运会冰壶比赛看我国冰壶运动发展现状[J].冰雪运动,2008,30(4):53-56.

[2] 刘春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0届冬季运动会冰壶比赛调研报告[R].2003.

[3] 陶永纯,王珂.旱冰壶运动简介及投资分析[J].冰雪运动,2001(1):79-80.

[4] 谭伟东,李雪琴,王冰玉.中国女子冰壶项目冲击 2010年冬奥会的可能性分析[J].冰雪运动,2007,29(2):35-39.

[5] 谭伟东,洪麟.2006年度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评析[J].冰雪运动,2007,29(4):38-42.

[6] 国家体委.(1994~200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C].北京:国家体委,1995-07-06.

[7] 刘硕,杨季芳.中国冰壶何去何从[N].人民日报.2010-02-21(008).

[8] 谭虹.我国冰壶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和多元化策略研究[J].冰雪运动,2014,36(3):45-48.

[9] 李勇妹.我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 [J].军事体育学报,2013,32(4):123-125.

[10] 王广贵.黑龙江省冰壶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11] 马毅.冰壶运动概述[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4(1):26-28.

[12] 丛松,于宁.试论东北高校冰场的合理利用对我国速滑运动的影响[J].冰雪运动,2000(2):58-59.

[13] 冯伟.“十冬会”冰壶比赛综述[J].冰雪运动,2002(1):9-11.

[14] 李臻,许水生,赵雁红.2001年中国哈尔滨国际冰壶邀请赛中外选手技战术、心理调节能力与团队合力的对比分析[J].冰雪运动,2002(3):35-38.

[15] 赵金平.目前我国花样滑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冰雪运动,2004(3):16-17.

[16] 谭伟东,张金强,张为.泛太平洋地区冰壶锦标赛评析[J].冰雪运动,2003(3):47-49.

中图分类号:G8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488(2015)04-0029-05

收稿日期:2014-12-17;修回日期:2015-01-12

第一作者简介:张志鹏(198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中级教练员,研究方向为冰壶教学与训练。

Research on Training Strategy of Chinese Curling Talented Players——Commentary of 2014-2015 Chinese Youth Curling Championship

ZNANG Zhi-peng1, LIU Qing-chuang2, Xu Shui-sheng2

(1.Harbin Winter Sports Training Center, Harbin 150020, China; 2.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20, China)

Abstract:Good training for curling reserve talents could help Chinese curling have a steady new blood and keep energy. The purpose of commenting the Championship is to analyze the training mode of Chinese young curling players, to discuss how to strengthen the supplement, cultivation of curling reserve talents, and speed up the future promotion of curling. The competition rules are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he competition results show what must be improved is Chinese reserve talents on both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The teams from northeastern area dominant in results, especially the teams from Harbin. And this competition reflects that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coaches need to be improved. Training modes of curling reserve talents need to be improved badly.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he athletes and coaches becomes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rling. Training on both athletes and coaches is put forward. Make efforts to train on the curling professionals, with multi direction and forms of publicity way to improve popularity of curling.

Key words:Curling; Championship; talented players; cultivation; strategy

猜你喜欢

后备人才冰壶锦标赛
“披萨锦标赛”
冰壶书单
在“冰立方”里推冰壶
2022.02二月羽坛:洲际锦标赛纷纷上演
British Beard Championship英国胡须锦标赛
找冰壶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大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培养与参赛队伍建设研究
云南省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