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意义
2015-07-03李光辉
李光辉
“一带一路” 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当今全球形势深刻变化,深度参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动,赢得发展战略机遇,争取主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必将对我国今后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以及“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经济形势产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首先,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合作不断深化。其次,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发达经济体结构调整压力不断加大。第三,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新兴市场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但是发展问题依然突出,发展要求日益迫切,发展格局亟待改善。
“一带一路”战略把握全球发展问题的重点,直指世界经济格局的短板,为世界经济再平衡注入了新的动力。从丝绸之路的战略布局上看,“一带一路”的东端是全球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东亚地区,西端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而在中间连接的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等广大地区则主要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为主,这些地区发展潜力很大,但是发展基础薄弱,发展要求十分迫切,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欧亚之间的“经济塌陷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通过基础设施、资源能源、投资贸易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利益共享的区域资源保障体系和产业分工体系,涵盖了能源、金融、铁路、电力、港口等多行业、宽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巩固沿线国家的合作基础,促进彼此的相互支撑与扶持,有利于经济共同体的建设。
在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以四分之一的篇幅专门提出“共建原则”和“合作机制”,明确了“一带一路”建设模式的核心是“共建、合作”。从原则上看,在遵循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重点是在合作共建上坚持“开放性、包容性、市场性、互利性”;从合作机制上看,重点是积极利用现有双多边合作机制,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
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平衡发展
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之一。 “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涵盖了“两个核心、两个枢纽、7个高地、15个港口和18个省份”,东西部各个地区、省份都有不同的定位和任务。整个构想可以说真正体现了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思路,以开放战略为先导,调动整合国内资源,优化开放整体布局,文章从国外做起,开篇从国内落笔。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有助于依托陆路交通干线和海路港口枢纽,推动路上和海上国际大通道和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为东部地区要素和产业转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一带一路”战略链接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京津冀等中国东部的开放前沿和经济重心,通过新的通道建设,将我国经济中最具优势的部分与世界经济最具潜力和最具实力的部分联系起来,为中国在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积累的产业能力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从而为构建我国梯度发展新格局,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同时覆盖了我国中部、西北、西南大部分地区以及重要的沿边地区。中西部以及沿边地区虽然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上仍然滞后于东部地区,但是却是我国经济最大的回旋余地,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大潜力所在。以西部地区为例,西部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2%,与13个国家接壤,但进出口贸易总额只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7.7%,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不足10%。国际分工和要素流动有其自身的经济规律,归根结底是市场在发挥决定作用,“一带一路”的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为内陆和沿边地区打开国际市场通道,培育国际市场空间,完善国际市场规则,最终将开放腹地变为开放前沿。
开启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引擎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国内外背景。在传统外需极度疲弱的情况下,我国一方面要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要寻找新的贸易合作伙伴和产业对接国。“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对于中国实现产业转移,带动沿线国家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6%,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营业额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一半。目前,我国是不少沿线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主要投资来源地。过去10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年均增长19%,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6%,均明显高于同期我国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年均增速。“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实现要素和资源的全球流动和全球配置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和更大的自由度。有资料显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钢材净进口国家占70%以上,是我国钢材出口的重要目标市场,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都存在着巨大的产能合作空间。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3年商品零售市场规模约3.78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4.5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并且仍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走势的重要“风向标”和“成分股”,“一带一路”战略为各国参与中国市场发展,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道。
全面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中国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体系之中。中国今后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全球经济体系,全球经济体系更加健康、稳定、合理的发展,将为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和红利。
当前国际经济规则产生新的变化,全球经济竞争重点领域出现新的动向,经济全球化呈现一系列新的特点。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正是力图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等形成新一代高规格的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借助于新的规则体系在全球新经济格局中继续占据优势地位。面对国际规则体系重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面对发达国家对新一轮规则主导权的争夺,我们要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规则的形成不单是谈判桌上的较量,更重要的是国际经济竞争合作中的利益和力量的反映。在“一带一路”平台上涉及到RCEP等多个贸易规则安排,中国—东盟10+1、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个区域合作机制安排,可以说“一带一路”战略正是我们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深化合作,主动作为的最直接行动。通过“一带一路”的战略实践,汇集发展诉求,总结发展经验,树立发展模式,才能够增大国际经济规则中的“发展成分”和“非西方因素”,真正参与和引领国际规则的重构。
当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在“一带一路”道路上,各国国情相异、文化多样、基础不同,仅靠中国一己之力难以支撑起整个沿线的崛起,只有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吸引各国力量的广泛参与,才能够真正体现“丝路精神”,重现“丝路繁荣”,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带一路”任重道远。
(作者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