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港口功能规划的政策因素研究与分析
2015-07-03吕磊
吕磊
摘 要:港口功能规划关系着经济事业发展,对港口区域现代化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本文分析了现代港口主要功能分类,总结影响港口功能规划的政策性因素,提出符合港口规划需求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港口功能 规划 政策因素 对策
港口是联系水运、陆运两个方面的重要枢纽,实践证明,港口对于地区发展具有多方面作用,有助于港口经济建立更加完善的配套设施,科学发展观明确要求改进港口工程设施,创建与经济体系相对应的港口设施平台。为了进一步完善港口功能规划机制,应考虑政府在港口工程建设中的调控作用,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性措施。
1.现代港口主要功能分类
1.1物流功能
物流是货物配送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借助物流平台实现地区物资调配的一体化建设。从最近几年物流行业发展来看,港口运输为物流行业提供了多元化平台,从水运设施、物资调配、航运交通等多个方面优化,想国内企业提供物资储备系统,为各类货物输送及设备运行提供可操控平台,满足港口物流体制建设的快速发展。从国外来说,航运线路在交通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航运线路改变了单一的交通运输体系。
1.2信息功能
早期市场经济体制并未完全成熟,港口经济建设处于滞后性状态,港口项目规划缺少完整的功能体系。其中,信息化水平落后影响着港口系统调配,一些传统海运模式依旧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忽略了港口功能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信息系统是港口管理建设的先进技术,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稳定的信息调度中心,成为港口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措施,同时也推动者港口功能规划的多元化发展。
1.3商业功能
商业化是地方经济格局形成的推动因素,以商业思想为中心建立港口设施,可以进一步带动地方经济建设,适应了一个地区商业化转变趋势。当前,港口建设过程与商业化改造同步运行,物流产业收益与政策调配存在密切联系,只有建立符合商业体制要求的规划政策,才能进一步促进港口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外贸经济发展阶段,港口体现出来的商业化功能更全面,这些都有助于提升港口功能规划的可行性。
1.4产业功能
产业结构调整与港口规划相互影响,产业规划要求港口规划作出相应调整,港口规划影响着产业结构走向。现代港口功能运作中,要考虑市场经济体制政策的可调度性,以不同产业服务为对象,提供比较可行的服务计划。水运交通系统改造过程中,经济产业链与水运系统往往保持同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产业之间的相互融通,促进传统物流转向新型物流,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效益提升。
2.影响港口功能规划的政策因素
2.1战略因素
市场战略决策变化是港口规划的主要因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政府部门往往调整港口区域建设方向,以适应市场战略体制发展要求。同时,战略决策变动也说明了政府对港口经济的调控力,利用政府特有的规划与执行权利,对港口事业运营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例如,港口建设需要政府参与投资运行,从地方财政支出预算角度分析,要考虑成本投入及效益产出比例,以免长期投资后出现资金链供应不足等问题,阻碍了港口设施发展及应用要求。
2.2投资因素
由于多方面因素限制,国内水运交通事故发生率持续上升,严重威胁了水运交通作业的安全系数,制约了水运物资疏通调配效率。国家未来参与经济体制建设要求,不断投入资金支持港口事业发展,一旦港口工程投资达不到预期效果,港口施工建设将面临停工状态,从而约束了港口功能规划及利用发展。例如,2012年以来,我国水运交通需求量持续增多,沿海港口、深水航道等建设规模扩大化。考虑到国际航运市场开拓需求,我国兴建了珠江口伶仃洋深水航道、长江口航道整治、秦皇岛港、湛江港15万吨级航道等,这些都是在政府参与投资基础上开展的工程。
2.3环境因素
政策环境变化也会对港口功能形成影响力,尤其在政策环境变动过程中,一些政策性因素往往会制约港口功能作用。例如,海关、国检等制度实施阶段,要利用不同的政策环境,才能形成相对完整的港口管理体系,为物资运输及控制提供多样式服务平台。此外,从交通运输环节来说,港口规划必须符合地区交通运输作业要求,遵循交通实用性原则,才能为港口规划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些都是政策因素对港口功能的环境影响。2.4资源因素
国家投资港口是为了建立交通服务体制,满足区域资源调配与利用要求,体现出国家对行业经济的宏观调控力。政府部门需积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引导港口区域朝着预期的方向升级改造。随着港口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配合中国新一轮重化工业布局的调整,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的趋势逐步增强,形成更加科学的资源调配体系。港口资源整合过程中,政府从不同角度拟定整合方案,从而实现了资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对港口资源机制建设提供不同要求,势必会影响到港口资源的可利用性,阻碍了港口规划及发展进程。
3.港口功能规划可行性对策
3.1规划方案
港口是联系水运、陆运两个方面的重要枢纽,既能满足国内小范围水路交通的需要,也能为外贸出口提供廉价的运输方式。港口工程在所有交通基础设施中的成本投资较大,且各种水工建筑物建造的周期相对较长,如果港口建设阶段出现质量问题则会面临着严重的经济损失。筑造技术不仅关系着港口规划方案的有效性,对其未来施工质量水平的高低也有很大的作用。考虑到先进科技对港口规划的重要意义,所采用的技术方案需尽可能采取装配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的工程施工方案,尽量缩短水上作业时间。3.2物资调配
经济全球化体制改革条件下,我国商业城市的港区规划经验日趋成熟。首先,建造阶段需控制项目成本的耗资,在保证项目作业质量的前提下创造预期的收益;其次,强化港口与水运交通的规划管理,协调港区建设规划任务的逐步完成;最后,围绕着已建成的港口设施,设定相关的经济优惠政策以维持正常的营利状态。根据不同的应用功能,港口可划分为商用、军用、渔用等多种类别,实际规划期间要考虑各种用户的详细要求,以采取针对性的建设管理方案。以商用港口为例,其实用性原则要求港口建设符合商业城市发展的要求,协调现有物资资源的合理分配,以促进区域经济收益水平的持续增长。
3.3安全施工
港口规划持久性原则要求提供的方案具有长期耐用的特点,即某一港口竣工后能符合特定年限的周期表中,规定期间内应控制相关质量病害的发生。港口规划安全性原则的具体要求:一是水工建筑的安全性,尤其是波堤、码头、造修船等建筑物,应保证其在使用期间不会出现坍落、沉降、塌陷等质量病害,通过多方面的质量控制方法,防止由此造成的意外事故;二是调控设备的安全性,信息化是港口工程改造的必然趋势,其所连接的各种调控设备也要维持良好的安全状态,检修人员需及时处理各种设备故障,以免对整个调度系统造成破坏作用。
3.4综合监管
由于港口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许多因素会影响港口规划活动顺利实施,这就需要海事局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协调未来港口规划建设的科学发展。政府部门要对港口功能规划与建设制定科学的监管制度,从多个方面维持港口规划工作有序进行,体现出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力。制定针对性的港口建设方案,促进了各国产业经济合理地规划发展。比如,水工建筑物规划阶段需保证内外部结构使用功能与港口分配运输人员或物资的要求相一致,实现港口调度体系的可持续运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港口存在的弊端,建造先进的港口设施。
4.结论
总之,回望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依旧局限于国内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由于各种基础设施条件不足,对外贸易出口等合作式运营方式尚未普及。经过长时间的改革探索,国家已深刻认识到开放各地港口设施的重要性,这才是解决国内外经济合作交通阻碍的最有效决策。参照影响港口规划的相关因素,港区改造期间设计全面性的规划方案是极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焦宇,康与涛,尹小贝等.港口交通资源承载力预测预警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02).
[2]杨中庆,陈有文,马仁洪.九江市环鄱阳湖港口发展概念规划[J].水运工程.2012(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