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015-07-03杜兴润
杜兴润
摘 要: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课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本,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使用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19-01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對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课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本,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教师创造性运用教材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结合课程标准使用教材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学科课程标准规定学科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课标中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的要求是最低要求。由此可见,教师深钻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续点,就可用教材教。能正确理解编者思路、编写意图,这本身已经是一种发现、一种创造。若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如:在讲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教师首先出示问题:A、B是两个地方,中间有大山相隔,为了测量AB间的距离,另行了一点C,使A、B、C三点构成三角形,并在AC、BC边上找到中点E、F,小明在测量完E、F的距离后记为2EF就是AB。那么,小明的做法妥当吗?所得结论正确吗?通过组织学生探讨、交流与合作,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从而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二、结合学生实际使用教材
教师用教材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要研究学生现实水平,挑战潜在水平。从学生的实践实际出发用教材,一方面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出发,另一方面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教材。建构主义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另外根据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用教材,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如上述探索“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教师并不是直接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把教材的内容放在生活的实际中实例中来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掌握了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这样既解决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又降低了教材内容的难度。
三、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用教材
教学课前的设计是对教学现实的预计、构想,是建立在教师的经验基础之上,有很强的主观性。而在教学现实中,往往会出现预想之外的许多事件、问题、情境。教师的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准备好的,尽管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态,但现实的预案不可能百分之百都实现。因为课堂教学这的学生是一个动态的、活动的主体因素,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这样情况,教师往往是估计不到的。是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同实施之间产生一定的落差,所以教师一定要活用教材。如在上述探究“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提出:“测量者的做法妥当吗?所得结论正确吗?”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可能得出很多种方法,这是教师没法预料到的。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后,得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这就体现了教师结合教学的内容使用教材,而不是强行地把学生引到教材的内容上来。
四、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使用教材
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就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有充足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否定过去的教学手法,甚至吧使用现有的设备设施,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中国教育发展改革纲要》明确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巨大的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工具本质。要合理、恰当地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为学科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但一定要考虑现有教学资源,没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特别是广大贫困的边远山区农村中小学,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等传统的电化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