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审计风险与控制

2015-07-03周佳丽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机关责任

□文/周佳丽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河北·衡水)

审计是一种专职的、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行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监督控制的角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速,充分发挥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一、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审计制约。突出表现在:

1、揭露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经营行为。通过审计检查监督,可以发现被审计单位贯彻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的情况,揭露和制止违反国家法规的行为。

2、揭露经济资料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通过对会计资料及其他各种经济资料的审计检查监督,不仅可以揭露出经济资料的错误和舞弊,而且还可以揭发经济业务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从而进一步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和考查有关管理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3、揭露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不正之风。不论是财政财务审计、还是经济效益审计,都可以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审查监督,揭露出社会上不正当的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经济思想和经济行为,进行必要的处理,提出改正意见,刹住不正之风,促进廉政建设。

4、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各种审计特别是财政财务审计,可以发现和查明贪污盗窃、行贿、受贿、偷税、漏税、骗税、走私、造假账、化预算内为预算外、化大公为小公和化公为私,以及损失浪费等经济犯罪行为,并配合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行政纪律监察工作,法院、检察机关的司法侦查工作,以及各种临时检查工作,进行查证与鉴定,以充分发挥审计的特有作用。

(二)审计促进。突出表现在:

1、促进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财政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发现影响被审计单位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并针对问题的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这样就有利于被审计单位改善物质技术条件和人员管理素质,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2、促进内控制度建设和完善。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和评价,可以发现制度本身的完善程度、履行情况及责任归属等问题,并向有关方面反馈信息,以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正确的执行。

3、促进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审计部门作为对一切国有资产的监督部门,通过微观审计和宏观调查,都可以发现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一些违法乱纪和破坏正常经济秩序的现象和行为,审计机关和人员不仅有向有关领导和宏观管理部门反映信息的义务,而且有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的权力,这就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地发展。

4、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无论是微观审计还是宏观调查,都可以发现一些在处理国家、地区、集体、个人之间经济利益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一些单位和个人获得了一些不正当的经济利益,也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更严重的是损害了国家利益。审计通过信息反馈和提出一些改进意见,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使责、权、利更加密切地结合,以助于微观经济中的有关矛盾的解决和宏观调控工作的加强。

二、审计工作中的风险

在具体审计工作中,从审计主体来看,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审计人员的问题

1、风险意识淡薄。目前,仍有不少政府机关的审计工作人员,尤其是在基层审计机关工作的审计工作人员,对审计风险认识不够,意识淡薄,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领导者;另一种是普通审计人员。尤其对领导者来讲,由于对审计风险缺乏应有的认知,直接通过管理活动带来审计的全局性风险,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2、审计素质不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查账能力,还要熟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政策法规,具备综合判断分析能力等。如果审计人员缺乏基本道德素质,那审计工作无法进行下去,势必造成严重的经济风险;如果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跟不上去,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业务素质不够全面,可能会造成会计处理方法不恰当,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3、审计作风不够严谨。审计机关的目标从计划制定到最终发出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的过程,都是由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具体操作完成的,同时整个过程中都潜在审计风险。

(二)审计机制的问题

1、审计权限、审计手段的局限性,使审计人员无法掌握全面的审计资料而造成审计风险,靠现行的审计权限难以深入查证,如假发票、假经济合同、假会议记录等。

2、经济责任的界定问题导致的审计风险。现有体制下由于没有一整套完善的责任承担机制,没有对原任责任和现任责任,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的准确界定,如果被审计单位违反财经纪律,既有离任领导者的责任,也有现在领导者的责任时,往往互相推卸责任,无法区分各自承担责任的大小。

3、“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现象导致的审计风险。尽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暂行规定》要求“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可现实中,组织人事工作往往衔接不上,对离任领导缺乏约束力,使审计流于形式,也增加了审计工作难度。

4、审计法规不配套所带来的审计风险。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之中,经济发展超前,法规制度滞后,所以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应尽快出台有关法规细则,规定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应负哪些责任,划分责任界限,从而减少审计风险。

(三)审计工作受地方行政干扰问题。由于我国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查出重大审计事项、情况上报、材料反映和问题处理必须经地方行政首长认可,这样审计机关独立性、客观公正受到影响,随之而来产生审计风险。

三、审计工作中风险的控制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不仅需要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而且还需要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从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在审计准备、实施和报告阶段采取各种风险管理和控制对策,以减少审计风险,避免风险损失。

(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执业环境除国家制定相关的法规细则规范审计的法律环境、受到审计单位或某些政府部门严格按照新《会计法》操作外:一是严格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日常审计行为,使审计工作始终在规范健康的轨道内进行;二是引入第三方审计,确保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坚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从而使审计质量得以保证。

(二)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随着人们对审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会计职业界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因此,审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并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控制风险。

(三)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在新的情况下,审计机构和第三方注册会计师机构必须在独立、客观、公正、严谨、廉洁、保密的原则下建立自律性的运行机制,同时还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建立自己的质量控制制度。这包括审计工作程序和质量控制制度。还要规范审计工作底稿,认真执行“三级复核”制度,加强执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等。

(四)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首先,审计人员应当树立和强化风险意识,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其次,要形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严格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以确保业务质量。再次,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最后,要慎重考虑出具何种意见的审计报告,千万不可草率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风险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应根据风险的不同情况,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拒绝表示“同意”意见的审计报告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以转移、分散审计风险。

(五)建立有效的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风险管理系统。事前风险评估就是要求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应对客户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分析、判断、评估,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审计计划,使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主要包括客户和客户管理当局两个方面,客户主要有经营环境因素分析、组织结构因素分析;管理当局方面主要有管理者的品行、能力分析和管理者变更情况分析等。事中风险的控制,主要指选择减轻风险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减轻风险的程序,以规避、降低、转移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控制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接受客户的风险控制、选派审计人员的风险控制、审计计划的风险控制、审计证据的风险控制、编制审计报告的风险控制、审计质量检查的风险控制等。事后审计风险的评价,主要是指对上述审计人员所做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并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经验和教训。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机关责任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打开机关锁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机关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