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中小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研究
2015-07-03宁科杰
□文/宁科杰
(邵阳学院 湖南·邵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历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基本上相当于当年GDP总量的60%上下;但是,近些年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基本徘徊在三年左右,孱弱的市场生命力说明中小企业急需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理论上,公司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风险控制水平基本是通过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的运行来体现的,也就是说公司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健全与否,执行到位与否是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强弱的关键。民营中小企业由于本身发展历史及规模大小等原因的影响导致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与上市公司有很大的差距,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设也就缺少规范性,因此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民营中小企业必须审视不足,改善抵御风险的能力。
一、目前民营中小企业面对的主要风险类型
通过对大量的资料分析以及部分民营企业的实地访谈,我们发现我国因各种原因而倒闭的民营中小企业曾经面对的主要风险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因为资金链管理不善导致的企业倒闭现象频发。资金的管理一直是民营企业的短板,最近几年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企业数不胜数,特别是在房地产行业尤为突出。这些民营中小企业由于股权结构集中度很高,老板决策能力基本代表了公司的经营水平,因此不能很好地发挥职业经理人或者集体智慧的力量,企业的筹资和投资活动不时处在高风险的环境当中。具体表现是:一方面企业主为了让企业尽快地做大而大量的融资,甚至有时会不考虑资金成本而涉足民间的高利贷;另一方面企业主在投资活动中不顾自身的资金实力而盲目扩大投资项目,一旦企业营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
(二)因为多元化经营而导致的主业衰退风险。民营中小企业由于企业主的知识和经验左右着企业的发展战略,因此经常出现企业发展战略错位,在自身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涉足到多元化业务当中。民营中小企业对于多元化经营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1、企业主自身的知识能力以及企业干部的能力不能驾驭新的投资项目;2、对于原有的主业难以像以往一样专注而导致竞争对手有机可乘;3、企业管理幅度的增大导致企业用人成本急剧增加。
(三)因为用人局限性而导致的人才缺乏风险。民营中小企业在用人意识上和大公司相比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长期的家族化经营束缚了企业成长,增加了人才缺乏的风险,这些问题表现在:1、害怕对企业失去控制权是企业主最典型的心态;2、担心企业核心经营模式或者盈利模式被外界复制而排斥关键岗位使用外部经理人员;3、各种制度的缺乏导致人力资源部门在低水平的管理模式下工作,现有的激励机制留不住外聘人员。
(四)因为制度执行力缺失而导致的管理失控风险。民营中小企业典型的特征就是企业管理中家长制严重,内部人员结构家族化严重。这样的管理模式经常导致企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出现。1、企业本身在制度建设上花了不少精力,但是因为企业主在管理上的随意性导致制度执行标准不一;2、过多的亲朋好友在企业内部工作导致管理层碍于情面而使得企业相关制度无法执行;3、企业的内部审计要么没有制度,要么制度流于形式,因此企业内部多方面监控的力度缺失;4、企业文化建设的缺失使得员工没有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对于企业的发展漠不关心而产生人心涣散的风险。
民营中小企业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必须要结合企业本身的特点,让风险控制机制能够发挥应该有的效果。这是因为民营中小企业处在一个发展阶段,人、财、物各个方面都处在一个较大的变动过程,如果措施不得当就会出现几种不利的情况。首先是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本身不完善而导致企业各种风险的产生;其次是企业本身有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由于企业不断的发展变化导致原有的制度不合时宜;最后是企业公司治理的滞后导致的相应内部风险控制机制难以发挥应该有的效果。
任何企业在经营管理当中要完全消除风险是不现实的,企业经营者应该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把相应的风险降低到一定的幅度内,尽可能地保障中小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这也是股东和董事会要引起足够重视的方面。民营中小企业只有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对风险问题的认识,才能推动企业逐步走向全面风险管理的先进管理层面。
二、民营中小企业公司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优化对策
(一)建立有效的风险监督约束机制。民营中小企业首先应该认识到在筹资、投资过程中企业可能会面对的各种风险,然后针对自身的企业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制度,这是因为处在成长期的民营中小企业,由于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资产的规模等各个方面都不如上市公司,应对风险的制度设计是不能完全照搬上市公司模式的。1、严格控制自身的业务范围,建立对不熟悉的领域不介入或者要有严密的预审机制才能涉足的制度;2、严格控制自身的资金需求,加强现金流量管理,防止资金链出现断裂而影响经营的各种风险;3、建立定期的经营业务检示制度,对于各种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优化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民营中小企业在授权方面的不规范导致委托代理关系缺少章法可循,职业经理人与公司股东以及董事会的关系显得复杂。1、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让职业经理人与股东的沟通变得及时有效,逐步形成制度约束基础上的信任关系;2、提升民营中小企业对职业经理人市场的把握程度,通过参加培训学习等方式增强人事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让他们能及时招聘到适合公司的专业人才;3、多借鉴上市公司的管理思路,理顺委托代理关系中职业经理人的责、权、利关系。
(三)加强企业执行力建设。企业的执行力直接影响到民营中小企业在各种风险面前的响应能力,应对风险就是要让各种举措能及时贯彻下去。1、结合自身的业务内容特点,科学地细分工作任务,形成公司各级部门详细的工作考核目标;2、科学的设计奖惩制度,加强对执行制度效率的奖惩力度;3、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
(四)建立科学用人机制。公司经营风险的产生和规避无一不是和相关人员联系在一起的,经过长期的调查了解,民营中小企业的管理层人员结构与上市公司有着很大的不同,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用人的随意性和人员素质的复杂性。1、根据本公司的业务发展战略来招聘各级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要优先考虑公司未来几年的业务要求;2、建立对经理人员长期的激励机制,培养经理人员应对风险的积极意识;3、控制好各级经理人员的管理幅度,防止部分经理事必躬亲反而误事的现象发生;4、不断调整优化各个级别人员的岗位责任内容,减少不可替代人员的出现频率。
[1]蒋宾.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企业风险控制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3.
[2]宁科杰.民营中小企业公司内部治理困境与突破[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4.
[3]刘金秀.多元经营战略视域下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探究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4.11.